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瞿塘關

鎖定
瞿塘關,又名夔門,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瞿塘峽夔門山麓,是古代東入蜀道的重要關隘,自秦漢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兩岸高山凌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西大門。因水勢波濤洶湧,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1] 
中文名
瞿塘關
外文名
Qutang Pass
地理位置
重慶市奉節縣瞿塘峽夔門山麓
別    名
夔門
號    稱
夔門天下雄

瞿塘關簡介

古代關名。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的瞿塘峽西口。

瞿塘關發展歷史

漢時在此置江關都尉。214年,劉備攻打廣漢未克,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軍自荊江逆江而上,佔領此關,遂克巴東。後被蜀漢視為重鎮。歷代要取巴蜀,必先取得此關。

瞿塘關風景特色

瞿塘關,在瞿塘峽入口處,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又名“夔門”,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門户。杜甫在另一首詩中寫道:“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從白帝城向東,便進入長江三峽中最西面的瞿塘峽。它包括風箱峽錯開峽兩段水峽,從白帝城到巫山縣大溪鎮(黛溪鎮),全長約八公里,在三峽中最短、最為雄偉險峻。 “三峽束長江,欲令江流改。誰知破夔門,東流成大海”。陳毅同志這首氣勢磅礴的詩篇中寫到的夔門,在瞿塘峽入口處。它“岸崖又壁立”(郭沫若詩),就象巍然屹立在江面上的巨大閘門,山岩上鐫刻着“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因為奉節古稱夔州,所以叫它夔門,瞿塘峽因此也有“夔峽”之稱。長江劈此一門,浩蕩東瀉,正如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在《長江》一詩中所描寫的:“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咆哮的江流穿過迂迴曲折的峽谷,闖過夔門,呼嘯面去。
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岩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白鹽山系因粘附在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是含鈣質,色似白鹽得名。在燦爛得陽光下,赤甲山略顯紅色,白鹽山呈灰白色,隔江相望,一個紅裝,一個素裹,可謂奇景。

瞿塘關名字由來

漢書》:“魚復,江關都尉治。”都尉是郡一級僅次於太守的軍事長官,與太守同級2000石,可見江關當時在軍事地理上的重要性。《後漢書·公孫述傳》李賢注:“江關舊在赤甲城,後移在江南岸,對白帝城。”赤甲城在今奉節縣東江北岸赤甲山上。江關後移瞿塘峽口江南岸,不知何時所移。江關在漢晉時也稱扞關(扞通捍)。酈道元水經注》:“捍關廩君夷水所置也。昔巴楚數相攻伐,藉險置關以相防捍也。”“張儀説謂下水而浮,不十日而拒扞關,即指此(瞿塘關)。”[見《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扞關》]。廩君即古巴國開國君主務相。又《輿地廣記》:“魚復縣有古扞關。”又王隱《晉書·地道記》:“梁州——東限扞關。”《後漢書·公孫述傳》:“東拒扞關,於是盡有益州之地。”江關到唐末五代至宋,稱謂又有變化。唐天佑元年,王建將張武,請予夔東作鐵糹亙絕中流,立柵於兩端,謂之鎖峽。宋代景定五年,徐宗武於白帝城(應為白帝廟)下巖穴設欄江鎖七條,又為鐵柱二,上書徐宗武字,後人呼為鐵鎖關。(見《奉節縣誌》光緒十九年版)。到南宋時,鐵鎖關被稱為瞿塘關了。陸游入蜀記》:“瞿塘關,唐故夔州也,與白帝城相連。”元《一統志》:“瞿塘關去城八里,管鎖水鐵鎖二條。”至南宋以後都稱瞿塘關。
瞿塘關即古之江關。漢晉時又別稱扞關,五代北宋時別稱鐵鎖關,至南宋以後稱瞿塘關。

瞿塘關博物館遺址

瞿塘關烽火台遺址 瞿塘關烽火台遺址
三峽工程竣工後,瞿塘關遺址大部分將被淹沒。為留住三峽歷史與自然的記憶,搶救保護即將消逝的三峽文化自然遺產。生於斯、長於斯,曾經擔任奉節縣白帝城博物館館長的魏靖宇,懷着自己濃濃的無法割捨的三峽情,毅然決定建立一座展示三峽地方文化私人博物館
瞿塘關遺址博物館位於瞿塘峽口左側,與白帝城隔水相望。前臨大江,後枕赤甲。從建築到環境、從內容到形式,體現出一種大氣魄、大境界,構成了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線。拾階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先生題寫的瞿塘關門額和著名學者馮其庸先生題寫的瞿塘關遺址博物館匾額。門廳正壁,刊刻蘇軾灩澦堆賦》;其旁為魏靖宇先生撰寫的《重刻灩澦堆賦碑記》,其文曰:
東坡先生灩澦堆賦乃早年力作,巴渝名賦。方其赴京應試,取道夔府,登白帝以觀八陣,遊瞿塘而賦灩澦。灩澦雖有覆舟之險,亦有避危之用。舒緩江水,實為中流砥柱。餘每讀先賢之文,則思世路之艱。 蘇子曰:“物固有以安而生變,亦有以用危而求安。”驚世之論,迄今流傳。揚增新公亦云:“舟之覆不於瞿塘灩澦而於平流,車之覆不於孟門太行而於康莊,所謂危者使平易者使傾也。”老子曰:“夷道若纇。”皆此理也。行舟如此,為人亦然。如今截流築壩,浪靜風平,重刻坡公之賦於左。所望遊瞿塘者不可不知平而不平之理,不可不懷居安思危之心也。是為記。
瞿塘關
瞿塘關(9張)
登上瞿塘關遺址博物館古炮台遺址,高峽平湖、夔門雄姿、白帝古城,盡收眼底,美不勝收。“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魏靖宇先生歷經六年寒暑,創辦的瞿塘關遺址博物館,是人們瞭解三峽、解讀三峽、展望三峽的陣地。是對三峽文化旅遊的一大奉獻。

瞿塘關相關詩詞

瞿塘關遺址博物館 瞿塘關遺址博物館
(瞿塘關因為其秀美的景色和深遠的文化內涵,自古以來便為眾多的文人墨客青睞,以下節選了眾多詩詞中的若干句。)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荊州歌李白
投荒萬死鬢毛斑, 生出瞿塘灩澦關。(《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之一)》 黃庭堅
瞿塘迤邐盡, 巫峽崢嶸起。 (《巫山》 蘇軾)
真陽峽袖君須記,個是瞿塘灩澦堆。(《過虎頭磯》 楊萬里
瞿塘隘處真重險,勾漏坡前又一灘。(《又二絕》 文天祥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長江兩首》 杜甫
瞿塘峽口冷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雜曲歌辭·竹枝》 白居易
寄語瞿塘江上賈,收帆好趁順風時。(《已亥雜詩》 龔自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