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壓容器

鎖定
外壓容器是指外壁壓力高於內壁壓力的容器。如真空容器、帶夾套容器以及局部受外壓(如帶中間封頭)的容器等。外壓容器有強度破壞及失穩破壞兩種失效形式,薄壁外壓容器以剛性不足而失穩為主要失效形式。失穩破壞時的壓力稱為臨界壓力或臨界失穩壓力。 [1] 
中文名
外壓容器
定    義
外壁壓力高於內壁壓力的容器
真空容器和海洋開發用的潛水器外殼等﹐都屬於這類容器。外壓容器的失效機制與內壓容器不同。當外﹑內壓差達到一定值時﹐容器就會因喪失穩定性而出現皺曲﹐這一壓差值稱為失穩臨界壓力。圓筒形容器失穩後出現不同的波形﹐長圓筒呈現兩個波﹐短圓筒則會出現兩個以上的波形(見圖 容器失穩後的波形 )。失穩的臨界壓力取決於材料的彈性模數﹑泊松比和圓筒的直徑﹑長度和壁厚。在其它參數相同的情況下﹐圓筒越短則臨界壓力越高。因此﹐工程上常常在殼體上設置剛性圈﹐減少每段筒節的長度﹐以提高臨界壓力。由於穩定性計算比較煩瑣﹐工程設計時大多用圖算法來確定許用壓差。這種方法還能用於計算應力超過材料彈性極限的非線性問題。圓筒的圓度誤差會降低臨界壓力﹐所以製造外壓容器時一般將圓度誤差控制在直徑的 0.5%以內。若容器承受附加的軸向壓力或彎曲等外載荷作用﹐在穩定性計算中應考慮這些影響。
參考資料
  • 1.    崔克清.安全工程大辭典: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年: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