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夕月壇

鎖定
月壇,又名夕月壇,月壇公園地處中國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外,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是北京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 [1] 
中文名
夕月壇
別    名
月壇
地    址
北京舊城阜成門外
夕月壇
夕月壇(15張)
夕月壇 位於北京舊城阜成門外,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秋分祭夜明之神(月亮)和天上諸星宿的處所。祭壇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一層方形,四丈見方,高四尺六寸,四面皆有石台階,每處台階6級。壇四面環繞矮牆,高八尺,厚二尺二寸。牆四面有欞星門,西、南、北各一門二柱,東門為三門六柱。壇南門外有神庫;西南有宰牲亭、神廚、祭器庫;東北有具服殿等。
月壇(現開闢成了公園),東門在南禮士路西,月壇北街的路南是其北門。月壇最早建於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主體建築是一座方型高台,高1.5米,壇面鋪設着白色琉璃,四面設有白石階。
月壇內則建有具服殿、祠祭署等附屬建築,鐘樓、天門、神庫等古建築則保存完好,風采依舊。園內的古建築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對象。 園內還種植了大量松柏樹木,走進壇內,頓時覺得生意盎然談。
據史料記載,明清時代,秋分亥時在夕月壇舉行祭祀之禮,主祭夜明之神,配祀二十八宿、木火土金水五星及周天星辰。每逢醜、辰、未、戌年,皇帝則要親自赴月壇行祭祀禮,而其它年份“朝日則譴文臣,夕月則譴武官”代行。
改革開放之後,月壇又被修繕一新。1983 年新建景點月壇蟾宮、香院、攬月亭、霽月亭、爽心亭、月桂亭等諸多景點點。蟾宮內有碑廊、雙環映月池、廣寒橋和嫦娥奔月雕塑。此外還加種了婆羅樹、梧桐樹、石榴樹和桂花等名貴觀賞樹種。 突出了“月”的主題和秋的意境,成為北京一處優美的賞月和遊覽勝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