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首勳

鎖定
夏首勳(1890~1969)號仲實,四川江津(今屬重慶)白沙鎮人。生於1890年。1914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科。早年入川軍部,歷任川軍第10師20旅旅長、第10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24軍第3路司令、第24軍第3師師長;1933年隨劉文輝參加四川軍閥混戰,失敗後離職;1938年任第78軍副軍長,出川抗戰;1939年升任第78軍中將軍長;1942年離職回到江津白沙,隨後當選為國民政府立法委員,並在上海蔘加民革;1949年回川從事策反工作,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重慶市委主委;在文革中被迫害,於1969年6月23日在重慶逝世。1978年11月,被平反,中共重慶市委為夏首勳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1-2]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夏首勳
別    名
夏仲實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四川江津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69年6月23日 [5] 
畢業院校
保定軍校

目錄

夏首勳人物生平

矢志追求進步,捨身拯救國難
夏首勳生於1890年,四川江津人。幼年時就被送進私塾讀書識字,青少年時代,他目睹了中華民族遭受的深重災難。由於聰明好學成績優秀,1907年夏首勳考入四川陸軍小學,以後又被選送到陝西陸軍中學、保定陸軍中學就讀。1914年,考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軍,由初級軍官逐步升至中將軍長。袁世凱稱帝后,蔡鍔在雲南組織護國軍討伐,全國紛紛響應。當時,劉伯承回到川東萬縣、奉節一帶,積極策動川軍起義。不料為軍閥劉湘得知,欲將劉伯承逮捕。夏首勳當時聽到消息,冒着極大風險,毅然將劉伯承護送離境,脱離危險。他因此受到劉湘聲色俱厲的責難:“你想戴紅邊邊帽子嗎?”(護國軍的軍帽上有一圈紅色)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戰爭。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團結抗日,組織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夏首勳對此衷心擁護。在這民族存亡關頭,他臨危受命為國民革命軍78軍軍長,率部毅然於1937年出川抗日,開赴前線,轉戰湘、鄂、贛等省,抗擊日寇。他以身作則,治軍嚴明,愛撫士兵,足智多謀,故全軍奮勇殺敵,沉重打擊了敵人氣焰。在武漢會戰的南潯戰役,南昌會戰的武寧戰役和長沙會戰的平江戰役中,皆連戰連勝,重創頑寇,因此夏首勳榮獲國民政府頒發的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尤其在萬家嶺戰役中,擊斃敵酋青木師團長,榮獲三等雲麾勳章。這些表現了他作為一個愛國軍人所具有的抵抗外敵侵略,精忠報效國家的優秀品質。
夏首勳率部在前線拼死作戰,但因不屬嫡系而受到蔣介石排擠,加上國民黨反動派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他感到十分失望,遂於1942年憤而辭掉軍長職務,掛印封金回到家鄉四川江津。
興辦實業造福地方
夏首勳回到家鄉江津後積極從事實業建設,造福地方,支援抗戰。他創辦正太銀行,積極籌辦白沙水電公司和水力發電廠。不避其嫌地聘請中共黨員、吳玉章的兒子、著名水利專家吳震寰工程師全面主持設計。夏首勳和其他幾位人員四處奔走,多方籌集建廠資金,購置物資器材和培訓工人,為順利建成水電廠和水電公司嘔心瀝血,辛勤操勞。江津白沙水電廠於1946年順利建成,這是當地的一件大事,為白沙鎮的經濟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夏首勳努力維護抗日大後方的地方治安,在當地羣眾中享有很高威信。因當過七十八軍軍長,出川打過日寇,百姓都尊敬地稱他“夏軍長”。
有段時期,江津、白沙等城鎮土匪鬧得厲害,夏首勳將一個連的武器送給地方以維護安全。並且,力勸當地政府停止派兵清鄉剿匪行動。因為,當地百姓中有結怨者常常誣告仇家,帶兵者則任意胡來,亂捕亂殺,這樣就造成許多冤枉。結果越剿土匪越多,越清越亂。他建議政府在加強城鎮治安的同時,儘快停止清鄉運動,堅決反對武裝清剿所謂的土匪,反對武裝鎮壓窮人。他還建議大力發展生產和擴大商貿。加強商會組織後,可以利用他送的武器組成護商隊,保障水陸商運、貨運的交通安全。他説,只要縣、鎮的經濟繁榮了,人民生活好轉,匪情也會逐漸減少和消除。他的建議被當地政府採納,停止了清鄉,挽救了許多無辜者的生命。
組織“策反”,迎接解放
1947年,國民黨公開撕毀了舊政協協議,頒佈立法委員選舉法,召開“國民大會”,選舉正、副總統。為了利用合法身份,對蔣介石進行揭發和抨擊,夏首勳決定參加“立委”的競選。因為他不是蔣的心腹,得不到國民黨的正式提名。不過憑藉他在選區的聲望,羣眾和親朋的支持,獲得了最多的選票,但不等於當選。後來,在南京經過激烈鬥爭,才取得正式資格。“立法”會議期間,夏首勳以合法身份,公開抨擊反動派,與童冠賢、劉健等親蔣實力派反覆較量。他在會上提出“反對搬亂、主張和平,反對獨裁、主張民主”,要求釋放政治犯,反對徵兵徵糧、廢止動員“搬亂”的臨時條款等正義主張,打擊了蔣幫一夥的囂張氣焰。
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消滅了國民黨的有生力量。人民解放軍即將渡過長江,南京政府亂作一團。1948年4月21日,“立法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其撤離南京。這時,夏首勳與熊克武、但懋辛商量,決定回四川去進行“策反”工作,準備起義,協助解放軍解放大西南。同年秋,夏首勳在上海會見了陳銘樞、郭春濤等民革同志,經他們二人介紹,加入民革。
夏首勳回到四川后,與熊克武、劉文輝、鄧錫侯、但懋辛、潘文華等一道,組織聯絡川康渝愛國進步人士,策劃成立了“川康渝民眾自衞委員會”。與中共密切聯繫,號召羣眾抗拒徵兵、徵糧,適時舉行聯合起義。他與民聯負責同志一起從事分化反動派的活動。曾與民聯的甘祠森、黎又霖,張松濤等共同從事軍政方面的“策反”工作,積極動員謝增勳、羅君彬、餘中英等部隊起義。夏首勳等人在重慶已受到特務監視,為安全計,他將一些地下黨和進步人士帶回江津白沙保護起來。其中有羅承烈(前四川省民革副主委)、胡克林等人。讓他們改換姓名,安排工作,或藏於家中或安插於水電廠內,盡力資助,使他們無不平安度險。同時他還將私有田產交還農民自種自收,爭取了白沙區長站在人民一邊。在解放前夕,夏首勳在地方秘密組織機關法團及紳士會議,成立過渡機構“支前委員會”並任主委,派人迎接解放軍進駐白沙鎮。
真誠擁護共產黨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夏首勳真誠擁護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新中國,懷着極大的熱情投身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各項活動中。他真摯地説:“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毛主席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已將偉大的共同綱領在各項工作中得到具體的實踐了。各民主黨派應該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毛主席和人民政府的周圍,為建設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
重慶解放後,夏首勳參加了民革重慶臨時工作委員會、民革重慶市分部籌委會工作,並任籌委會主任。1955年4月,民革重慶市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民革重慶市第一屆委員會,父親當選為主任委員。在中共重慶市委領導、幫助下,為團結全市民革黨員及所聯繫的同志一道為鞏固發展黨的愛國統一戰線,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做了大量工作。夏首勳在民革任職期間,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深謀遠慮,為了民革的事業,重視加強組織的自身建設,把教育和培養幹部放在民革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重慶民革的籌建期間,急需一批幹部,他不拘一格地加強對青年幹部的培養。1951年5月保送了一批民革的同志去西南革大民主黨派幹部訓練班(黨派是第一期,革大是第三期〉學習。當時年紀稍大的有龐佑瑪、鄒成鑄同志,較年輕的有廖微曦、曹豫科、鄧級升、吳淑惠和袁素芬等同志。後五位同志都是在中小學教書的小字輩,可也同樣得到重視。他們去“革大”學習,得到了民革市委領導的親切關懷,夏首勳與李紫翔、張平江同志都親自參加歡送座談會,並勉勵大家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起好骨幹作用。
隨着統戰形勢的發展,民主黨派工作任務的加重,重慶辦起了政治學校。民革又先後在1956年和1963保送年輕同志去那裏學習。參加學習的人都是各方面具有代表性、層次較高的人物,政治學校成立了民革支部,經常開展組織活動,以達到互學互幫,很受教益。當時鄧後炎同志在學校任教務長,兼教哲學課程,夏首勳和民革其他領導也常來校關心他們的學習,以幫助學員們提高思想。
1962年市民革召開第二屆代表大會時,要選舉出席民革四川省第三屆代表大會的代表。因當時重慶民革高層次同志很多,代表性強,但四川省給重慶的名額有限,故在基層的一些年輕同志就很難被選為代表了。為了做好個別同志的工作,夏首勳晚上不回家就留在大會安排的住宿處,找代表們分別談心。情真意切地鼓勵大家要顧全大局,不要為當不上代表而產生其他的想法,要經受得住考驗,把民革的工作做得更好。經過他耐心細緻的工作,增強了民革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民革活動被迫停止了。1968年9月14日夏仲實被捕,被關進重慶市“革命委員會人民保衞組”設立的管訓隊,也就是當年戴笠在重慶的公館春森路19號。他被指控為“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反革命集團”的“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此案被列為重慶的“一號專案”。79歲高齡的夏仲實被刑訊逼供兩個多月,但即使在身處逆境時,他仍然堅信中國共產黨,堅信社會主義,堅信自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選擇為新中國服務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正確的。在遭受迫害時,也絲毫沒有動搖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隨着“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撥亂反正,歷史終於恢復了它的本來面目。1978年11月,在重慶巿政協禮堂中共重慶市委為夏首勳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1]  [3-5]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編,多黨合作在四川 民革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3.05,第46-49頁
  • 2.    夏仲實後人來館捐贈  .建川博物館聚落.2012-11-03[引用日期2022-10-28]
  • 3.    重慶市渝中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重慶渝中區文史資料 第13輯,2003.12,第136-141頁
  • 4.    江津文史資料選輯 第16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江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5.12,第22-27頁
  • 5.    江津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江津文史資料選輯 第2輯,1985.02,第70-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