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觀疵點

鎖定
針織胚布常見的外觀疵點
1、油針:在編織過程中加油或換針沾油,造成織物呈豎向黃黑條。
2、油污紗:紗絨由於沾上油或在處理機台時使胚布受到玷污油漬,編織後造成織物橫向顯現黃黑條。
3、爛針:在編織過程中,由於織針損壞或針鈎受損,造成織布時出現小破洞。
4、漏針:在編織過程中,由於針圈脱落,一針或數針造成織物上顯現直或分散空檔,但針圈未斷裂。
5、花針:有散花針與長花針之分,由於集圈造成不規則或垂直的小間隙。
6、飛花:在編織過程中,由於飛花棉絮飄落到織紗線上,使布面呈現分散的小紗團中紗條。
7、紗拉緊:在編織過程中,由於某根紗張力太大,造成針圈抽緊。
8、死棉:由於棉纖維未長成熟,纖維包合過緊,染色時染料難着色,染整後布面顯現不規則的小色點。
9、紗結頭:接駁紗線時線頭尾留得太長或打結過大,織布後造成布面出現小凸點或小凸條。
10、補痕:漏針修補後呈現的條狀或塊狀痕。
中文名
外觀疵點
對    象
針織胚布
類    別
油針,油污紗等
含    義
針織胚布常見的外觀疵點

目錄

外觀疵點對象

針織胚布

外觀疵點常見疵點

針織胚布常見的外觀疵點
1、油針:在編織過程中加油或換針沾油,造成織物呈豎向黃黑條。
2、油污紗:紗絨由於沾上油或在處理機台時使胚布受到玷污油漬,編織後造成織物橫向顯現黃黑條。
3、爛針:在編織過程中,由於織針損壞或針鈎受損,造成織布時出現小破洞。
4、漏針:在編織過程中,由於針圈脱落,一針或數針造成織物上顯現直或分散空檔,但針圈未斷裂。
5、花針:有散花針與長花針之分,由於集圈造成不規則或垂直的小間隙。
6、飛花:在編織過程中,由於飛花棉絮飄落到織紗線上,使布面呈現分散的小紗團中紗條。
7、紗拉緊:在編織過程中,由於某根紗張力太大,造成針圈抽緊。
8、死棉:由於棉纖維未長成熟,纖維包合過緊,染色時染料難着色,染整後布面顯現不規則的小色點。
9、紗結頭:接駁紗線時線頭尾留得太長或打結過大,織布後造成布面出現小凸點或小凸條。
10、補痕:漏針修補後呈現的條狀或塊狀痕。
11、修疤:織物中的洞眼或漏針經修補後,布面外觀呈現疙瘩。
12、破洞:由於編織及加工原因在織物中呈現的大小洞眼。
13、橫路:織布時由於紗線張力不均勻或設備不良等因素造成織物表面出現橫條(又稱起橫)。
14、針路:由於針頭大小不一,針間間隙不一或捲曲或設備不良等因素,使織物表面呈現寬窄不一的直條,驗布時開底燈最容易查看針路。
15、粗幼紗:又稱條杆不勻,是由於紗線本身粗細不一,使織物表面呈現出粗細不一的橫條。
16、機壓痕:布面呈深色,底面呈淺白色,出現時最多隻有兩條,絕不會有三條,兩條線是織機
卷布輥和撐布輥兩邊受壓所致。
17、斷紗(或斷巾):織造過程中,棉紗(或拉架)斷裂,導致後面的織針無法吃紗(或拉架)而形成斷開的線圈。
特點:無拉架的單面布斷紗後會產生較大的破洞,甚至胚佈會斷成兩段,拉架布因兩種原料一般只斷其中一種而不會形成破洞,但在驗布機的燈光下,該橫列的斷紗(或斷巾)處光線會很亮。只能看到一根單紗。
18、咬巾:在成圈過程中,拉架由於受到機械強力的作用而被刮傷,其強力與彈性均有所下降。
特點:疵點小不明顯,在驗布機照布燈的燈光下,疵點處的光線較亮,布面稍有不平。
19、反巾:拉架未墊在紗(絲)內而織在線圈的正面導致拉架外漏形成的疵點。
特點:從正面可看到拉架,該橫列凹陷和撐布輥,一邊壓力大,一邊壓力小,若是二條,它們的距離應是全幅在1/2處,所以織廠為減少織機壓痕的出現,應採取措施:把抽針位固定在卷布的布邊,一條是抽針線,一條是中間壓痕。
20、停機痕:停機後成圈未脱圈的一列線圈受力時間長,導致該橫列線圈比正常線圈大。
21、錯紗: 即駁錯紗,由於同棚紗中有一隻紗與其它紗的紗質不同,染色後由該紗所成的紗圈顏色明顯不同於其它部分。
22、紅藍點:紡紗時,混入編織帶一類的異色纖維所造成。
23、斜間(緯斜):由於織機取紗輥之間轉速低於合理要求,使織針所勾的紗張力不平均,從而使布身紗圈疏密不一致,一經染色後布面便出現斜向橫紋。
24、葉路:在織布過程中由於針葉受損,使該針所織出的紗圈被磨毛後,在布面出現一條連貫的直向條紋,葉路染色後呈淺白色,具有透光性,原則上是全匹性的。
25、風痕:圓筒胚布貯存過程中,沒有用布頭包着全匹布,由於胚布長期受光照及接觸空氣中水分,纖維受損形成風痕,形成風痕部分在染色後與其它部分顏色不一致。
26、百足:由於斷紗所形成的較大破洞,織廠用縫衣針將其縫合的破洞即稱為百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