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在效度

鎖定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指特定研究的結果是否具有推廣性。研究具有外在效度,説明其結果可以推廣到其他情境內;研究沒有外在效度,則其結果不具有概括性。
對外在效度的威脅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抽樣、人工環境和重複研究過程。
外在效度有兩大類:總體效度和生態效度。
中文名
外在效度
研究內容
研究結果是否具推廣性

外在效度總體效度

總體效度指實驗結果從特定的研究樣本推廣到更大的羣體中去的適用範圍。從嚴格意義上講,研究結果只能推廣到抽樣的那一部分總體,即實驗可接受的總體上去。如一次教學改革實驗選擇了以某地區的小學生作為被試,其研究結果可以推廣到該地區的所有小學生,但不能推廣到所有的小學生,因為一個地區的小學生樣本並不能有效地代表全國小學生這一總體。 [1] 

外在效度生態效度

生態效度是指實驗結果從研究者創設的實驗情境推廣到其他教育情境中去的範圍。要使研究結果能夠適用於其他研究條件和情景(例如,自變量與因變量、研究程序、研究背景、研究時間和研究者等方面的不同),就必須特別設計研究條件與情景,保證對其他條件、情景有代表性。
美國學者坎貝爾和斯坦利(Cambell&Stanley,1963)認為有四個因素是影響外在效度的無關變量
1.測驗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
測驗的反作用指前測對後測的作用;測驗的交互作用指前測與後測的交互作用。有前測經驗容易產生“練習效應”,造成後測成績好。在有前後測的實驗設計中,前測經驗往往會限制研究結果的推論。因為,實驗效果可能來自前測經驗所產生的敏感性。因此,有前測的實驗設計,其研究結果只能推論有前測經驗的情況,而不能推論到其他沒有前測經驗的團體中去。
2.選擇偏差與實驗變量的交互作用效果
當研究者選擇具有某一獨特心理特質的被試做實驗時,選擇偏差與實驗變量的交互作用效果就容易產生。因為這些獨特的心理特質,有利於對實驗處理產生較好的反應,他們更能從實驗處理中受益。如果將這種實驗研究結果隨意推廣到一般學生,顯然會造成推論的錯誤。
3.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由於實驗情節的安排,被試知道自己正在被觀察或正在參加實驗,那麼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通常與他不知道正在被觀察或不是參加實驗時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在實驗期間表現出比平時更高的興趣和動機,更大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能產生“被試效應”,即為投實驗者所好,而改變正常的行為方式,努力表現出試驗者所期望的行為,以獲得實驗者的歡悦。但被試在非實驗情境中的表現,可能與此完全不同。由此可見,在實驗情況下所得的結果,可能和自然情境下的結果大不相同,這就是為什麼實驗結果常不能適用於日常生活情境的原因。
4.多重實驗處理的干擾
當同一批被試重複接受兩種以上或多種實驗處理時,由於前面的處理通常不易完全消失,以致幾項實驗處理之間會產生干擾的作用。因此,這種實驗的結果,只能推論到類似這種重複實驗處理的被試,而無法應用於只有一種實驗處理的情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