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摩山谷

鎖定
《夏摩山谷》是慶山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2019年1月。 [2] 
《夏摩山谷》書寫三位女性的愛情經歷以及她們對生活的逃離。 [1]  該小説表達了作者對消費主義時代物質與情慾的黑洞表象背後人的本性和精神迷失的深深憂思。物質與慾望遮蔽了人與生俱來的對美、神性、信念、精神世界的嚮往,這也是時代帶給人的挑戰。 [3] 
作品名稱
夏摩山谷
作    者
慶山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260千字
首版時間
2019年1月

夏摩山谷內容簡介

三個女人在時間和空間的交錯中相遇在夏摩山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如真曾一心追求真愛,卻總是收穫傷心,好在後來在自己的小茶館裏遇見解開心結的人,去夏摩山谷邂逅了真愛;遠音是個舞台劇演員和導演,見證過所有光鮮亮麗的場合,曾遠離喧囂結婚生子,最終不甘在瑣碎日常中度完此生;雀緹始終活在夏摩山谷,踏實生活,勤勞隱忍,不求愛情,卻與自己的愛人相見。 [2] 

夏摩山谷作品目錄

第一部 虛空之輪
第二部 燕子歸巢
第三部 諸神的宮殿
第四部 心咒
遠音
如真
淨湖
仁美
慈誠
雀緹
無量
春澤 [2] 

夏摩山谷人物介紹

遠音
遠音是被領養的孤兒,少年時與哥哥亞瑟生活在美國西海岸的家。十七歲,在紐約讀大學,學戲劇專業。畢業後,“打工、演出,流連於藝術展覽、跳蚤市場、詩歌朗誦會、讀書會、劇院、汽車電影院……激烈地探索全新的世界,和人密集交往”。遠音與男友到香港探索有先鋒意味的舞台劇,嘗試寫劇本、演出、當導演,二十幾歲的她成為舞台和聚光燈下備受關注的公眾人物。此時她卻選擇回到美國讀書。其間,她以找尋新的情愛對象對抗如同死亡的慾望熄滅之困境,但終精疲力竭,內心彷徨迷茫。她對世間的成功感覺虛幻,不知道意義何在,身心空落。此時,遇到懷玉,進入婚姻。七年的婚姻生活,她在隨波逐流的心境中,生兒育女,專職於家庭生活。遠音希望在婚姻的土壤裏紮根、生長、開花、結果,但婚姻生活並沒有讓她的心靠岸。遠音原本可以一直做着與戲劇藝術相關的工作,而丈夫懷玉也“曾希望她落地於物質層面,並在符合大部分人價值認同的婚姻時過着安穩生活”。然而她不是在城市世俗之物堆積中長大的孩子,因此不能夠接受功利化和合理化的秩序。婚姻之於她並不是安穩圓滿的迴歸,而是另一段旅程,其中更暗藏着內在掙扎,同時也是生長的開端。世俗世界的生活和物質沒有讓遠音看到目標,不能安頓內心。遠音走出婚姻後,在印度旅遊,旅途中邂逅淨湖。淨湖當時深陷於所置身的世俗生活的困境與無奈中,生命彷彿被卡住。遠音與淨湖“以突破常規的戀情支撐,度過人生中困惑的階段”。幾年離別、相見的重複模式裏,他們在身體交合的情慾中“只是用身心點燃一簇微小的火花照耀對方”。這段關係維持多年,“他們互相捆綁,逼近愛慾的邊緣,臨着一面懸崖,底下空無不可測量”。 [3] 
如真
家道中落的如真考上大學,卸下在故鄉為改變命運而拼命承擔的壓力後,她內心湧動的是愛的飢渴。她愛上大二十六歲來校講座的著名學者,脱離常規的感情最終以她激烈地服藥挽回而走到盡頭。她用盡力氣沒有得到愛,只是墜入情慾的黑洞。工作後,她企圖重新再來,對方仍是年長很多的男人,結果依循世俗情感同樣的模式,激烈後仍歸於疏遠冷淡。最終如真心灰意冷,回到故鄉,但躁動與匱乏感的慾望並沒有消失,她仍是一個沒有力量、未醒的人。俗世的情愛沒能帶給如真喜悦,甚至沒有安慰。她心裏仍有疑問,為什麼不能徹底解決這一再飢渴的孤獨。她內心期待一段乾淨體面的關係,得到一個淳樸穩當的男人,但現實是兜轉半生,她在情慾的黑洞裏掙扎、沉陷,卻沒有感受過真正的愛。 [3] 

夏摩山谷作品鑑賞

作者對遠音和如真情慾裏的沉墮敍事並不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也遠非某些小説所熱衷的身體慾望書寫,其意義在於作者對消費主義時代的理性反思和批判。作者通過小説中的人物之口表達對這個物質為上時代的憂慮:“人世如同鐵鍋熱水沸騰,人們浸泡其中卻渾然不知,無休止地吃喝、享受、各種感官聲色刺激、各種科技開發與創造,只為更快速地享受便利、催生物質利益……被物質與感官所奴役。”“物質世界是個囚籠,粗重而限制,靈魂不能突破。”小説中以一座名曰G城的城市被大火燒燬暗喻在物質製造和享樂中循環往復的最終結局。物質充盈的時代,人們多向外求索,對內在精神世界的建設卻麻木漠視,物質製造並非人類想象的沒有極限,這是作者對消費主義時代物質與情慾的黑洞表象背後人的本性和精神迷失的深深憂思。物質與慾望遮蔽了人與生俱來的對美、神性、信念、精神世界的嚮往,這也是時代帶給人的挑戰。
慶山在架構小説的情愛敍事時,關於時間與死亡這一重要的哲學命題是其有意傳遞的哲學思考。遠音和淨湖在孟買時,遠音特意選了一處離曾經發生血腥暴動的酒店不遠的旅館,對淨湖説:“所以不妨感受一下死亡的氣息。大多數時候,我們假裝不認識死亡,也不覺得這件事與自身有關。這是很奇怪的自我欺騙。”亞瑟以人們對死亡的認知,把人分為兩類:一類是認為身體一旦死亡就一無所有,只為身體而活的人;一類是知道死亡並不是終止,而是開啓又一次輪迴,是為以身體為容器的心性而活的人。這種區別使這兩類人對待過去、當下、未來的看法,所做的計劃及心中的目標都不同。如真給仁美的信中寫道:“我曾經有過的最深的恐懼,是在死去時還沒有真正了知什麼是愛。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不知道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死。死亡是猜不到答案的謎題,它令人恐懼……我想得到答案。”小説借人物之口寫出了生活中大部分人對死亡的態度,通常人們是不思考不想起這個問題,或者是對死亡避而不見,寧願沉醉和迷失在物質生滅之中,怕死的人寧可蒙起眼睛一般地活着。作者在為讀者展現死亡的種種可能和現象時,不僅僅把死亡看作是物理和生物的事件,而且是對生命具有某種規定性和超越性的特質來觀照,是把它作為一種與人生意義相關的哲學命題。 [3] 

夏摩山谷作品評價

《夏摩山谷》文字依然潔淨優美,作品本身的內在能量使它不單純依附故事情節就能給閲讀者帶來強烈震盪。《夏摩山谷》很難在現有小説寫作標準內被輕易對標,是一本充滿光亮的“愛之書”,也是一本對各種主流觀念提出疑義的“叛逆之書”。(《收穫》評) [6] 

夏摩山谷出版信息

《夏摩山谷》單行本於2019年1月首次出版,同時發表於《收穫》2019年第1期。 [4]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夏摩山谷》
2019年1月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978-7-5594-3152-3 [2] 

夏摩山谷作者簡介

慶山,本名勵婕,曾用筆名安妮寶貝,浙江寧波人,中國當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説集《告別薇安》,散文、短篇小説集《八月未央》,長篇小説《彼岸花》《二三事》,攝影散文集《薔薇島嶼》等。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