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述唐

鎖定
夏述唐:(1888—1920.11.23),原名夏鴻逵,又名紹虞,字述唐,河南省息縣白土店鄉夏寨人。述唐自幼聰慧,聽鄰塾兒童讀書,仿誦,不遺隻字,塾師奇之。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入縣立小學,曾立下:“大丈夫當奔走四方,為國家服務”之志。1906年,步行至開封考入陸軍小學。後以成績最優升保定軍官學校速成班學習。畢業時,考取公費留日,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學習。其間,加入同盟會,為孫中山所倚重。
中文名
夏述唐
別    名
紹虞
籍    貫
河南省息縣白土店鄉夏寨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20年11月23日
原    名
夏鴻逵

夏述唐簡介

夏述唐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驅,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就為民主革命而英勇獻身,生前曾受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所倚重。由於夏述唐烈士犧牲年代較早,他的革命業績至今還塵封在歷史的歲月裏,鮮為人知。他歷經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和第二次護法運動,為推翻清王朝和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統治浴血奮戰,為國為民,戎馬一生,最後為奸人所害,英年早逝。
夏述唐 夏述唐

夏述唐家庭背景

清光緒十四年正月(1888年2月),在河南省息縣北部白土店鄉一個叫夏寨的偏僻村莊,夏家誕生了一位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較大影響的英雄人物。父親夏銘庵按照族譜輩分為其取名夏鴻逵,他就是日後威名遠揚的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驅夏述唐將軍。
夏述唐自幼聰慧好學,在讀書方面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但由於家境貧寒,年幼的他無力入塾就讀。有一次,他與玩伴一起到鄰近私塾聽孩童讀書,竟能仿誦,不遺隻字,私塾先生稱之為神童。母親李氏經常給他講述岳飛抗金和文天祥抗元的故事,並常常帶他到藏書豐富的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夏述唐接觸到了《三字經》、《弟子規》等啓蒙書籍。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薰陶,夏述唐從小就萌發了報效國家的信念,為其長大後投身革命埋下了種子。 [2] 

夏述唐立志報國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秋,夏述唐就讀於息縣國立小學。受革命思想的影響,他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極其痛恨。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被迫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特別是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進行,清政府竟然在自己的國土上設立“中立區”,更讓他感到奇恥大辱。為此,他立下了“大丈夫當奔走四方,為國家服務”的偉大志向。 [2]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時年18歲的夏述唐考入河南省陸軍小學(開封),後又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速成班。畢業後,他又獲得公費留學日本的資格,來到日本士官學校騎兵科學習。其間,他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改名紹虞,號述唐。他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從事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的革命活動,且因學識淵博、才幹傑出而為孫中山所倚重,成為清末民初著名的革命將領。 [2] 

夏述唐生平

夏述唐回國革命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後,孫中山電催東京同盟會,請留日學生速回國參加革命。他聞訊後欣然表示:“獻身國家,此其時矣。”遂與河南留日陸軍學生30餘人回國,抵滬見孫中山,願為前驅。孫即以回國陸軍學生為骨幹,組織北伐先鋒隊和威武軍,命他任威武軍步兵營長。

夏述唐抵制袁賊

1912年北伐時,率部參加漢口、漢陽之戰,後入豫至信陽柳林、李家寨,與北洋軍駐軍李純部對峙。時因威武軍司令張鄂翎等赴漢口,部隊兵變,夏等被叛軍逮捕,軍內一度混亂。恰值南北議和告成,袁世凱藉口該部內訌,派李純前往鎮壓和收編。袁對其着意攏絡,許以一師精兵,命駐外蒙,但不為所動,矢志革命。此後,李純任江西督軍,夏又到江西李純處活動。袁密令李將其逮捕。逃走後,被黃興委以江防工作,在南京、九江一帶活動。
夏述唐 夏述唐
1913年——1915年,二次革命失敗,參加中華革命黨。1913年3月,袁世凱暗殺宋教仁後,與詹大悲甯調元、熊樾山等在武漢組織鄂軍機關部,進行秘密討袁活動。6月,鄂軍機關部遭黎元洪破壞,遭懸賞通緝,化妝日人,乘外艦潛至南京。7月,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袁世凱調兵鎮壓,黃興命其指揮南京戰士抵抗10餘日,失敗後隨黃避難日本。
1914年7月,參加孫中山組織的中華革命黨
1915年,袁世凱僭帝益急,返滬與同志相繼起事,均以餉械不足,未奏功。

夏述唐中山倚重

夏述唐擁護孫文通電(銜略)
鈞鑒:
本軍間關前來,原以擁法救國。經年轉戰,艱苦備嚐,方期大法暫復,國本奠安。不圖桂賊盜竊政柄,檀作威福,逼走總裁,驅逐國會,假護法之名,行亂法之實。述唐久深義憤,故切同仇。自今以後,謹率所部,服從中山先生令,一致討賊,蹈火赴湯。義無反顧。敢布區區,敬候明示。旅長夏述唐率全部官兵同叩。
勘(印)
(原載《長沙大公報》1920年11月8日)

夏述唐英勇就義

1916年,與22省旅滬公民唐紹儀等發表宣言,反對袁世凱稱帝。待段祺瑞執政,“護法”之師興,又隨孫中山至粵。
1917年10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軍政府大元帥,他被任為護法大元帥府參謀主任兼警衞軍第一統領,後任滇軍第九混成旅旅長。12月,率部由廣九鐵路赴石龍,轉經惠州,攻潮安。不久,第九混成旅改為靖國軍第六軍第一旅,繼任旅長,授少將軍銜,歸方聲濤軍長節制。北伐討段祺瑞後,出發徵閩,轉戰千里,佔領詔安、東山等10餘縣。
1918年3月,率部移駐漳樹,致孫中山電《義憤填膺》:“羣奸亂國,顛覆法紀。閩寇方張,粵滇兩軍盛情益洽,殺賊決心,矢諸天日,即行開赴前敵,待命攻擊。”當月23日,孫中山致電鼓勵:“該旅長激動士卒決心殺賊,義勇飈發,至為嘉慰。唯師克在和,據稱滇、粵兩軍感情益恰,自能同心滅敵。進攻機宜,應受陳總司令指揮,庶趨一致而奏膚功,有厚望焉。”5月初,方聲濤令其率部赴老虎關扼守。臧致平率北軍反攻,向黃崗、鎮平襲擊。夏旅擊退北軍,23日攻入雲霄,後進至漳州。29日,上海《民國日報》發表他檄告入閩北軍,護法救國,無分南北。孫中山辭職後,親臨閩邊勞軍,他致孫中山電錶示擁護護法。
1920年,被北軍所迫,一面率軍退至東山島;一面通電擁孫,表示“謹率所部,服從孫中山先生命令,一致討賊,蹈火赴湯,義無反顧”。北洋軍閥李厚基得知後,派臧致平軍會同洪兆麟軍,前後夾攻,被困,率部從海道乘帆船抵廈。但被北軍偵知,再次被困。11月23日,李厚基與衞隊團長王獻臣合謀,令衞兵暗伏穿堂左右,召其入署,中計被殺害。孫中山得知他被害消息後,極為痛惜。

夏述唐政府褒獎

1945年2月28日,國民政府為其追頒褒揚令行文如下:
國民政府褒揚令
夏述唐賦性忠貞,嫺習軍旅。早歲參加同盟會,努力革命。辛亥光復及討袁諸役,參與戎機,多所贊燻。其後屢膺軍職,頗著勤勞。不幸在閩被害,賚志以歿。緬懷往跡,珍惜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彰忠。蓋此令。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

夏述唐傳略及後代介紹

夏述唐傳略

夏述唐,原名夏鴻逵,出外求學改名夏紹虞,字述唐,後參加革命遂以字名。1888年2月(農曆戊子正月)出生,息縣白店鄉夏寨村人。父夏銘庵,母李氏。少年家貧,常在外祖父家讀書,曾推車販米養親。與先妻曹文錦婚後,生子女三人:長子夏一圖,次子夏壯圖,女兒夏柏。科舉入黌學,考取案首。二十歲時,諸親助資出外求學。先上開封陸軍小學,後進保定軍官學校速成班,畢業後考取公費留日,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
在日留學時,加入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從事民主革命活動。1911年,回國參加辛亥革命。初任威武軍營長,後為代理團長。1912年,參加漢陽龜山之戰。繼之,率軍北伐,兵至武勝關、柳林一帶,與駐信陽清軍李純部對峙。1913年3月,袁世凱刺殺宋教仁後,去武漢秘密組織討袁力量。6月,討袁機關被黎元洪破壞,遭懸賞通緝。當時被偵騎追緝。危急中化裝為日本人脱險。1914年7月,參加孫中山成立的“中華革命黨”。1916年,袁世凱在全國人民聲討中,憂懼而死。其率兵聯合李烈鈞諸部,向袁在廣東親信龍濟光軍進擊,號稱“屠龍之役”。1917年,於廣東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任軍政府總參議。孫中山決定北上討伐北洋軍閥段祺瑞,向孫請纓帶兵討段。充任滇軍第九混成旅長(後改成靖國軍第一旅)。1920年秋,因所率軍隊在東山被陳炯明部圍困,帶數人乘船潛赴廈門求援,途中隨行鄉親鄭曜 午不慎漏密,為北軍偵知,遂被迫至福州。是年11月22日(農曆十月十三日),被段系北洋軍閥李厚基殺害,死時年僅三十二歲。孫中山聞此噩耗,甚為痛惜。1945年,國民政府因其為革命犧牲給予明令褒揚,以表彰革命功績。

夏述唐滿門英烈

夏述唐先生為國民革命英年早逝,是中國國民黨的早起創始人之一。他的兒子夏一圖先生卻早年在同濟大學讀醫科時就與白莽,柔石等一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先父早逝家業為革命破敗,夏一圖在貧苦中刻苦努力求學,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公費赴德留學,獲得柏林大學醫學與哲學雙博士學位。回國後,夏一圖又資助了夏壯圖和夏柏弟妹二人,夏壯圖奔赴延安,夏柏畢業於清華大學。夏一圖兄妹三人蔘加了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了一生。

夏述唐紀念追思

2011年在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90週年暨辛亥革命100週年之際,河南省息縣人民政府會同夏述唐烈士的孫輩夏之丹、夏之榕、夏之東等,及烈士的同族晚輩夏磊、夏明舉、夏明建、夏明程、夏明軒、張楓等,將夏述唐烈士的遺骸運回家鄉重新安葬,讓其魂歸故里,並立碑撰文,永志紀念:
入同盟戰辛亥護國護法忠貞為國,
隨中山建共和討伐諸逆灑盡熱血。
如今,夏述唐烈士墓已成為息縣重要的歷史古蹟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節前後,有眾多遊客和青年學子前往墓前拜謁先驅,憑弔將軍的浩然正氣和大無畏革命的精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