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午

(陳志歲六言詩)

鎖定
《夏午》是陳志歲早期所作的一首六言詩,主要描述酷夏的農人生活。
作品名稱
夏午
作    者
陳志歲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六言詩

夏午作品原文

夏 午
插罷前垟綠秧,午間一晌閒靜
村邊樹下風來,不忿鳴蟬喚醒。

夏午內容簡介

《夏午》是陳志歲早期所作的一首六言詩。此詩描寫了我國農村農人在炎夏田間播田返莊後,趕趁中午片刻休憩時間到村邊樹下乘風納涼消暑時所處、所適、所受、所聞、所感的情景,同時反映了農人的艱苦,農作的緊張,對豐收的期待,情感的樸實,宛如一幅鮮活的酷夏農人生活圖。

夏午創作過程

詩人從身處村邊樹下乘涼小眠時被鳴蟬喚醒所觸發的靈感啓始,追敍之所以來此休憩的原因,最後道出農人獨有的樸素感懷——勞作艱辛,極盼午休有個暫短不被打攪的身神“具逸”的時候,然而,不知好歹的陣至蟬聲卻把農人從睡態中驚醒,但農人不以此為怪,因為這也是一種難得的情趣享受。

夏午點評鑑賞

詩人一着筆,即以特寫鏡頭閃映夏種季節田垟播秧後一片白水綠秧的景象,次句承接首句點明午間暫短休息時間的來之不易和可貴,有情盼又有“備戰”的心理預備,沒有深入感受過農忙季節農民艱辛勞作的人是難準確寫出這種緊張中的放鬆和放鬆中的緊張的心理狀態的。一二兩句寫景也寫情,充洽着一種憫農的厚篤情感,併為下文埋下伏筆。酷夏的中午,農作歸來飯飲之後的農人,可能隨身攜帶一張板凳,也可能不需自帶板凳而可於現場就地擇石而坐或而靠或而卧,在村莊邊緣臨風之處的大樹樾陰之下,或獨憩或羣休,納涼消暑,來享受夏午的“歇負”時段。清風時至,爽身既睡,正入夢鄉,而此時,不意被陣至的鳴蟬厲聲喚醒,好景為之打攪,於常人看來該是引忿之事,而此境此身的農人卻不僅不以為忿,反而視為一種聽唱,一種享受。農人的樸素,農人的可愛無不深深地感染着讀者。關注三農,面對詩人筆下描情繪色、賦形狀象、情景交融的夏午農人生活圖,在感謝詩人為我們獻上這一心靈餐飲的同時,心頭也泛湧起唐朝宰相李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憫農名句了。詩人與李紳,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話象,不同的憫農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