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多布里昂

(法國作家、政治家、外交家)

鎖定
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法語: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1768年9月4日—1848年7月4日 [1]  ),法國十八至十九世紀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法蘭西學院院士。生於法國布列塔尼伊勒-維萊訥省聖馬洛市,
拿破崙時期曾任駐羅馬使館秘書,波旁王朝復辟後成為貴族院議員,先後擔任駐瑞典和德國的外交官,及駐英國大使,並於1823年出任外交大臣
著有小説《阿達拉》《勒內》《基督教真諦》,長篇自傳《墓畔回憶錄》等,是法國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 [1] 
1848年7月4日在巴黎逝世。
中文名
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
外文名
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法)
別    名
Chateaubriand(英)
國    籍
法國
民    族
法蘭西
出生日期
1768年9月4日
逝世日期
1848年7月4日
職    業
作家、政治家、外交家
主要成就
法國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
出生地
法國聖馬洛
信    仰
基督教
代表作品
《阿達拉》《基督教真諦》《墓畔回憶錄》

夏多布里昂人物生平

父親靠做生意發財而購置了貢堡的地產。夏多布里昂的青少年時代常在這裏度過。中學畢業後乘船去美洲探險。回國後由於參加了孔德親王的僑民團而逃亡到布魯塞爾倫敦,在流亡中寫出了《革命論》等著作 。1800年回到法國 ,1801年發表《阿達拉》,1802年,包括《阿達拉》在內的《基督教真諦》全文發表,大獲成功。併為此受到拿破崙賞識。1814年發表《論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波旁王朝的重用,1830年七月革命後閉門寫作6卷鉅著《墓中回憶錄》。 [1] 

夏多布里昂貢堡的童年

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子爵出生於聖馬洛一個古老的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曾是船長。幼年時與父母分開,3歲時,父親在布列塔尼購回家族曾經的領地貢堡(le château de Combourg),夏多布里昂便在這裏度過剩餘的童年時光。夏多布里昂的父親性情陰鬱,沉默寡言,因此夏多布里昂的童年是在一種壓抑和沉悶的氣氛中度過的。他和他的姐姐呂西兒的關係很好。 [2] 

夏多布里昂到美洲旅行

夏多布里昂在多爾和雷恩的學校中修完中學學業。之後到佈雷斯特海軍學校考試,但因為招生問題未被錄取,不久又回到貢堡,併到迪南的中學繼續進修。1784年到1786年間,夏多布里昂出於譫妄狀態,痴情於自己虛構的“文學的女精靈”。他曾經在成為海軍軍官和神父之間猶豫,甚至想去印度(被父親阻止),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從軍。1786年,他父親去世,同年,他在納瓦爾團得到了一個少尉的職務,不到兩年便晉升為上尉。1787年,他遵從哥哥的意願來到巴黎,被引薦入宮廷,並當上路易十六的狩獵侍從,但他對此並不熱心。但在巴黎的沙龍里,他見到了當時文學界出名的人物。不久法國大革命開始。夏多布里昂一開始對革命持同情的態度,但當巴黎的暴動越來越嚴重時,他決定遠離法國,到美洲旅行。他花了一年在北美南部的叢林中歷險,和當地人生活在一起。這次旅行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他的詩歌《納切茲》(Les Natchez)也在此期間初步成型。 [2] 

夏多布里昂流亡時期

1792年,夏多布里昂回到巴黎,在家庭方面的壓力下,他娶了一位他從未謀面的同樣來自聖馬洛的一個小貴族家庭的少女塞蕾絲特(Céleste Buisson de la Vigne)為妻。夏多布里昂與塞蕾絲特之間關係並不密切,數度與其他女子發生風流韻事,但塞蕾絲特始終對他保持忠誠,兩人一直沒有離婚,一同度過晚年。接着,夏多布里昂到科布倫茨參加了由保皇黨流亡者組成的軍隊。為此,塞蕾絲特以“流亡保皇黨人的妻子”的罪名被逮捕,關押在雷恩,直到熱月9日才被釋放。在Thionville戰役(法國革命軍和保皇黨軍隊的一場遭遇戰)中,夏多布里昂負傷,被送到澤西島療養,他的行伍生涯到此結束。 [2] 

夏多布里昂倫敦的生活

此後,從1793年起,夏多布里昂一直生活在倫敦,與居住在布列塔尼的塞蕾絲特隔絕音信。因為生活窘迫,他開始靠給人上法語課和為書商翻譯作品為生。1797年,他出版了《論古今革命以及它們與法國革命的關係》(簡稱《革命論》)。在這本書中,夏多布里昂闡述了他對政治和宗教的見解。這些理念與他以後的實踐並不一致,但展現了他作為作家的才能。 [2] 

夏多布里昂回到巴黎

夏多布里昂 夏多布里昂
1798年和1799年,夏多布里昂的母親和姐姐朱莉先後去世,這使得夏多布里昂重新燃起對宗教的熱誠。1800年5月,由於執政府對流亡保皇黨人的大赦,夏多布里昂得以回到法國。他擔任了雜誌《法國莫丘利》(Mercure de France)的編輯。在這本雜誌上,1801年,他發表了小説《阿達拉》(Atala),大受歡迎。不久他又發表了《勒內》(René),這是一部帶有憂鬱色彩的幻想式的作品,成為後來浪漫主義的榜樣。1802年4月14日,他的抒情散文集《基督教真諦》發表,《阿達拉》與《勒內》是其一部分。這本書發表在拿破崙與羅馬教皇簽訂“政教協議”之際,符合拿破崙復興天主教的意圖,抓住了法國人民在大革命動亂之後希望恢復宗教的社會心理。1803年,拿破崙派夏多布里昂以大使秘書的身份隨紅衣主教約瑟夫·費什到羅馬。不久兩人發生爭執,夏多布里昂被改派到瑞士瓦萊州。1804年,他聽到了昂基安公爵被處死的消息。這使得他立刻辭去了職務,並公開反對拿破崙 [2] 

夏多布里昂東方之旅

辭職後的夏多布里昂重新投入文學創作,他打算寫一部基督教興起時期的史詩(即《殉道者》)。為此,1806年,夏多布里昂遊歷了希臘、小亞細亞巴勒斯坦埃及西班牙。1811年,《巴黎到耶路撒冷紀行》發表。他在西班牙的見聞也促成了他的第三部小説:1826年出版的《最後的薩拉只家族的傳奇》。回到巴黎之後,他發表了一篇尖鋭的對拿破崙的批評,將後者比作古羅馬皇帝尼祿,並預言記錄他的暴行的新的“塔西佗”必將出現。拿破崙立刻將他驅出了巴黎。 [2] 

夏多布里昂狼谷

遭驅逐的夏多布里昂開始在巴黎西郊的一處他稱為“狼谷”的地方和塞蕾絲特一起隱居。在狼谷,他完成了散文體史詩《殉道者》,1809年發表。同時,他開始着手編寫自己的回憶錄。1811年,夏多布里昂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但他在就職演説中強烈批評大革命中的某些暴行,結果被禁止坐上交椅,直到王朝復辟之後才正式入選。 [2] 

夏多布里昂輝煌時期

1814年,波旁王朝復辟。夏多布里昂對此十分歡迎。百日王朝期間,夏多布里昂隨路易十八出逃至根特,這使得他擔任了路易十八的內務大臣一職。拿破崙下台後,他成為貴族院議員、內閣部長。然而不久後他發表的對路易十八的批評使他失寵,只得轉投極端保皇黨,支持未來的查理十世。1820年,貝里公爵夏爾·費迪南的謀殺案使夏多布里昂再次站到了朝廷一邊。同年,他出任法國駐柏林公使。1822年,他出任法國駐大不列顛大使,接着,又任維羅納會議全權代表,並不顧英國的反對,決定鎮壓西班牙革命。回國後,他就任外交大臣。鎮壓西班牙革命取得了成功,但由於與內閣部長德維列不和,他在1824年被解職。 [2] 

夏多布里昂反對派

下台後的夏多布里昂又一次站到了朝廷的反面,但這一次是作為自由主義者。他在巴黎議會和辯論報上猛烈抨擊德維列。這個時期的他以捍衞保障自由和希臘獨立的形象而大受歡迎。德維列下台後,他被查理十世指派為羅馬大使,但在波利尼亞克親王任首相後,夏多布里昂又一次辭職。他的政治生涯從此結束。 [2] 

夏多布里昂退出政治

1830年的法國七月革命後,對君主制不再抱有幻想的夏多布里昂拒絕對路易·菲利普效忠,退出了政治界。之後的他重新開始文學創作,偶爾對新政權發表一點尖刻的評論。夏多布里昂的晚年是在完全隱居的狀態下度過的,塞蕾絲特一直陪伴着他。1831年他發表了《歷史研究》,想説明基督教對社會的改革作用。1833年他發表的《對貝里公爵夫人的監禁的回憶錄》使他被告上法庭,儘管最後被宣告無罪。 [2] 

夏多布里昂成就和歸宿

夏多布里昂 夏多布里昂
夏多布里昂從1811年起就準備開始寫自己一生的回憶錄,直到去世前不久,他仍在繼續這項工作。他把這本自傳性的鉅著題名為《墓畔回憶錄》(或譯《墓外回憶錄》,法文:Mémoires d'outre-tombe,直譯為“墳墓外的回憶”)。《墓畔回憶錄》不僅描述了夏多布里昂坎坷多舛的一生,也記錄了他所處的變化巨大的時代,記錄了他對這個時代各個事件和人物的評價,對於當時文學的看法。這本回憶錄原計劃在他死後出版,但是一直糾纏着夏多布里昂的貧困使他不得不提早出賣版權。1848年,塞蕾絲特去世18個月後,夏多布里昂在巴黎去世。他的遺體按他的遺願,葬於聖馬洛港口的格朗貝島(Grand Bé)上。 [2] 

夏多布里昂人物年表

夏多布里昂的一生可以分為十個有代表的階段

夏多布里昂第一階段

1768年9月4日,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出生於聖瑪洛德一個沒落貴族家庭。 [3] 
1777年5月,全家遷往貢堡,此時開始大量閲讀書籍。 [3] 
1777—1781年 在多爾念中學,假期與呂西爾同會貢堡。 [3] 
1782年,在萊納城上學,接受了耶穌會教士的薰陶。 [3] 
1783年,中學畢業後遵父母之命到布魯斯特,但拒絕參加海軍考試,聲稱要“從事教職”。在迪南中學有過短暫逗留。
1784—1786年 在貢堡居住,“瘋狂的兩年”,讀了不少啓蒙主義思想家的作品。 [3] 
1786年,其長兄依靠與路易十六的首相間的私人關係,為他謀得納瓦爾團陸軍少尉之職。8月9日,離開貢堡去岡布萊任職。9月6日,其父勒內·奧古斯特逝世。 [3] 

夏多布里昂第二階段

1787年2月19日,經人引薦進入王宮。在王家狩獵活動中見到國王路易十六。9月,重返駐紮迪普的納瓦爾團。打算寫一部“有關美國的小説”。 [3] 
1788年,與姐姐朱莉和呂西爾一起逗留巴黎。 [3] 
1789年,在巴黎居住,開始借債度日。目睹了七月市民暴動的情景。《繆斯年鑑》發表了他的一組田園詩《鄉間愛情》。 [3] 

夏多布里昂第三階段

1790年 前往富熱爾。閒居巴黎。開始考慮去美國旅行。 [3] 
1791年 4月8日,為了避開大革命的衝擊,夏多布里昂聽從封塔納的忠告,與皮毛商結伴渡海,在巴爾的摩登陸。7—11月,遊歷美國內陸。 [3] 
1792年 1月2日,在法國勒阿弗爾登陸。2月20日,“出於理智”,娶有錢的女子塞萊斯特·德·拉維尼為妻。7月,他與長兄再次流亡國外,並投奔勤王軍參加叛亂,在提雍維爾之役中受傷。後轉澤西島,住在貝代舅舅家。 [3] 
1793年 僑居布魯塞爾,後由澤西島轉赴英格蘭,以翻譯和教書為生,在倫敦過着貧病交加的日子。開始寫作《革命論》。 [3] 
1794年7月9日,其母親、妻子及幾個姐姐獲釋。夏多布里昂在貝克爾教授法語。 [3] 
1795年 與夏洛特·艾福斯戀愛受挫,返回倫敦。完成《革命論》。開始創作《納切茲人》。 [3] 

夏多布里昂第四階段

1797年3月,發表第一部著作《革命論》。 [3] 
1798年1月,與封塔納正式訂交。5月31日,其母病逝。6月,朱莉來信,告知母親出獄後、病死前對其不信教頗為痛苦,夏多布里昂重新皈依基督教。 [3] 
1799年,《基督教真諦》初稿完成,打算以《基督教的道德與詩意》為題發表。 [3] 
1800年5月8日,到達加萊港,與封塔納重逢。改名換姓回到巴黎,以向報刊自由撰稿為生,並認識了拿破崙兄弟姐妹們和一些贊同拿破崙恢復基督教的上層人物。12月,發表《致公民封塔納的信》,署名為《基督教真諦》的作者。 [3] 

夏多布里昂第五階段

夏多布里昂 夏多布里昂
1801年,開始與德·博蒙夫人往來。7月,得以從流亡貴族的名單上除名。作為“試探氣球”,他把《基督教真諦》的一個片段以《阿達拉》為題予以發表。作品一問世即獲得成功。完成《勒內》的寫作。 [3] 
1802年4月14日,《基督教真諦》與《阿達拉》《勒內》一併出版,護教鉅著《基督教真諦》在羅馬教皇與法國政府締結協議前四天出版,一面世即受到拿破崙與保王黨的賞識,七年內重版八次。 [3] 
1803年 《基督教真諦》再版。5月4日,夏多布里昂被任命為駐羅馬的梵蒂岡教廷使館一等秘書,後升任大使。11月29日,受命出任駐瓦萊公國使節。萌發寫作“生平回憶錄”的念頭。 [3] 

夏多布里昂第六階段

1804年與1792年離別的妻子重逢。3月21日,德·昂吉安公爵被槍決,同首席執政拿破崙決裂而辭職。住在費瓦克德·庫斯蒂納夫人家,結識娜塔麗·德·諾阿耶。準備寫作《迪奧克萊蒂安時代殉教者傳》。 [3] 
1805年,偕妻子游覽奧維德和阿爾卑斯山。《勒內》單行本出版。《阿達拉》和《勒內》使夏多布里昂稱為著名的浪漫主義作家。 [3] 
1806年 7月13日,開始意大利、希臘、巴勒斯坦土耳其、埃及、等近東之行,以實現《基督教真諦》一書中提出的尋求神奇的異教徒和真實人物典型的計劃。11月,從亞歷山大大港登船,中途遭遇風暴,記下大量的讀書筆記、文獻資料和遊覽印象。 [3] 
1807年,春天,在西班牙與娜塔麗·德·諾阿耶建立私情。6月,回到巴黎。 [3] 

夏多布里昂第七階段

1808—1809年 隱居狼山,勤奮寫作。 [3] 
1809年 出版《殉道者》。由於一堂兄被當作保王黨處決,他與帝國當局結下不解之仇。再次決定寫作回憶錄。 [3] 
1809—1811年 主要寫作《從巴黎到耶路撒冷紀行》。 [4] 
1811年 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但拿破崙不予承認。夏多布里昂未能發表入院演講,因為這是一篇發對第一帝國的檄文。出版《從巴黎到耶路撒冷紀行》。 [4]  撰寫悲劇《摩西》。 [3] 
1812年 與娜塔麗·德·諾阿耶斷絕私情。因發表不謹慎的言論,他的朋友、警察局局長帕斯基埃命令其離開巴黎回迪普埃。 [3] 
1813年,開始寫作論戰性的小冊子《論波拿巴和波旁王室》。 [3] 

夏多布里昂第八階段

1814年4月5日,發表《論波拿巴和波旁王室》。7月8日,被任命為駐瑞典大使。 [3] 
1815年,陪侍路易十八駕臨岡城。封為子爵,任貴族院議員和內閣大臣。 [3] 
1816年,被從國務大臣名單上除名。發表政治作品《根據憲章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 [3] 
1821年3月,封塔納去世。進一步得到波旁王朝重用,被任命為駐柏林大使。7月,辭職,猛烈抨擊德卡茲。
1822年1月1日,赴任柏林。被任命為引人注目的駐倫敦大使。被任命為全權公使,代表法國出席維羅納會議。12月,開始移居外交部。寫作《墓畔回憶錄》。 [3] 
1823年1月初,接任外交大臣,促成法國對西班牙宣戰,以恢復斐迪南七世的統治和重振法國軍威,鎮壓了西班牙人民發對君主專制的起義。與柯德麗·卡斯泰拉納發生私情。 [3] 
1824年,被維萊爾撤職。轉入半自由主義的反對陣營,為《辯論》撰稿。9月,發表《國王駕崩》《國王萬歲!》等文章。選定格朗貝島為墳地。 [3] 

夏多布里昂第九階段

1826年,遷往巴黎地獄街。拉得沃卡購得版權後出版了《全集》。小説《阿邦賽琪拉末代王孫的豔遇》和《納切家族》初版。《革命論》註釋本初版。 [3] 
1827年,發表《美洲遊記》,記錄他遊覽北美的經歷。《基督教真諦》出少兒刪節本。 [3] 
1828年6月,出任駐羅馬教廷大使。 [3] 
1829年5月,從羅馬返回法國。8月,辭職。繼續寫作《墓中回憶錄》。 [3] 

夏多布里昂第十階段

1830年7月25日,查理十世頒佈“四項赦令”,夏多布里昂堅決反對。7月30日,拒絕向路易·菲利普宣誓,退隱。 [3] 
1831年,在日內瓦居住六個月。出版《復辟和選舉產生的君主政體》和《歷史研究》。 [3] 
1832年,再次前往瑞士小住,不久回地獄街居所。發表小冊子《貝里公爵夫人囚禁備忘錄》,為企圖煽動叛亂的貝里公爵夫人辯護。 [3] 
1833年5月24日,在布拉格第一次謁見查理十世。還赴威尼斯,以支持貝里公爵夫人的訴訟案。為回憶錄寫下序言:《作為遺囑的序言》。 [3] 
1834年,在雷卡米夫人家朗讀《園林修道院回憶錄》。修改《墓中回憶錄》,發表其中的結束語部分。 [3] 
1836年,薩拉與德洛阿公司買下《墓中回憶錄》版權。出版兩卷本《英國文學漫談》。 [3] 
1837年,發表《墓中回憶錄》中關於維羅納會議的部分。 [3] 
1838年 出版兩卷本《維羅納會議》。 [3] 
1842年,《墓中回憶錄》定稿。 [3] 
1843年,訪問倫敦,探訪德·尚博爾伯爵。 [3] 
1844年,出版《朗塞傳》。《墓中回憶錄》版權轉讓給《新聞報》,報社力主連載,為避免冒犯同時代的人。夏多布里昂對回憶錄大加刪芟,作品初版大為失色,讀者反應褒貶不一。 [3] 
1845年,與德尚博爾伯爵在威尼斯再度會面。《墓中回憶錄》最後一遍修訂(1845—1847)。 [3] 
1846年 在一次車禍中鎖骨折斷。 [3] 
1847年2月12日,德夏多布里昂夫人去世。再次為《墓中回憶錄》作序。 [3] 
1848年7月4日,在巴黎貝克街110號逝世。7月19日,在聖瑪洛舉行葬禮。根據其遺願,葬在格朗貝島,“面對(他)酷愛的大海”。10月21日,《新聞報》開始連載《墓中回憶錄》。 [3] 
1850年 由於莫里斯瓦揚的耐心工作,完整的《墓中回憶錄》在布魯塞爾出版。 [3] 

夏多布里昂出版著作

  • 阿達拉》(1801)
  • 勒內》(1802)
  • 殉道者》(1809)
  • 《最後的薩拉只家族的傳奇》(1826)
  • 《基督教真諦》(1802)
  • 《巴黎到耶路撒冷紀行》(1811)
  • 《波拿巴和波旁》(1814)
  • 《納切茲》(1826)
  • 美洲遊記》(1827)
  • 《回憶錄》(1809)
  • 《朗賽的一生》(1844)
  • 墓畔回憶錄》(1848-1850) [5] 

夏多布里昂人物影響

夏多布里昂可以説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對大自然的描寫和對自身情感的抒發成為了一代浪漫主義作家的榜樣。他首創的“情感浪潮”的寫作方法成為了浪漫主義作家常用的濫觴。他的思想和政治行動多有矛盾,一方面推崇王政主義,一方面又崇尚自由,就連他自己也感到困惑。

夏多布里昂人物評價

15歲的雨果曾立志:“我願成為夏多布里昂或什麼都不是。”(Je veux être Chateaubriand ou rien ! ) [6] 
參考資料
  • 1.    [法]夏多布里昂 程依榮 管筱明 譯.墓畔回憶錄:東方出版社,2000年
  • 2.    [法]夏多布里昂.夏多布里昂精選集:山東文藝出版社,2000年11月01日
  • 3.    Biographie de Chateaubriand ( 1768-1848)  .lalettre[引用日期2013-11-01]
  • 4.    [法]夏多布里昂 曹德 徐波 譯.從巴黎到耶路撒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 5.    [法]安娜·博凱爾 艾蒂安·克恩 李欣 譯.法國文人相輕史(從夏多布里昂到普魯斯特):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年
  • 6.    夏多布里昂的回憶  .新華網.2003-05-07[引用日期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