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半年

鎖定
夏半年是指一年中,比較炎熱的半年。在北半球,一般指春分日到秋分日之間。這期間,太陽直射點從赤道逐漸北移到北迴歸線後,再返回到赤道,即春分秋分
中文名
夏半年
外文名
summer half-year
別    名
暖半年
學    科
大氣科學
定    義
一年中比較炎熱的半年
特    點
氣温較高

目錄

夏半年定義

夏半年(summer half-year)是指一年中比較炎熱的半年。在北半球一般指4-9月,這期間,太陽直射點赤道逐漸北移到北迴歸線,再返回到赤道,相應的日照時間長,接收熱量多,是一年中氣温較高的半年,也稱暖半年。南半球的夏半年出現在10-3月。 [1] 

夏半年氣象特徵

平均環流特徵
南支西風急流的強度在2月底到3月初有一次顯著的減弱,由60m/s減至40m/s左右,位置仍在30°N以南。北支西風急流們於40°N附近,強度沒有變化,為35~40m/s。南支急流經過這次變化之後,東亞地區的隆冬季節結束,晚冬(前春)開始。在4月中下旬前後,南支急流又發生一次明顯的減弱,位置也稍有北移,春季(後春)開始。伴隨着上述高空西風急流兩次減弱,北半球高空和地面大範圍水平環流都相應發生顯著變化,開始向夏季環流型式過渡。東亞高空形勢的明顯變化表現為: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變得寬平,且西風槽脊尺度比冬季稍小,強度也較弱,移動明顯。同時,低緯度副熱帶高壓開始活躍起來。晚冬開始後,冬季風第一次明顯減弱,夏季風在華南出現。春季開始後,冬季風再度減弱,華南夏季風盛行,華中開始受夏季風影響。在上述500hPa和地面水平環流背景下,春季中國大陸盛行鋒面氣旋和冷高壓過程。南支急流上面多有槽脊活動,暖空氣活躍,有利用蒙古氣旋,東北低壓以及口淮氣旋和東海氣旋波的發展。北方常產生大風和揚沙天氣;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常出現連綿陰雨天氣。春季是低壓槽和氣旋活動最多的季節,使得天氣多變。此外,春季也有寒潮天氣過程,但次數,強度、影響範圍、降温程度等均比冬季為小,但對春播影響很大。 [2] 
6月初南支西風急流由34°N突然北撤退至40°N以北,中心強度稍減弱。與此同時,高空東風建立,副高脊線北移至25°N附近,這種變化上游比下游略早。例如從上游90°E高空剖面冬可以看出,南支急流在5月未突然北撤到40°N稍北,強度也稍減弱。隨着南支急流的北撤,高空東風在高原南側上空建立,東風下面的西風(印度西南季風)也隨之向北推移到高原南側。 [2] 
通過上述變化,西風帶平均槽脊由冬季的三個變成4個。低層冬季風退縮到北方,且達到最弱的程度;夏季風在華南達極盛,在華中盛行並開始影響華北。中國江淮流域和日本進入初夏梅雨季節。這次變化即所謂的“六月突變”。經過這次變化,印度西南季風也同時爆發。熱帶輻合帶北進到印度和中國南海一帶。中國進入初夏後,冷空氣勢力大大減弱,冷高壓中心很少南下到40°N以南地區,多半是冷高壓脊南伸。夏季冷空氣活動次數並不少於冬季,特別是華北地區冷鋒活動較多,有時在西北地區,由於冷空氣活動會引起局部陳雨或雷雨,降温較多,有“夏季西北寒潮”之稱。此外,初夏冷空氣南下的間歇期間,西北大陸有時有熱低壓出現,在南海、東海及沿海地區可有熱帶天氣系統(颱風東風波等)的活動。繼“六月突變”之後,於7月上中旬東亞大陸和日本上空的高空急流再一次發生明顯變化,進一步北撤至45°~60°N之間,強度達到一年中最弱的程度。此時,北半球大範圍環流呈現典型的穩定的夏季型式。在東亞,太平洋高壓發生一次明顯的北跳,在海上脊線可北移至日本(35°~40°N),大陸上脊線也達到30°N附近。在青藏高原及其以東的華北上空可出現閉合的高壓中心。由於太平洋高壓脊西伸北跳,西風帶北移,冷空氣明顯地向北撤退。中國江淮地區和日本的梅雨過程結束,自此中國開始盛夏季節。盛夏開始後,東亞大槽完全消失,地面上較低緯度兩個活動中心(太平洋副高、印度低壓)是主要角色。華南空高為東風環流控制,熱帶輻合帶北上到華南地區。盛夏開始後,江淮流域梅雨結束,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酷熱。在副熱帶高壓北側和西北側,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南部,在連續,南下的弱冷鋒及東北冷渦影響下,多雷雨天氣,是該地區雨季的開始。在中國南方及整個沿海廣大地區,此時經常受到熱帶天氣系統如颱風和東風波等影響。中國西南地區7-8月間伴隨熱帶輻合帶的活動有豐沛的降水。由於冷空氣的活動達一年中最偏西、最偏北的位置,因此內陸熱低壓範圍向北向東擴大也是盛夏季節明顯的特徵。 [2] 
8月末9月初,南支西風急流強度顯著加強,由30m/s增至50m/s,並開始向南擴展,中心維持在40°N附近。高空東風開始南移。伴隨這種變化,北半球大範圍環流型開始向冬季過渡。 [2] 
雷暴特徵
利用國家氣象中心預報系統實驗室2002年-2005年共4a夏半年(4-9月)的雷暴觀測資料,可以發現 [3] 
(1)從雷暴頻次看,我國存在3個主要的雷暴活動中心,分貝位於華南、青藏高原東部和新疆西部,其中華南雷暴日數最多,青藏高原東部次之,而新疆西部最少。另外,在黃河下游至東北地區為一個次中心;
(2)雷暴日平均雷暴持續時間,以100°E為界,東部要長於西部地區。雷暴持續時間的大值帶從華南到長江中游、下游,呈“C”形分佈;
(3)夏半年平均雷暴累計時間最主要的分佈特點是東長西短,南長北短,100°E以西大片地區的累計時間不足2d,而在華南地區的超過7d;
(4)和其他地區相比,高原東部地區雷暴持續時間短、開始時間集中,更具有“局地性”特點。
降水與旱澇特徵
(1)華南地區
從常年來看,我國華南地區有兩個雨季,總共持續了12個旬次,是我國雨季最長的地區。但在歷年之中,無論是雨季起迄日期、持續長度,還是夏半年降水總量,都有較大的年際變化。我國華南區旱澇現象,一方面與雨季降水總量的多少關係較大,同時也與降水分佈的特點和集中強度大小有關。從華南地區15站平均夏半年逐旬降水量的分佈特點來看,持續較常年同期偏多的旬次最長達7旬,持續較常年同期偏少的旬次最長達10旬。 [4] 
(2)江南地區
江南地區處在南嶺以北,長江流域之南。該區域的雨季,以常年而論,開始於4月上旬,結束於6月下旬。是全國雨季開始和結束得最早的一個區域。而從歷年情況來看,雨季早的年份在3月上旬就開始了。而雨季開始得晚的年份,直至5月中旬才開始。江南地區夏半年的年際振幅也較大。江南地區夏半年降水總量超常年份一般只持續1一2年,個別時期持續3年。但遜常年份最長可持續5年。江南地區區域平均4—6月降水總量除1963年外,均在5毫米以上,所以,絕大多數年份在初夏4—6月的雨季中不會發生乾旱,而雨澇是主要矛盾。盛夏7—8月和初秋9月,主要矛盾是乾旱,即伏旱或伏秋連旱。7月中旬以後,一般無雨澇現象。 [4] 
(3)貴州地區
該區東鄰江南區、西靠西南區,南接華南區,北接長江上游區。該區域主要是貴州省的大部地區和湖南省的芷江地區。區域平均常年雨季從5月上旬開始到8月中旬結束,雨季最高峯值期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相同是6月下旬。 [4] 
(4)西南地區
西南區在貴州區之西,是我國最西南的一個區。西南區域平均常年雨季從6月上旬開始至8月下旬結束。雨季要比貴州區晚開始一個月,但比長江上游區要早開始一個旬次。而雨季的結束要比貴州區晚一個旬次,比長江上游區要早兩個旬次。7月下旬是該區域的雨季最高峯值期。 [4] 
(5)長江上游地區
在長江中游區之西,在漢水渭河流域區之南,在貴州區之北。該區域主要在四川盆地和東部地區及貴州的北部地區。長江上游地區常年雨季的起迄時間都比中下游地區要晚,從6月中旬開始到9月中旬結束,雨季持續時間較長。長江上游區4—9月降水總量的常年值是953毫米,極大值是1219毫米(1973),極小值是781毫米(1972),最大振幅是438毫米。該區域夏半年降水較豐沛,降水量的距平年際振幅又比東部地區小,大旱大澇災害性天氣比東部地區少,故四川有“天府之國”之稱。 [4] 
(6)長江中游區
長江中游區常年雨季的起迄時間是從4月下旬開始到7月中旬結束。但8月上旬又有回升現象。長江中游的雨季有兩個峯值,第一個峯值在5月上旬,第二個峯值在6月下旬,這兩個峯值期分別是早梅雨集中期和典型梅雨集中期。 [4] 
(7)長江下游地區
長江下游區常年雨季從4月下旬開始到7月中旬結束,起迄時間與中游相同。其中,5月下旬降水相對偏少,則把雨季分成兩段。後一段雨季從6月上旬到7月中旬,6月下旬是整個雨季的高峯期。在這一時期中,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往往易穩定在25°N附近活動,使長江下游地區處在副高北側,造成“霖雨連旬"的連陰雨天氣,此時又正逢楊梅成熟時節,人們習慣上把這段時間的連陰雨叫“黃梅雨”。氣象界習慣把這段雨季叫“典型梅雨”期,而把前一段雨季叫“早梅雨’’期。在歷年中,梅雨強弱,持續時間長短有較大差別。 [4] 
(8)淮河流域地區
淮河流域區在長江之北黃河之南,即黃淮地區和江淮地區。淮河流域區常年雨季開始於6月下旬,此時正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雨季最高峯值期,結束於8月中旬。淮河流域區雨季只持續6個旬次,比南方各區的雨季長度顯然偏短。淮河流域4—9月降水總量的年際振幅比長江中下游要小一些。 [4] 
(9)漢水渭河流域地區
漢水渭河流域區在黃河中上游區之南,長江中上游區之北,淮河流域區之西。該區包括漢水中上游流域和渭河流域,以陝西南部地區為主,也包括甘肅南部和河南西北部地區。漢水渭河流域區平均常年雨季大致可分兩段,即7月和8月中旬到9月中旬兩段,雨季相對高峯期是7月上旬和9月上旬。 [4] 
(10)海河流域地區
海河流域區在黃河下游之北,東臨渤海。該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北部和山東西北部地區。海河流域區平均常年雨季開始於7月上旬,結束於8月下旬。即在淮河流域雨季的最高峯值期,海河流域便進入雨季,本區雨季峯值期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 [4] 
(11)黃河中上游區
黃河中上游區在海河流域區之西,在漢水渭河流域區之北,該區主要包括河套和山西等地區。黃河中上游區域平均常年雨季開始於7月上旬,結束於9月下旬,7月下旬是雨季峯值期。 [4] 
(12)山東地區
山東區在黃河下游,該區包括山東省在黃河以南的大部地區。山東區域平均常年雨季開始於6月下旬,與淮河流域相同,結束於9月上旬。雨季長度為8個旬次,7月下旬是雨季最高峯值期。 [4] 
(13)遼河流域地區
遼河流域區在東北南部,該區域平均常年雨季從7月上旬開始到8月中旬結束,開始和結束旬次均與海河流域區相同。最高峯值期在7月下旬,這與黃河流域兩個區及西南區相同。 [4] 
(14)松花江流域地區
松花江流域區在東北東部,該區域平均常年雨季從7月上旬開始到9月上旬結束,開始和結束旬次均與黃河中上游區相同。最高峯值期在7月下旬,與遼河流域區相同。 [4] 
參考資料
  • 1.    《大氣科學辭典》編委會.大氣科學辭典:氣象出版社,1994
  • 2.    伍榮生,等.現代天氣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3.    王學忠, 胡邦輝, 譚言科,等. 2002—2005年我國夏半年雷暴的統計特徵[C]// 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天氣預報預警和影響評估技術分會場論文集. 2007.
  • 4.    陳菊英.中國旱澇分析和長期預報研究:農業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