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作为物理结构,在产品设计中兼具功能性与保护性双重角色。其通过壳体结构实现对外力的分散承载 [3],在电子设备、工业连接器等领域通过材料选择与结构创新提升设备稳定性 [2] [4]。外壳设计需兼顾美学表达、散热性能、防尘防水等防护需求,同时考虑人体工程学与碰撞能量吸收等特殊场景应用 [1]。深圳绿米联创研发的专利技术通过弹性结构与抵接装置优化了电子设备外壳的夹持稳定性 [2]。
- 结构类型
- 壳体结构(层状表面受力) [3]
- 材料示例
- 铝合金/不锈钢 [4]
- 核心功能
- 物理防护与机械支撑 [1] [4]
- 应用领域
- 电子设备/工业器械 [1] [3]
- 设计要素
- 散热性能/人体工学/抗冲击性 [1]
- 专利技术
- 双壳体弹性夹持结构(2023年) [2]
结构分类与特性
播报编辑
外壳属于壳体结构类型,其特征为层状表面受力结构,典型应用包括摩托车头盔、飞机机身与贝壳等 [3],其结构设计能有效分散外力作用,降低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功能作用
播报编辑
- 1.物理防护:抵御灰尘、水分和机械冲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 [4]
- 2.功能支持:
- 为连接器提供稳定机械支撑 [4]
- 3.人机交互:外壳的设计需考虑人体工程学因素,如手持设备的握持习惯 [1]
应用案例
播报编辑
- 电子设备:深圳绿米联创2023年研发的专利外壳采用双壳体设计,通过弹性结构与抵接装置的组合,增强设备振动时的附件夹持力,降低壳体分离风险 [2]
- 工业连接器:截至2024年,重载连接器采用金属外壳,在提供防污染保护的同时确保连接稳固性 [4]
设计创新方向
播报编辑
现代外壳设计强调多功能集成,如通过抵接结构增强夹持稳定性 [2],采用轻量化金属材料实现强度与重量的平衡 [4]。在消费电子领域,外壳表面处理工艺与造型语言已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载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