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賣

(銷售供顧客帶離店鋪的商品)

鎖定
外賣,是指銷售供顧客帶離店鋪的商品(一般指自己店鋪現有的)。隨着電話、手機、網絡的普及,外賣行業得到迅速的發展。 [5] 
數據顯示,從2016年的0.63億人到2019年的4.23億人,中國在線外賣用户規模逐年增長。2020年中國在線外賣用户規模繼續增長至4.56億人。 [1] 
外賣以用户的即時洞察為核心,以大數據為驅動,圍繞着本地生活服務平台打通線上和線下消費場景,線上實現交易閉環,線下通過即時配送完成交易履約,從而為更多用户提供從需求發起到商品驗收的一站式服務 [9]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外賣用户達5.2億 [14] 
中文名
外賣
外文名
takeout
takeaway
定    義
銷售供顧客帶離店鋪的商品
應用領域
餐飲食品、花卉園藝、蔬菜生鮮、水果、酒水飲料、個人洗護、家居日用、母嬰用品、數碼家電、服飾鞋包、美妝護膚、寵物生活、醫藥等 [12-13] 

外賣詞語解釋

外賣是個很廣泛的詞彙。過往的理解就是快餐的外送服務,但隨着廣大用户“即需要、即外賣、即使用”的方便快捷的“外賣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普及,如今一切賣家提供的外送商品都可以説是外賣。像鮮花、手機、化妝品、寵物糧和玩具,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外賣買到的,可説是“萬物皆可外賣”。 [12] 

外賣注意事項

點外賣要注意什麼呢
1. 選平台
選擇正規專業的外賣平台或者知名品牌餐飲企業的app訂單,不選擇“朋友圈”“微博”“微店”等未經有關部門許可備案的訂餐渠道訂餐。
2. 選商家
疫情期間,選擇外賣的時候注意不要選小作坊,最好是口碑好、品質有保障的商家,保障衞生條件;在訂餐平台查看餐飲單位是否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確認經營資質,選擇近距離的餐飲單位訂餐,多瀏覽評論信息,瞭解食品安全情況,自覺抵制“黑外賣”。
3. 選食品
注重食物多元化,葷素搭配,優先選擇熱食類食品,少選冷菜、裱花蛋糕、生食海產品等風險較高的食品;適量點餐,對“滿減優惠”“超低折扣”等促銷行為要保持平常心,避免餐食浪費。
4. 安心取
消費者通過平台下單後,應優先選擇“無接觸配送”。取餐時戴好口罩,與送餐人員確定好外賣的存放地點,自行取餐,減少面對面接觸。收到外賣後,檢查食品是否與訂購的一致,食品包裝和“食安封籤”是否完好,發現食品變質或受到污染,應當拒收並聯系商家、平台進行處理。另外,取外賣應儘量避免和外賣人員接觸,取回外賣對外賣包裝進行消毒並記得洗手消毒。 [11] 

外賣行業發展

外賣餐廳打包

餐飲店家食品打包形式是最早出現的外賣形式,雖然古老,卻延續。 [12] 

外賣電話訂購

隨着電話和手機的普及,電話訂購餐飲食品逐漸成為餐飲外賣行業的手段之一,促使了外賣行業的發展。相對於餐廳打包,電話訂購以其無需上門的優勢,很大的刺激了外賣行業的發展。 [12] 

外賣網站訂購

90年代互聯網的普及,網站訂購極大地拓展了外賣用户羣體,提升了外賣用户體驗,使外賣行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學生和白領成為網站訂購的主力。隨之也發展起來很多互聯網餐飲訂購外賣企業。 [12] 

外賣外賣新技術

移動訂購
隨着廣大用户“即需要、即外賣、即使用”的方便快捷的“外賣生活方式”的形成和普及,如今外賣行業不僅可以滿足用户餐飲商品的在線即時購物需求,還可以滿足花卉園藝、蔬菜生鮮 [13]  、水果、酒水飲料、個人洗護、家居日用、母嬰用品、數碼家電、服飾鞋包、美妝護膚、寵物生活、醫藥等各種品類商品,在各種生活場景下的需求。圍繞用户生活全場景、全品類的即時消費需求,網上外賣平台通過快捷的履約配送服務、豐富的商家和商品供給覆蓋,幫助用户實現了“即需要、即外賣、即使用”的方便快捷的“外賣生活方式”。 [2]  [12] 

外賣外賣封籤

2018年2月5日,北京市海淀區啓用100萬份首批“食安封籤”。在外賣製作、打包、送達的過程中,封籤相當於一個檢驗標誌。賣家在製作完成後貼好,消費者在收餐時可檢驗,若封籤破損,可拒收。該封籤預計6月底前可實現北京市全覆蓋,在2018年覆蓋全國30城。 [3] 

外賣疫情下外賣

自2019年疫情出現以來,為了全面落實疫情防護政策,保護消費者防疫健康,外賣企業積極推廣“無接觸配送”,即騎手通過與商家、用户溝通協商,由商家將商品放在指定取貨處,由騎手將商品送達用户指定位置後,用户自行取貨的全程無人與人接觸的放心配送方式。此前,美團外賣發佈的《無接觸配送報告》顯示,採用“無接觸配送”的訂單佔訂單總量80%以上,且每次外賣都使用“無接觸配送”服務的用户佔超過總用户六成。 [12]  疫情期間物流緩滯,外賣進一步承擔起“城市擺渡人”角色:為防疫大眾補充了從餐飲果蔬到消殺醫藥的各種商品,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助力全民抗擊新冠疫情。 [12] 

外賣相關公告

2021年6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5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貫徹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了餐飲服務經營者要嚴格執行反食品浪費制度規範,其中要求餐飲外賣平台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理性消費。 [6] 

外賣其他信息

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户規模達4.69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976萬,在各類調查應用中增速最為明顯。隨着我國經濟活力的全面恢復以及外賣行業監管進一步加強,外賣行業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新消費趨勢凸顯,行業覆蓋內容更加豐富多元。疫情以來,以生鮮、藥品為代表的即時配送業務飛速發展,與餐飲外賣共同助力惠民生、穩經濟。伴隨着用户在疫情中逐漸養成的零售消費習慣,各類非餐飲外賣業務佔比正在不斷擴大,外賣行業覆蓋內容不斷豐富。與此同時,外賣行業生態與騎手權益保障也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行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推動外賣行業健康長遠發展。 [8] 

外賣事件曝光

外賣黑作坊事件

2016年3月15日,央視315 晚會曝光了餓了麼 外賣“黑作坊事件”。經央視記者的實地調查:在 “餓了麼” 網站上,餐館的照片看着乾淨正規光鮮亮麗,但實際卻是油污橫流,不堪入目。“餓了麼” 平台引導商家虛構地址、上傳虛假實體照片,甚至默認無照經營的黑作坊入駐。 [4] 

外賣外賣潛規則

2017年12月26日,央視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外賣商家先提價,再用滿減紅包抵扣,顧客並沒有得到實惠。一些商家也坦言,食客越來越依賴外賣平台,商家70%的營業額都來自外賣收入。
外賣平台的餐食價有的竟比堂食價高50%,有商家表示,若選外賣平台專送每單需被收取18%服務費,外賣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外賣相關政策

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關於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對保障外賣送餐員正當權益提出全方位要求。 [7] 
202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發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規定明確,網絡餐飲服務平台經營者未依法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台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網絡餐飲服務平台經營者與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承擔連帶責任。 [10] 
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會同商務部研究起草《關於發揮網絡餐飲平台引領帶動作用 有效防範外賣食品浪費的指導意見》,從優化餐品供給結構、優化餐品信息展示、強化全流程消費提醒、優化平台規則協議等方面提出10項舉措,推動建立防範外賣食品浪費長效機制。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