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長城

鎖定
外長城是漢武帝太初年間所修的長城,分佈在今內蒙古西部、蒙古國南部。由東、西兩段聯接而成,東段稱”光祿塞”或”塞外列城”,西段稱”居延塞”。
漢長城(又稱外長城)漢長城是在西漢時的漢武帝時代(前140一89年)修築的。漢武帝在位期間,曾派大將衞青、霍去病率領大軍將匈奴逐至漠北。他在對匈奴的戰爭中發現,秦長城在對敵鬥爭中是個行之有效的防禦工事,因而,除了對原有的長城加以利用和修繕之外,為達到“不叫胡馬度陰山”的目的,又在陰山以北修築了一道‘’外長城”,“外長城”在明長城以北千餘華里的地方。從地理位置上講,它東起遼寧鴨綠江,西至新疆天山,全長近2萬華裏,是最長的長城。不過,不管秦長城還是明長城在用料上均是以土、石、木材和瓦件等為主。外長城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則用沙子和石子。或鑿石壘牆,或取土夯築;而在沙漠雜以蘆草和柳枝層層疊壓而成,並在外長城各樞紐建立要塞,駐紮裝備弩機和長戟的騎兵巡邏。漢武帝在此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
中文名
外長城
分    佈
今內蒙古西部,蒙古國南部
東    段
東段稱光祿塞或塞外列城
西    段
西段稱居延塞
記    載
《漢書‧武帝本紀》
作    用
燒荒、趕馬、搗巢
修建時間
漢武帝太初年間

外長城綜述

外長城是漢武帝太初年間所修的長城,經過考古工作者幾年的考察發現,西起新疆羅布泊,東至遼寧省東部,有一條漢王朝修建的、比明長城還要長的“外長城”。它是一條以壕溝或利用自然地形作屏障,由烽燧、古堡、亭障等組成防禦工事的“外長城”,在漢代書簡中被稱為“塞”。
漢受降城遺址為俄蒙考古隊所發掘,位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南戈壁省瑙木岡縣的巴音布拉格古城址(蒙語巴彥意為富饒,布拉格意為山泉,即富饒的山泉,南戈壁省以戈壁沙漠為主,但阿爾泰山脈延伸到此,生成許多戈壁綠洲,因而漢代可以在此築城。),該遺址中出土了不少西漢時期軍用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生鐵、弩機、銅鏃、蓋弓帽、五銖錢等等。其中附近最大的土丘,被斷定為漢受降都尉的墓葬,死於公元前71年。
居延塞是在居延海、弱水及其支流張掖河的源頭上(遺蹟分佈在今額濟納旗金斯圖淖北面及額濟納河;沿岸,以及甘肅省金塔縣境內的額濟納河沿岸);光祿塞是在陰山以北(遺蹟分佈在今固陽縣、烏拉特中旗及烏拉特後旗境內),距離河套地區有一定的距離,此外在外蒙古還有一些漢代的要塞。 [1-4] 

外長城建制

烽燧台 烽燧台
《漢書‧武帝本紀》載:太初三年”遣光祿勳徐自為築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盧朐,遊擊將軍韓説將兵屯之”。
五原塞就是五原郡北境的長城,五原郡治今包頭市西,其北的塞垣即衞青所繕秦代故長城。
“塞外列城”的起點在今烏蘭察布盟武川縣西部,與五原郡境的長城銜接。自此向西北伸出兩道並列的牆垣,經固陽縣北部、達爾罕茂明安關合旗西南,又過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北部,向西北伸出國界線,延伸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南部。南面一道牆垣轉向西去,復轉南進入我國阿拉善盟,與居延塞聯結;而北面在蒙古境內一直伸向阿爾泰山中。
烽燧台 烽燧台
同年,武帝又遣強弩都尉路博德督修居延澤一帶的長城,即”居延塞”。居延澤在張掖郡居延縣境,也就是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爾濟納旗內,其具體位置在額爾濟納旗駐地以東,並非今嗄順諾爾和蘇古諾爾所在地。路博所修的居延塞,漢代人又稱”遮虜障”。南起於今酒泉以北金塔縣與河西長城相接,沿金塔附近小河西岸走向東北,至鼎新(舊毛目縣)又沿弱水向北,繞過古居延澤之北轉向東北,穿過今中蒙邊界,同西來的塞外列城南線相接。居延塞和光祿塞構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統稱成”外城”。

外長城作用

漢武帝在此築城設防的目的是和平時期可以屯田、養馬以助軍資;戰爭時期可作為進攻匈奴的基地。不算漠北漢塞,漠南(今內蒙古)漢塞至匈奴帝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龍城約600公里,龍城至匈奴帝國瀚海北部邊防城市伊沃爾加城約450~500公里,漢軍通過分析歸化漢朝的匈奴嚮導和通邊情地理曉匈奴語言的邊疆漢人帶來的情報,騎兵可以憑藉機動性快速施行精準的搗巢行動。

外長城事件

盧朐河 盧朐河
漢武帝派大將軍衞青匈奴趕到“漠北”合圍單于,北登闐顏山。後來冠軍侯霍去病深入漠北至狼居胥山蒙古國肯特山脈),霍去病在漠北之戰勝利後,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禪姑衍山以祭地,至瀚海(今俄羅斯之貝加爾湖)而還。封狼居胥、禪於姑衍、登臨瀚海並稱是霍去病漠北之戰勝利後的三大盛事,廣為歷史稱頌。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將軍竇憲奉旨遠征匈奴,班固被任為中護軍隨行,參預謀議。竇憲大敗北單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內的杭愛山),命班固撰寫了著名的封燕然山銘。致使匈奴遠遁歐洲。 [5-6] 

外長城相關介紹

騎兵是指機動性、戰略投送能力比較強的士兵及其組成的部隊,古代騎兵定為相當於今天的戰鬥機,在冷兵器時代, 戰馬不僅是衝鋒陷陣、 克敵制勝的極為重要的軍事裝備, 也是驛站、 後勤保障的主要戰略投送能力運輸工具, 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負, 因而備受關注,而且把馬匹別為種、戎、齊(儀仗用)、道(驛馬用)、田(佃獵用)、駑(雜役)六種。騎兵所需無非兩種戰略資源“水草”和“芻禾”,通俗來説就是可供放牧的領地。先秦時匈奴領地南至漠南黃河,北至漠北貝加爾湖皆水草肥美的牧場,兩者中間是荒涼的沙漠戈壁,以及當漠南漠北都丟失後遠遁歐洲的中轉站,副中心中亞河中地區。漠南以及漠北重要山泉皆被漢帝國佔領,而漠北龍城、伊沃爾加城之所以能作為匈奴帝國最後的基地,是因靠近貝加爾湖擁有豐富的水草、漁獵資源以及一定規模的農業基礎,但是缺點是氣候比較寒冷。列舉全部或部分流經蒙古國河流,並依流域的地理位置排序;支流則由河口至源頭排序。

外長城北冰洋

外長城太平洋

外長城內流盆地

外長城吉爾吉斯湖

外長城烏布蘇湖

外長城哈爾烏蘇湖

  • 科布多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