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婆的道歉信

鎖定
《外婆的道歉信》是瑞典作家弗雷德裏克·巴克曼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2016年。
《外婆的道歉信》講述的是一個七歲的早熟少女與一個七十多歲的瘋狂外婆的故事,兩個分子的碰撞與反應,是關於愛、關於勇敢、關於守護與原諒的題材。作者筆下描述的人物,從小朋友到流浪漢,這些都是不同尋常且又真實平常的人,充滿着生活的煙火氣與真實氣。 [1] 
作品名稱
外婆的道歉信
外文名
Min mormor hälsar och säger förlåt
作    者
弗雷德裏克·巴克曼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2016年
字    數
245千字(中文譯本)

外婆的道歉信內容簡介

七歲的愛莎有個古怪又瘋狂的外婆,會埋伏在雪堆裏嚇唬鄰居,把重要的事情記在牆上因為牆不會丟,半夜從醫院溜出來帶着愛莎翻進動物園,在陽台上用彩彈槍射擊推銷員,基本上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個四處惹麻煩的外婆卻是愛莎僅有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級英雄。不管什麼情況下,外婆都會站在愛莎這一邊,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
就算是超級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給愛莎一項艱鉅的任務——將外婆的道歉信送給她得罪過的九個鄰居。收信人包括一隻愛吃糖果的大狗,一個總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個管東管西的煩人精和一個酗酒的心理醫生。這一趟送信之旅讓愛莎漸漸發現:外婆和鄰居們的故事,比她聽過的所有童話都更加精彩。
這是一個關於愛、原諒和守護的故事,在合上書之後很久都難以忘記。 [2] 
外婆、愛莎和大狗 外婆、愛莎和大狗

外婆的道歉信作品目錄

1. 煙草
2. 猴子
3. 咖啡
4. 啤酒
5. 百合花
6. 清潔劑
7. 皮革
8. 橡膠
9. 肥皂
10. 酒精
11. 蛋白棒
12. 薄荷
13. 紅酒
14. 輪胎
15. 木屑
16. 灰塵
17. 肉桂卷
18. 煙
19. 海綿蛋糕粉
20. 服裝店
21. 蠟油
22. 歐寶
23. 洗碗布
24. 夢想
25. 雲杉
26. 披薩
27. 香料熱紅酒
28. 土豆
29. 瑞士蛋白酥
30. 香水
31. 花生蛋糕
32. 玻璃
33. 嬰兒
34. 外婆
尾聲 [4] 

外婆的道歉信人物介紹

愛莎與外婆
七歲的愛莎有個古怪又瘋狂的外婆,四處惹麻煩的外婆卻是愛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級英雄。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給愛莎一項艱鉅的任務——將外婆的道歉信送給她得罪過的九個鄰居。這一趟送信之旅讓愛莎漸漸發現:外婆和鄰居們的故事,比她聽過的所有童話都更加精彩。 [1] 
小説的主人公愛莎七歲,快八歲了,但她早熟到簡直像一個十二歲的少女。她看完了全套的《哈利·波特》;在ipad上,她一碰到不明白的字眼兒就去查網絡百科,而不是問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人;她甚至還會開車。她明白許多成年人之間的情緒和情感,在人家不願意提及或者沉默成自然的時候,非要讓人家説出來——或者幫人家説出來。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各自都找到了新的愛人,有了新家;她跟媽媽住在一起,雖然陪她最多的是外婆。愛莎在學校裏總是被人欺負,但老師和校長一點都不同情她,因為愛莎另類。愛莎沒有朋友。她相信自己不會有朋友。
外婆七十七歲,快七十八了,但她活潑得像一個二十七歲的姑娘。她講話大聲、喊叫大聲、笑大聲、吵架大聲;她不喜歡關門,不喜歡等待,不喜歡規矩,不喜歡談論死亡;她幾乎每天晚上都陪愛莎一起乘着雲獸去往不眠大陸,在以密阿瑪斯為主的六個王國裏盡情遨遊;她穿衣隨便,吃東西任性,高興了就笑,不高興了就大罵;對喜歡的人,她特別温柔而寬廣;對看不順眼的人,她可以設計出無數的惡作劇。外婆即使生病住院了也不愛老老實實待着,策劃了一場場“逃跑”——帶着愛莎——在醫院外面的世界裏自由玩耍。 [6] 

外婆的道歉信作品鑑賞

外婆的道歉信孤獨的生存體驗

《外婆的道歉信》中塑造了一個特別的“外婆”,其行為特徵與社會所公認的以年齡和心理為標誌的行為特徵相悖離。年齡和心理的正比例關係在小説中被顛倒過來,年齡不再是“老成”“成熟”的標誌,而是恰恰相反。但在外婆乖戾的行為背後,讀者卻能感受到其巨大的孤獨感。探究外婆孤獨感的來源,正構成理解該小説的一條暗線。
外婆的孤獨感首先來自於自身“怪物”似的性格。“怪物”一般是不被常人理解的,之所以被稱為“怪物”,是因為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與別人不同的特質。莊子對怪物的理解很獨特,和巴克曼對外婆的潛在價值判斷有着驚人的相似。莊子重視這部分人的價值,“因為他們是不同的,他們可以説一些普通人不能説的話而不被處分。他們有順其自然的自由”。“怪物”的效力在於其自身的醜與其提供的信息的美和真之間的對立。巴克曼塑造的外婆的性格,在常人看來是一種醜陋的品格,如她與鄰居關係不瞌,與女兒關係不和,甚至拿彩彈槍打推銷員,拿屎球打警察。這些行為展現出來的性格似乎把外婆與惡劣品質畫了等號,但實質上在這種種乖戾行為的背後卻隱藏着外婆內在的真正的美與真。
其次,社會的冷漠也是“怪物”們感到孤獨的重要原因。在小説中,沒有人做好這種準備去接納外婆的放肆行為,他們從來不過問外婆反常行為的動機,也沒有人關心這個奇怪的老太婆為了外孫女用心良苦的舉動。外孫女的格蘭芬多圍巾被同學弄破了,給七歲的小女孩心靈上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痕。沒有人會注意這個小小的細節,這個不值得過分關注的小事情卻被外婆看在眼裏,外婆為了平復小女孩的不愉快心情,她選擇了一種過分的能夠蓋過這件事的方式,目的是讓外孫女能夠快速地忘記那件事帶來的傷害和不快。為了拯救外孫女幼小的心靈而選擇出格的舉動,社會卻選擇忽略其動機的純正,這是外婆感到孤獨的重要原因。
最後,孤獨也來源於外婆內心深處對自由的嚮往。歸根結底,外婆對抗社會的性格根源在於她內心深處對自由的熱烈嚮往。她上廁所時不喜歡關門,還在不眠大陸的講述中告訴外孫女,這個不眠大陸的六個王國從來都實行的是門户開放。她幻想自己是一個騎士,在想象的世界裏自由地翱翔,無憂無慮地生活,那是與外孫女共處的神秘之地。她們有着神秘的語言,不和現實社會發生一絲關聯。外婆對抗現實,追求心靈的自由,但現實社會的步步緊逼使她的孤獨體驗越來越深刻。
孤獨的體驗使外婆的內心轉向了幻想的世界,如同一個實在的物體,外界的擠壓會慢慢壓縮物體的體積,但體積越小,內部的密度就越實在。外婆的現實空間越來越小,心理空間越來越大。現實變成了虛無,幻想進化成了真實。 [3] 

外婆的道歉信甦醒的童年記憶

弗洛伊德認為,童年生活對一個人的性格養成特別關鍵。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擴展了弗氏的學説,進而把範圍擴大到人類世界和所有種族。拉康把兒童階段的想象稱之為鏡像。這些都為童年記憶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心理學認為,童年記憶是一種潛意識轉化而成的前意識,是一種無法觸及的象徵體。正是潛意識的默化作用,導致外婆的內心一直渴望着童年,無法長大。這只是必要條件,還有一個條件必須滿足,才能解釋外婆的行為,那就是她對歷史經驗的救贖和竭力保護外孫女的願望。
童年記憶的甦醒。在《外婆的道歉信》中外婆與外孫女構成一對潛在的對比關係。一個是七歲的小女孩——愛莎,被人認為“太老成”“成熟”,她知道這不過是“小小年紀卻如此煩人”的另一種説法,“她知道自己當七歲小孩當得不怎麼稱職,也清楚自己與眾不同。校長説她得‘正常些’才能‘融入其他小朋友’”。一個是七十七歲的老太婆,人們卻認為她“活潑”,雖然看上去的確很老。外婆的內心有一個小女孩,這是個被離異家庭傷害而顯得老成的小女孩,她就是愛莎。外婆童年記憶的甦醒並非是渴望回到過去,而是想要以潛在的童真激活愛莎隱藏的童年。
角色互換的代價。老年的外婆體內的童年生活並沒有真正迴歸本體,她只是以行為的天真提醒愛莎,她還是一個孩子。但愛莎的心靈沒有領悟到外婆的真正意圖,她只能領會外婆是為了她而做的一切。外婆的活潑與愛莎的老成,顯然不符合社會的倫理標準。外婆與愛莎的到角色被顛倒過來,外婆時常被愛莎嫌棄,甚至被訓斥,愛莎反而經常板起大人的面孔説着世俗的話。外婆在受虐的世界裏想要做的是拯救愛莎被傷害的心靈,她以被愛莎訓斥為榮,她的邏輯是希望通過被虐而對愛莎施行救贖,希望她健康成長;愛莎則在大人的世界裏接受一個撒嬌的外婆,完成自己渴望長大的願望,實現心靈的自由,也為了解脱外婆為自己犯錯而造成的負疚感。兩個人為了一個目標在做着無限的掙扎,希望對方能夠脱離苦海。但事與願違的是,這種角色互換的代價為社會所不容,外婆的童年記憶與愛莎的童年、記憶的虛無與現實具體之間的衝突和不協調,最終使兩個人陷入更大的孤獨,只能從無法實現的不眠大陸中尋找安慰。
不眠大陸的秘密。不眠大陸有一套神秘的語言,掌握它的人非常少,而外婆和愛莎便是其中之二。這個秘密是她們生存在現實社會中保護自我的方式。在社會中她們的性格被排斥,產生一種被拋棄的孤獨感。她們需要生產一種機制保護自己,這是本能的需要,也是她們智慧的表現。外婆被視為一個超級英雄,她理應為外孫女的安全負責,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的安全。每當她們感到孤獨、受排擠時,總是會不約而同地來到這個世外之地,尋找自由的快樂。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説,人是孤獨的,人一生下來就被世界拋入無邊的黑暗之中,寂寞、焦慮、噁心。每個人都是他人的地獄,因為每個人都是利己主義者。為了擺脱這種無邊的天生的孤獨,不眠大陸的機制裏天然產生出一種免疫的基因,一種對抗孤獨的神秘密碼,擁有了這套神秘密碼,每個人都享受着自由的快樂。 [3] 

外婆的道歉信悲憫的人文敍事

小説是以一種悲憫的基調敍述故事的。不眠大陸有六個王國組成:密阿瑪斯,我愛;密普洛瑞斯,我哀;密瑞瓦斯,我夢;密奧達卡斯,我敢;密莫瓦斯,我舞;密巴塔洛斯,我戰鬥。密阿瑪斯最大,密普洛瑞斯最小。愛是不眠大陸的流行語言,悲傷在這裏被打包進一個個裝置裏封印。現實總是殘酷的,童話王國的理想和美好在現實面前總是顯得那麼不可接近。越是美麗的事物,在現實中越是虛無縹緲,越是遙不可及,如同海市蜃樓。小説以愛莎的視角打量着無法理解的現實,體驗着人生百味。她無法理解一些她看來如此簡單的事情,在生活中卻被成人搞得一團糟。她懷着對外婆的無限懷念,懷着對不眠大陸的無限憧憬,懷着對一個個冒險任務的無限尊重,懷着對道歉之於外婆的重要意義的追索,這個七歲的小女孩不得不淪陷到一個令人戰慄的世界。作者並沒有逃脱責任,在讓小女孩愛莎講述故事的同時,自己也加入了對這個世界價值的判斷之列。作者俯視着這個小女孩孤獨可憐的身影,撫摸着她幼小的心靈,垂下一滴憂傷的眼淚。
小女孩的限制視角是敍事的基礎。愛莎的知識和認知無法與社會接軌,她是那麼柔弱,那麼善良,以至於理解發生在身邊的一些事情時,不得不依靠網絡百科知識的幫助。情感世界是複雜感性的,與知識經驗的系統是平行的,知識無法解釋情感。愛莎理解不了簡單的成人世界的情感問題,因為她企圖用理性的知識解釋複雜的感情。比如外婆與外公沒有結婚,而後又離媽媽而去,愛莎無法原諒外婆這個錯誤。在愛莎看來,縱使有一千條理由也不能構成媽媽離開女兒的藉口。兒童世界只認識真理,這個真理是兒童自我認定的真理,哪怕是情感也是由真理構成的,這是他們認知的基礎。透過一個不諳世事的兒童的眼光觀察成人世界,相當於以單純解釋複雜,以有限的知識翻譯無限的情感,難免讓人啼笑皆非,但也會油然產生一種敬意,這種敬意來源於小女孩看待世界、闡釋世界的眼光和勇氣。然而當讀者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體會小女孩的這種眼光和勇氣時,會產生一種同情、憐憫和憂傷之情。
死亡主題和小女孩的稚嫩敍述之間形成的張力引起的情感共鳴是悲憫產生的動力源。死亡是沉重的,小女孩愛莎的敍事是脆弱的。讀者難免會擔心外婆的死亡會壓垮愛莎的天空,可是並沒有。因為愛莎學會了外婆處理事情的態度,學會了面對死亡的勇氣。愛莎在外婆的世界裏收穫了對抗死亡的勇氣。因為死亡的可怕之處不是死亡,而是使人厭世。死亡是現實世界最大的敵人,外婆的一生都在與死亡做鬥爭。不眠大陸中一個王國的名字就是“我戰鬥”,與之戰鬥的對象是誰呢?通過對死亡的分析,戰鬥的對象或許不是死亡,與死亡做鬥爭並不是外婆的終極目的。外婆教會愛莎的是要與消極的坐以待斃的處世態度做鬥爭,積極、陽光地面對生活才是外婆面對死亡的態度,這也是外婆死亡時為愛莎設計的生活方向。經過改裝,它變成了不眠大陸的冒險行動。愛莎幻化成一名騎士,與狼心一起共同面對她內心深處渴望走近的外婆。愛莎一直想知道外婆在她出生以前的樣子,外婆最怕外孫女知道的也是這件事。外婆去世之前寫的七封道歉信,不僅是對過往生活的內疚和總結,也是通過信的內容讓這個求知慾望強烈的小女孩瞭解外婆的為人。一個超級英雄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小女孩發現外婆是一個教會了她愛、守護和原諒的人。 [3] 

外婆的道歉信啓蒙的教喻視角

《外婆的道歉信》具有教育啓蒙性質。它不僅是一部教育小説,也可以説是一部啓蒙小説、哲理小説、成長小説、童話小説。貫穿其中的線索是外婆的道歉信所喻示的人生真理:愛、守護、原諒。
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曾為你付出。外婆的愛是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愛,小説結尾,當讀者看到外婆的道歉信時才明白,原來這位外婆的內心深處從來都是充滿愛的。“我的愛莎騎士:抱歉,我不得不死去。抱歉,我死了。抱歉,我老了。”外婆竟然為了一個無法逃脱的理由説抱歉,除了對愛莎的愛之外,還能有什麼解釋?愛莎感受到了外婆的愛,感受到了外婆的道歉信給他人帶來的愉悦。通過道歉信,愛莎終於明白外婆的過往經歷,瞭解了愛為何物。
守護着人們的秘密城堡,保持着內心的純真。不眠大陸的可貴之處在於其本質的自由色彩。外婆賦予了它一種新品質,這種品質是為愛莎而存在的——童真。現實社會各種秩序的約束束縛了作為兒童的愛莎,限制了兒童天性中最寶貴的成分——童真。外婆獨具匠心地為外孫女的成長打造了一個具有隱喻和啓示功能的城堡,這個城堡可以保護別人,也可以保護自己,可以自由飛翔,也可以門户開放。它為外婆和愛莎提供一切不能在現實當中獲取的便利,也幫助愛莎克服現實的殘酷帶來的心理壓力和恐懼。所以外婆最後的道歉信中説:“保護城堡!保護你的朋友,因為他們也會保護你。城堡現在是你的了。沒有人比你更勇敢、聰明和強大。”只有信仰城堡和超級英雄的人,才會保持心中那份純真。
原諒所有傷害和討厭我的人,因為寬恕讓愛更加強大。原諒所有人,外婆是偉大的。外婆在去世時留下的道歉信幫助愛莎找到了她需要的人生,幫助愛莎健康成長。外婆生前被世界誤解,每個人都把她看成怪物,造成了她的孤獨與寂寞,她反而以德報怨採取了道歉的策略,這其中一部分功勞不能不説是愛莎的。為了愛莎能積極快樂地成長,外婆告訴愛莎,要好好生活,好好大笑。要原諒所有人,原諒所有傷害過和討厭過你的人,這樣你的人生才能自由,才能守護好你的城堡,更好地保護自己,做個超級英雄,也更好地保護你愛的人。
不眠大陸成為一個巨大的現實隱喻,守護着每個善良的人內心的秘密。不眠大陸是一個烏托邦,是一個“童話永恆”,是一個隱喻,它的本體是人生,它的喻體是永恆、完美。外婆為了維護她和愛莎共同的城堡,以道歉信的形式啓示這個七歲的小女孩要學會三件事——愛、守護、原諒,這一指向無疑成為這本小説的主要價值所在。 [3] 

外婆的道歉信作品影響

《外婆的道歉信》是一部在2016年掀起全球閲讀狂潮的温情小説,暢銷40國,作者巴克曼位列美國亞馬遜作家排行榜第一。《外婆的道歉信》這本現象級圖書曾引發國外萬人曬照推薦,自上市以來連續霸佔《紐約時報》暢銷榜50周,僅10個月全球銷量突破150萬冊。2016年全年,穩定排名美國亞馬遜總榜前100。書評網站Godreads超過5萬人參與評分,好評率高達91%。不僅讀者喜歡,業內也給出了高度評價。《商業內幕》將該書評為2015最佳圖書。《出版人週刊》則表示巴克曼這次拋給人們一個神奇又温暖人心的故事。《圖書館雜誌》稱該書充滿希望、諒解和寬容。
2017年5月,《外婆的道歉信》由天津人民出版社首次引進中國,巴克曼特地從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發來對中國讀者的寄語:“這本小説是關於想象力的偉大力量,還有偉大的愛與友情,真心希望你會喜歡。”該書據開卷數據顯示,在2017年新書零售榜上位於68位;在噹噹小説榜排名第30位。中文版問世六個月就銷售超過50萬冊,令他在中國讀者中收穫較高人氣。 [1] 

外婆的道歉信出版信息

《外婆的道歉信》首次出版於2016年。2017年5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
名稱
譯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外婆的道歉信》
孟匯一
2017年5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
978-7-201-11669-3 [5] 

外婆的道歉信作者簡介

弗雷德裏克·巴克曼,1981年出生於瑞典赫爾辛堡,以撰寫博客和專欄起家。某天他把自己和老爸在宜家吵架的過程寫在博客上,妙趣橫生的對話讓他瞬間爆紅,吸引眾多網友到巴克曼的博客討論和吐槽自己的家人。結果他靈機一動,以此創作出《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開啓了自己的暢銷書作家之路。如今他和妻子及兩個孩子居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 [4] 
參考資料
  • 1.    張文紅主編. 暢銷書案例分析·第四輯[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8.11:43-51.
  • 2.    弗雷德裏克•巴克曼. 《外婆的道歉信》[J]. 摩托車信息, 2019, (1):86-87.
  • 3.    侯少雋. 不眠大陸:被隱喻的現實 ——評《外婆的道歉信》[J]. 名作欣賞, 2018, (32):144-146.
  • 4.    (瑞典)弗雷德裏克·巴克曼著. 外婆的道歉信[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05:前摺頁,目錄頁.
  • 5.    外婆的道歉信  .中國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03-28]
  • 6.    smarttree. 多麼神奇的發現之旅——評巴克曼的《外婆的道歉信》[J]. 工友, 2017, (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