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至

(二十四節氣之一)

鎖定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0個節氣。鬥指午;太陽黃經90°;於公曆6月20~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説,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中國位於北迴歸線以北地區來説,夏至過後,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於中國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地區來説,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過後經南返,太陽再次直射後才開始逐日降低。 [14]  [26]  [35] 
氣温高、濕度大、不時出現雷陣雨,是夏至後的天氣特點。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因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也是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民間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習俗。此外,夏至後,人們普遍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 [15]  [17-18]  [28] 
中文名
夏至
外文名
Summer Solstice
別    名
夏節
夏至節
涵    義
炎熱的夏天來臨
公曆時間
公曆6月20日-6月22日交節
黃道位置
太陽直射北迴歸線
氣候特點
暴雨、梅雨天氣,高温,潮濕
物候現象
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農事活動
蓄伏前雨水
傳統習俗
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起居養生
多吃苦味食物,調養精神

夏至歷史淵源

夏至 夏至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人們發現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漸認識到一年中氣候物候的變化也有規律可循。在每天的黃昏時候觀察北斗七星,人們發現在不同的季節,“北斗”的方位和斗柄的指向不同。因此北斗七星很早就成為指示季節的星空標誌。如《冠子·環流篇》中寫道:“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15-16]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 [19-20]  據陳希齡《恪遵憲度》解釋[夏至]:“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而來。在夏至這天正午時分太陽呈絕對(接近)直射狀,北迴歸線地區會出現短暫的“立竿無影”奇景,“立竿無影”現象只發生在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 [1]  [26] 

夏至天文曆法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確定,鬥指午,為夏至。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依據的是“大陽黃經度數”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位置,當太陽運行至黃經90°為夏至點。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長達到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 [3]  [22]  這是地球自轉軸傾斜造成的“晝長夜短效應”,越接近兩極越明顯的緣故。 [14]  [21]  例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 [31] 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位於地平線之上,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晝範圍最廣的一天。
同時,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説,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在當地屬最高的一天。夏至是一年裏太陽最偏北的一天,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34] 
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太陽將走“回頭路”,太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 [14]  對於中國位於北迴歸線以北的地區來説,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於中國位於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來説,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經過南返的太陽再次直射後才開始逐日降低。凡位於北半球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一年中都有兩次被太陽垂直射向地面。 [14]  [27] 
過了夏至,北半球各地的白晝開始逐漸變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説法。 [34]  中國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32] 
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33] 

夏至氣象變化

氣温降水
夏至過後,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其後一段時間內,氣温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説法。俗話説“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大約在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3]  [23]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這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温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 [24]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25] 
“夏至”是盛夏的起點。雖然還沒有到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但離“入伏”也不遠了。從“夏至”起,經過三個“庚日”,便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氣温高、濕度大、不時出現雷陣雨,是夏至後的天氣特點。 [28] 
“立竿無影”
在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正午時分呈絕對(接近)直射狀,在北迴歸線附近的地區會出現“立竿無影”奇景。“立竿無影”現象只有在北迴歸線以南的地區才有,一年中都有兩次太陽垂直射向地面的時刻。 [26]  目前中國大陸設有5處北迴歸線標誌,分別位於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雲南的墨江。 [1] 
夏至這天,北迴歸線“立竿無影” 夏至這天,北迴歸線“立竿無影”
位於廣東省北迴歸線以南的湛江、茂名、陽江、雲浮、肇慶、江門、佛山、中山、珠海、深圳、東莞、惠州和汕尾等城市,一年中都可看到兩次立竿無影。生活在北迴歸線上及其以南附近區域的人們,可於夏至日前後幾天的中午在太陽下立根竿子,觀察一下“立竿見影”如何變成“立竿無影”。 [1]  [27] 
夏至日:“立竿無影” 夏至日:“立竿無影”
對流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強烈對流天氣 強烈對流天氣 [4]
雷陣雨天
夏至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温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説。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 [29]  一些地區或會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暴雨天氣 暴雨天氣
江淮梅雨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裏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衞生,儘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梅雨”季節 “梅雨”季節
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夏至,意味着炎熱天氣正式開始,之後天氣越來越熱。
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温將繼續升高。 [4]  因此,民間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説法。
高温桑拿 高温桑拿

夏至物候現象

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夏至 [30]  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並且認為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脱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 [3]  二候蟬始鳴,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3]  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3] 
鹿角解

夏至農事活動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乾乾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説:"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説:"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 [2] 
農事活動 農事活動
過了夏至,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佈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 [2] 

夏至傳統習俗

  •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民間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 [14] 
夏至祭神祀祖 夏至祭神祀祖
  •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3] 
百科x混知:圖解夏至 百科x混知:圖解夏至
  • 夏至南北要吃麪
自古以來,中國一些地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説法,夏至吃麪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 [3] 
“冬至餃子夏至面”
  • 夏至節
夏至和冬至一樣,屬於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古時稱“夏節”、“夏至節”。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國放假,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雜錄》裏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1] 
  • 食俗地域差異
在中國不同地區夏至有不同習俗。比如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陝西,夏至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在某些地區,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孃家吃飯的習俗。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説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裏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醃臘肉,説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5]  [13] 
北京:
夏至面 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麪。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麪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5] 
紹興:
舊時,在浙江紹興地區,人們不分貧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而紹興地區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此風俗至今尚存。 [5] 
無錫: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説:“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5] 
漠河:
漠河市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於緯度高,使漠河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因此人們稱漠河市為“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漠河白夜產生在每年夏至前後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時漠河多出現晴空天氣。 [5]  [12] 
山東: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麪條,俗稱過水麪,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裏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5] 
嶺南:
夏至狗 夏至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據説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説,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如今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殺狗的景緻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習慣依然如故。 [5] 
陝西:
夏至食粽子等。 [1] 

夏至文學創作

夏至民間諺語

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規律 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規律
◇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熱。
◇夏至大爛,梅雨當飯。
◇夏至無雨三伏熱。
◇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
◇夏至悶熱汛來早。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裏撈。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冬至始打霜,夏至幹長江。
◇冬至江南風短,夏至天氣旱。
◇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
◇初頭夏至十頭割,十頭夏至兩頭割,兩頭夏至騎拉着割。
◇夏至狗無處走。
◇夏至有雨三佚熱,重陽無雨一冬睛。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芒種栽秧茸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
◇夏至伏天鰣,中耕很重要,伏裏鋤一遍,賽過水澆園。
◇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雨點值千金。
◇夏至一場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後大雨淋。 [6] 

夏至詩詞歌賦

《夏至》長卿
夜半驚嵐偃旗旌,朝聞遠鴉方初醒。
狸奴幾下偷翻書,何時聽得螗蜩鳴?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羣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7] 
夏至 夏至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8]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7]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台榭,吳風尚管絃。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8] 
《思歸時初為校書郎》唐·白居易
養無晨昏膳,隱無伏臘資。
遂求及親祿,僶俛來京師。
薄俸未及親,別家已經時。
冬積温席戀,春違採蘭期。
夏至一陰生,稍稍夕漏遲。
塊然抱愁者,夜長獨先知。
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
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 [8] 
一來江城守,七見江月圓。
齒髮將七十,鄉關越三千。
褰帷罕遊觀,閉閤多沉眠。
新節還復至,故交盡相捐。
何時羾閶闔,上訴高高天。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一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
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獲中自愧。
餘功治室廬,棄積沾狗彘。
久養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夏至》宋·張耒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7]  [9]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
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
游魚聚亭影,鏡面散微渦。
江湖豈在遠,所欠雨一蓑。
忽看帶箭禽,三嘆無奈何。 [9] 
《夏至》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係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閒伴兒嬉。
夏至陰生景漸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鱗不入龍螭夢,鎩羽何勞燕雀猜。
雨砌蟬花粘碧草,風檐螢火出蒼苔。
細觀景物宜消遣,寥落兼無濁酒杯。 [10] 

夏至夏九九歌

《夏至九九歌》 《夏至九九歌》
中國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夏九九”比“冬九九”適用範圍更廣,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適用。“夏九九”是以夏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同樣,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遺憾的是它未能廣為流傳,其實“夏九九”更能生動形象地反映出日期與物候的關係。《夏九九歌》雖然有很多版本,但最能反映中國大部分地區氣候特點的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牀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11] 
天文專家表示,歌詞用人們對冷暖的感受、表現和行動等,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了夏季氣候變化的情況,讀來和諧押韻,優美動聽,用起來科學方便,不失為民間寶貴的科學遺產。 [11] 

夏至起居養生

夏至生活起居

夏至 夏至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鍊身體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温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1] 

夏至健康養生

夏至前後人們身體明顯感覺疲乏燥熱和心悸氣短,食慾也會明顯下降。遵循以下幾條養生原則,可讓你愉快平安度夏。 [3] 
  • 晚睡早起中午打個盹
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要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力爭每天午睡半小時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 
  • 飲食清淡多吃點“苦”
苦瓜 苦瓜
炎熱季節飲食應清淡為宜,早晚喝點粥,可以生津止渴,補養身體。同時,蘋果、葡萄、木瓜、枇杷這類平和的水果適合各種體質的人享用;除了飲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慾等作用,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3] 
  • 調整呼吸整理好情緒
調整呼吸整理好情緒 調整呼吸整理好情緒
夏天氣温高,容易使人煩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脈的通泄。切忌情緒大起大落、為小事大發脾氣,以免加重甚至誘發心臟病。 [3] 
  • 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涼爽時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場地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會損陽氣,還易中暑。所以,夏至養生歌謠:夏至心靜自然涼,晚睡早起午休躺。暑傷津氣炎熱防,切忌飲食過寒涼。神清氣和胸寬暢,户外防曬講着裝。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