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聲劇校

鎖定
1938年7月由劉仲秋、郭建英、任桂林,封至模發起,“以振興民族藝術,傳揚華夏之聲”為宗旨,成立“夏聲劇社”。夏聲戲劇學校便是其下屬的劇校。 [1] 
中文名
夏聲劇校
創辦時間
1938年7月
劇校宗旨
振興民族藝術,傳揚華夏之聲

目錄

夏聲劇校歷史沿革

劇社的經費大都是向西安市的開明人士募集而來。董事會下設一個劇校和一個劇院。劇校即夏聲戲劇學校,當時在夏聲劇校任教的,除發起人外,還有龐鑑心、馬振奎、王惠芳、韓盛岫等,另有《夏聲》校刊。校址設在西安的東木頭市,封至模任校長,任桂林為教務主任。當時有不少平津一帶流亡到西安的難童,於是劇校招收了四十名流浪兒童,一面學文化知識,一面學戲。學校貫徹文化教學和專業教學並重的方針,文化課有國文、算術、地理、歷史、公民、英文等,專業課有戲曲選讀、戲劇概論,音樂、曲牌、步法、械舞、毯子功,戲劇習演等,學校以“培養人才,研究戲劇藝術,實行並改良中國戲劇“為宗旨,大力革除陋習舊俗,規定學生不演迷信戲和淫蕩戲,不為達官貴人唱堂會,不準個人收受賞賜,要以飽滿的情緒演出,為宣傳抗日出力。抗戰期間,編演了以抵禦外來侵略的京劇,如《陸文龍》、《花木蘭》、《梁紅玉》等,給當時後方的民眾很大的鼓舞。
抗戰勝利後,夏聲劇校於1946年從重慶順江而下到萬縣、宜昌、漢口、南京一路流浪演出無立足之地。1947在江北揚州、泰州演出時,因國民黨傷兵員不買票要看戲,還用手榴彈炸壞了戲園子,使夏聲劇校不得不停演轉至鎮江、無錫一帶演出,恰在此時遇見了田漢和於伶,並得到了他們的鼓勵與肯定。於是就在1947年夏天,在田漢、於伶、梅蘭芳諸先生介紹下,請上海劇校熊佛西老先生幫忙,讓夏聲劇校全體師生暫住在了橫浜橋劇校教室長達三個月之久。剛到達上海不久,以上幾位先生還在四川路海寧路口的凱福飯店,請夏聲全體師生吃過一次飯,席間田漢、熊佛老還致辭表示歡迎。熊校長那一臉的長鬍須給夏聲劇校的同學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那個夏天裏,夏聲劇校的孩子們便和宿在隔壁教室裏的“新中國劇社”的同仁們成了時常來往的鄰居。“梅蘭芳先生為此舉行了一次義演,把全部演出收入捐贈給這兩個戲劇搖籃中營養不良的‘戲劇嬰兒。從此,這兩個劇校才有了獎學金。熊佛西先生平時對夏聲劇校的小同學們也很關心,經常看望他們在操場上排戲練功,還教導他們要多看書長知識。他那慈祥和氣、助人為樂的精神,至今還讓當時的同學們記憶猶新。夏聲劇校的小同學也是劇校週末公演的常客,其中不少同學成了話劇迷,曾有不少同學先後在劇校以及之後的上海戲劇學院裏就讀。不久,夏聲劇校在“閘北芷江廟找到了棲身之地就離開了上海第一個給予我們安身之地”的劇校。1949年,夏聲劇校“劃歸解放軍建制,編入三野政治部文工第三團,這個團的團長蘇坤(堃)後來就是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1] 
參考資料
  • 1.    顧振輝著. 凌霜傲雪巋然立 上海戲劇學院 民國校史考略[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11.第150-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