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官正

鎖定
夏官正,官名。掌司四時之官。唐至清皆置,隸司天台(監)、太史院或欽天監。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二》。
中文名
夏官正
讀    音
xià ɡuān zhènɡ
出    處
《新唐書.百官志二》
釋    義
官名。掌司四時之官

目錄

夏官正由來

華夏是一個農業發達最早的民族。早在遠古,對自然界的觀測就已達到十分精細的水平;對人與自然的密不可分的關係,最能體察入微。也正因此,才能產生天、地、人“三才一貫”的思想,“順天應人”與“則天而治”的思想,總之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上古置官多以四時五行為名。太暤氏以龍名師官,黃帝以雲名師與官,少暤以鳥名官,周官以天地四季名官,唐宋以後司天官屬以四時分,如春官正,夏官正。明太祖設四輔官以四季為名。古代國家大政,君王起居,人民生活,無不按不同月令不同天象行事。周易觀卦時間在八月酉,萬物成熟可觀,故象辭説:“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設教”。復卦時間在十一月子,故象辭説:“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以上這些完全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繫辭下》説:“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衣代表天,裳代表地,各繡六種圖案,象徵乾坤各六爻以代表十二月十二辰,這十分清楚地體現了“則天而治”的思想。
夏姓發源於今河南洛陽境。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並遷往陝西、山東、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如夏徵舒傳至4世孫夏區夫仕陳(今屬河南)為大夫,裔孫夏禦寇仕齊(今山東東部)為大夫。秦始皇時尤御醫夏無且(大致出自陝西夏氏)。秦漢之際,有代(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與北部等地)相夏説;安徽夏氏出自隨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後裔。

夏官正相關資料

屬於五官正之一
唐司天台屬官有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中官正,秩正五品上,掌觀測天象以定四時。宋司天監(元豐改制制後為太史局)、遼司天監、元太史院與明、清欽天監均沿置。但清制設官略異分時憲科五官正及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中官正,共為六人。明、清五官正分別為正六品與從六品。
夏官正的老家在湖北谷城縣五山鎮堰河那邊有一個夏家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