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壽皇殿

鎖定
壽皇殿(The Hall of Imperial Longevity),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景山西街44號景山北側,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之前,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拆除後移建至現存位置,是清朝陳列皇帝先祖影像的場所,是舊時北京城“五壇八廟”之一 [3]  [12-13] 
壽皇殿總佔地面積約21256平方米,總建(構)築面積3797.68平方米,由內外兩層院落組成,整體建築是仿照太廟規制而建,包括壽皇殿正殿、東西朵殿、東西配殿、東西碑亭、東西井亭、東西值房、神廚、神庫、壽皇門、磚城門、寶坊。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也是是中軸線上除故宮之外的第二大建築羣 [4]  [11] 
2001年6月25日,包含壽皇殿在內的景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壽皇殿
外文名
The Hall of Imperial Longevity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景山西街44號景山北側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約 21256 m²

壽皇殿歷史沿革

“北京市少年宮”匾額被摘下 “北京市少年宮”匾額被摘下
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之前,壽皇殿始建。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壽皇殿添蓋匾,建築格局完善。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壽皇殿門進行修繕。
清雍正元年(1723年),壽皇殿室內裝飾進行替換翻新。
清雍正十年(1733年),壽皇殿受地震影響,前殿和後殿進行修整。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壽皇殿拆除,移建到現存位置。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壽皇殿添建衍慶、綿禧二朵殿 [12]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壽皇殿建左右碑亭各一 [3]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壽皇殿寶坊三座牌樓立柱改為鋼筋混凝土,撤去戧木 [12] 
1954年,壽皇殿被北京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使用。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正式在壽皇殿成立。
2007年8月28日,壽皇殿牌樓修繕工程開工。同年12月,竣工 [8] 
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少年宮遷出,壽皇殿正式迴歸景山公園
2014年,壽皇殿開始進行全面勘測和規劃。
2016年4月11日,正式啓動壽皇殿修繕工程。
2017年11月,壽皇殿修繕工程竣工 [9] 
2018年11月22日,壽皇殿完成布展工作並面向公眾開放 [1]  [5] 

壽皇殿建築佈局

2014年壽皇殿測繪圖 2014年壽皇殿測繪圖
壽皇殿總佔地面積約21256平方米,總建(構)築面積3797.68平方米,由雙重院牆內外圍合形成兩進院落,整體近似方形平面,建築單體28座,主體建築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附屬建築均以中軸線呈東西對稱佈置 [4]  [11-12] 
院牆外,由三座三間四柱九樓木構牌坊以東南西三向環列的方式圍合出第一道半封閉式入口空間。外圍院牆南向中心位置闢一座三券七樓式磚城門,為壽皇殿建築羣最主要的出入口,東西再闢兩道隨牆磚城門。外院,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面闊五間單格懸山建築對稱設置,東側為神庫,西側為神廚,主要作為存放祭祀材料的場所。東西井亭分處神庫神廚東北、西北方位,皆為四角盝頂形式。外院東西院牆中間各設一座磚城門,與東南、西南磚城門形制相同,臨近東西磚城門北側分別為七楹捲棚東西值房,二者呈東西對稱佈置。壽皇殿建築羣北院牆即為景山北向圍牆,牆上開闢北中門一道,由此出可進入地安門大街 [12] 
其餘建築均集中於壽皇殿建築羣內院,建置嚴格。院內東西兩側由南至北依次為東西焚帛爐、東西配殿、東西碑亭以及東西朵殿,其中東西配殿隔院相對,坐於磚石台基上;東西碑亭均為重檐八角攢尖頂,周圍廊,坐於龍頭須彌石座台基上;兩朵殿緊鄰壽皇殿大殿分立東西兩側,東朵殿名衍慶殿,西朵殿曰綿禧殿,均為單檐歇山頂,龍頭須彌石座台基 [12] 
壽皇殿大殿為中軸線上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主體建築,除等級分明的建築外,在院落中軸線上還鋪有5米寬青白石御道,周圍海城磚,種植檢柏、油松等樹木 [12] 

壽皇殿主要建築

寶坊
寶坊位於壽皇殿最南端,共東、西、南三座,為四柱三間九樓形式,面闊16.2米,黃琉璃瓦廡殿頂,和璽彩畫,坊額原為乾隆皇帝御筆題寫 [3]  [11] 
磚城門
磚城門是壽皇殿宮牆的南大門,包括一座正門和兩座便門。正門為隨牆牌樓門形式,面闊三間(20米),進深4.97米。黃琉璃瓦廡殿頂,琉璃單翹單昂五踩斗拱,朱門金釘,開設三個門道,中間供皇帝通行,兩側供后妃和文武大臣通行,兩側各有一石獅守護。便門均為隨牆門形式,共辦事人員出入 [3]  [11] 
壽皇門
壽皇門又稱戟門,是壽皇殿內垣大門,20世紀80年代燒燬後重建。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二間,黃琉璃廡殿頂,重昂五踩斗拱,金龍和璽彩畫。壽皇門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便門 [3]  [11] 
神廚庫
神廚位於第一進院落西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是壽皇殿祭祀時製作祭品的地方。神庫位於第一進院落東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是平時存放壽皇殿祭祀用品的地方 [11] 
井亭 井亭
井亭
井亭在壽皇門外東西兩側各一座,黃琉璃瓦盝頂。井亭內各有水井一口,供製作祭品時取水之需 [11] 
配殿
壽皇殿有東西配殿各7間,進深3間,黃琉璃筒瓦歇山頂,四周帶廊,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畫。用於存儲壽皇殿正殿內陳設物品及祭祀禮儀時用的樂器。東西配殿南面各有1座琉璃燎爐,均為黃琉璃磚瓦仿木結構,用於焚燒祭祀祝版和香帛 [6]  [11] 
西值房 西值房
值房
壽皇殿有東西值房兩座。西值房建築面積128平方米,是清朝壽皇殿建築羣的管理用房 [11] 
壽皇殿
壽皇殿位於壽皇門正北面,坐北朝南,原供奉康熙"神御",後作為供奉清代歷朝皇帝神像的處所。殿覆黃琉璃筒瓦重檐廡殿頂,檐下施以金線斗拱,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為重昂五踩,大木構架繪以和璽彩畫。面闊9間,進深3間,前後帶廊,前有月台繞以護攔,前、左、右各有12級踏步,前正中有御路,雕二龍戲珠。檐下明間懸滿漢文"壽皇殿"木匾額 [3]  [6]  。殿內原供奉着清朝自康熙帝起始的歷代皇帝肖像。康熙帝的隔間居中,其餘皇帝隔間依照昭穆在其左右,同堂異室,至清亡時殿內隔間情況為:東起第一間光緒帝、第二間咸豐帝、第三間嘉慶帝、第四間雍正帝、第五間康熙帝、第六間乾隆帝、第七間道光帝、第八間同治帝,隔間內除有肖像外,還陳列有神龕、牌位、皇帝生前的小部分服飾、珍寶器玩、璽印和佛塔等物。殿內原還安置有大龍櫃,櫃內收貯着清代帝后妃嬪的各類畫像 [7] 
朵殿
衍慶殿、綿禧殿為壽皇殿的東、西朵殿,面闊3間,進深3間,前後帶廊,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屋面,重昂五踩斗拱,旋子彩畫,四周有石護攔 [3]  [6]  [11] 
碑亭
壽皇殿月台兩側各建有碑亭一座,重檐八角攢尖頂,黃琉璃瓦屋面,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單昂五踩斗拱,四周有石護攔。碑亭內石碑分別由滿漢文題寫,石碑南面是乾隆皇帝御筆《重建壽皇殿碑記》,北面是《乾隆十五年五月初十日內閣奉上諭》 [3]  [6]  [11] 

壽皇殿歷史文化

壽皇殿活動

2019年10月18日至24日,壽皇殿舉辦“錦繡中華——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 [10] 

壽皇殿移建改制

清帝入關以後,直至乾隆初年,壽皇殿依然保持原有格局,期間歷經多次修繕裝修,逐漸成為奉祀大行皇帝梓宮聖容的場所,併為之後的建築移建奠定了先決條件。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為一展孝思,乾隆皇帝依照安佑宮組羣形制對壽皇殿進行移建改制,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六月添建衍慶、綿禧二朵殿後遂形成現存格局,後世對其進行過多次修繕,但主要集中於乾隆年間。經過乾隆皇帝不斷宣揚造勢,壽皇殿最終由一座宏大的園林觀景建築羣轉化為清代營建的地位較高、較具代表性的皇家祖廟 [12] 

壽皇殿五壇八廟

舊時老北京有句俗語:“東單西四鼓樓前,五壇八廟頤和園。”這幾處地方是舊北京的鬧市區或壇廟、名勝的典型代表,昔日在北京享有較高的聲譽。“五壇”是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均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兩朝帝王們祭天、地、日、月、山川、太歲等神祇而特意建造的。八廟係指太廟奉先殿傳心殿、壽皇殿、雍和宮堂子文廟北京孔廟)和歷代帝王廟。這幾處在封建時代都是帝王們祭祀列祖列宗、神佛、歷代聖賢先哲的地方。除奉先殿、傳心殿在故宮紫禁城內,其餘皆在城內 [13] 

壽皇殿文物價值

壽皇殿整體建築是仿照太廟規制而建,屬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也是是中軸線上除故宮之外的第二大建築羣 [11] 

壽皇殿文物保護

2001年6月25日,包含壽皇殿在內的景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壽皇殿旅遊信息

壽皇殿地理位置

壽皇殿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景山西街44號景山北側。

壽皇殿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5、58路公交車,在景山後街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壽皇殿約5.5千米,駕車約17分鐘。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