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壽聖寺雙塔

鎖定
壽聖寺雙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城南約30千米黃店鎮冉家村東壽聖寺舊址上,是宋代建造的兩座東西並列的六角樓閣式磚塔,距今約有800餘年的歷史。雙塔經保護性修繕,已成為中牟境內頗具標誌性的古代建築。 [3] 
壽聖寺雙塔四周原有內寨和外寨雙重土寨牆,內寨牆至今保存完好。塔北原有壽聖寺,寺院坐北朝南。兩塔東西對峙,分東塔和西塔,相距20餘米,均為六角樓閣式磚塔,無塔頂。現在東塔僅存四層,西塔七層,均無頂。這種不完整的歷史建築在在中國罕見,具有一種別具風格的殘缺美。雙塔一高一低,一粗一細,比較罕見。 [1]  [3]  雙塔集中體現了古代中原地區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和藝術智慧,對研究宋朝的建築風格和建築藝術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3] 
2013年3月5日,壽聖寺雙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壽聖寺雙塔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城南約30千米黃店鎮冉家村東壽聖寺舊址上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165-3-46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壽聖寺雙塔歷史沿革

根據塔的風格和建築結構,應為北宋晚期所建,距今已近千年的歷史。
北宋末年,重修了寺塔,後壽聖寺被毀,僅留雙塔。 [1] 
歷經元、明、清,曾有多次重修。據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的中牟縣誌衝記賴“壽聖寺在縣南……上建有雙塔,亦稱雙塔寺。”清朝初期的壽聖寺碑文中也記載有:“壽聖寺始建於唐,興於宋。鼎盛時兩進寺院,大殿、廊廡、山門、水井、戲樓齊備,有寺僧數十人。後並築有夯土寨圍200餘丈。歷代皆有重修,多毀於戰火或傾圯。”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進行第六次修復,將寺院周圍築起了寨牆。
民國年間,壽聖寺還有廟宇十餘間,後來全部遭到毀壞。 [3] 
1986年,河南省文物局撥款修復,運用垂球測量,塔頂心到塔底中心斜了40釐米(即塔頂偏離垂直線)。 [1] 

壽聖寺雙塔建築格局

壽聖寺雙塔四周原有內寨和外寨雙重土寨牆,內寨牆至今保存完好。塔北原有壽聖寺,寺院坐北朝南。兩塔東西對峙,分東塔和西塔,相距20餘米,均為六角樓閣式磚塔,無塔頂。現在東塔僅存四層,西塔七層,均無頂。具有一種別具風格的殘缺美,雙塔一高一低,一粗一細。 [1]  [3] 
壽聖寺西塔現存7層,高30餘米。全部用磚壘砌而成,外部每一層檐下置磚雕鬥桃,承託椽子,第一層周圍和塔內壁磚雕坐佛百餘尊。每層均有券門、真窗和盲窗,券門外飾浮雕獸頭。由第一層東側券門進入人,內砌八角形塔心室。自西側券門進入,沿塔內螺旋式踏道,盤旋而上,可直登塔頂。此塔古樸凝重,每層均作重檐外挑,逐級互開塔窗;塔的基座六面都有坐佛的浮雕,雕像生動,活靈活現。現西塔塔身已經傾斜了40釐米。 [1]  [3] 
壽聖寺東塔現存4層,高約18米,各級均為單檐,最下層的每一面都雕刻圖案和紋飾。塔內結構與西塔相似,由第一層西側券門進入,內砌八角形塔心室。自東側券門進入,沿螺旋式踏道,可由此登至塔頂。 [3] 
壽聖寺雙塔

壽聖寺雙塔文物遺存

  • 石碑
清朝初期,壽聖寺曾有石碑一通,上記壽聖寺始建於唐,興於宋。鼎盛時有兩進寺院,大殿、廊廡、山門、水井、戲樓齊備,有寺僧數十人。 [1]  [3] 

壽聖寺雙塔歷史文化

傾斜原因
壽聖寺雙塔建築較慢,至宋初西邊的塔建到30米停建,東邊的塔建到18米停建。兩塔一直都沒有頂,下大雨就順着塔頂流到下邊。據專家分析,此塔所建的位置正好在黃河沖積扇上,地下是沙土地,可能因為地基的原因造成傾斜。 [1] 

壽聖寺雙塔文物價值

壽聖寺雙塔雖經數百年風剝雨蝕,人為破壞,仍傲然挺立。雙塔修建在雙塔崗的最高處,登上塔頂,舉目遠望,田園風光盡收眼底。雙塔的建築風格古樸,造型優美,雕刻藝術精湛,洋溢着濃郁的民間氣息,集中體現了古代中原地區建築工匠的高超技藝和藝術智慧,對研究宋朝的建築風格和建築藝術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3] 
雙塔的這種建築之美,在中國曆代建築中也不多見,對研究宋朝的建築風格和建築藝術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雙塔融合了佛、道兩教文化,一個代表道教文化,一個代表佛教文化。 [1] 

壽聖寺雙塔文物保護

1986年11月21日,壽聖寺雙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3月5日,壽聖寺雙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壽聖寺雙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壽聖寺雙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城南約30千米黃店鎮冉家村東壽聖寺舊址上。
  • 交通指引
中牟縣人民政府距離壽聖寺雙塔36千米,駕車約50分鐘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