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壽昌橋

鎖定
壽昌橋,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街道二都村,是武康通往杭州古驛道跨越上渚河的交通橋,始建於南宋。 [3] 
壽昌橋南北走向,為單孔實腹圓弧石拱橋,現橋長約50米(原橋長32.85米)、高9.45米、淨跨17.4米、矢高7.16米、橋基寬4.25米、橋頂面寬2.74米,自下而上逐層收分。是浙江乃至長三角地區已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單孔石拱橋。該橋主體結構完整,基本保持南宋時期的原貌,體現古代江南水網地區拱橋特色和建橋技術的高超水平,是研究宋代石拱橋的珍貴實物例證。 [2-3] 
2006年5月25日,壽昌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壽昌橋
地理位置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街道二都村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0543-3-24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壽昌橋歷史沿革

壽昌橋始建於南宋。 [3] 
2006年,維修時對壽昌橋表面覆土進行了清理,現橋長約50米,而從南北兩端的如意石的距離判斷,壽昌橋原長32.85米。 [2] 

壽昌橋主要格局

壽昌橋南北走向,為單孔實腹圓弧石拱橋,現橋長約50米(原橋長32.85米)、高9.45米、淨跨17.4米、矢高7.16米、橋基寬4.25米、橋頂面寬2.74米,自下而上逐層收分。橋面平面的處理也別具匠心,橋頂面與橋堍坡腳也是自下而上收分,形成雙曲的平面,在橋面兩端與地面結合部位稍稍反曲。 [2] 
壽昌橋 壽昌橋

壽昌橋主要建築

  • 綜述
壽昌橋,又名上渚橋、啞子橋,拱券部分未見大修痕跡,後期改動較大的是橋面坡度的調整。由於該橋拱券矢高較大,原橋面坡度較陡,後人延長橋面減緩坡度。南北端引橋部分現已埋入地下,橋上構件佛教意識濃郁,如望柱頭飾蓮花瓣,護欄鑿成須彌座都滲透佛家禪説。橋欄用整石製作,橋額雙鈎楷書“壽昌”橋名。 [2]  [3] 
壽昌橋
  • 橋面
壽昌橋橋面由兩條與橋身平行的側石和與之垂直的石板或踏步鋪設而成。側石外沿設欄板望柱,內鑿防滑凸稜,其兩端外側鐫刻圭腳紋樣。橋面中部因弧度較平緩,不設踏步,其兩側為緩坡台階,以供上下。橋欄須彌座式,用整石製作,造型簡潔面厚重:間置覆蓮式望柱,柱身方形。橋正中兩側刻有雙鈎楷書“壽昌”兩字橋名。拱券石與橋面側石之間的條石浮雕乳丁紋和捲雲紋(暫稱為仰天石),為江南宋橋常見的裝飾紋樣。 [2] 
  • 橋拱
壽昌橋橋拱園弧形採用分節並列砌置,橋拱券為十一節分節並列砌築,無伏券。橋身兩側山花牆自下而上逐漸疊澀收分,牆體對稱設置兩個長系石樑和一個由明柱與鰲頭石樑構成的間壁,將左右兩側相對的拱牆互相拉住,拱牆被分割成兩塊,減少了拱牆厚度,增加了橋的整體性和穩定性。拱券底寬3.71米、頂寬2.74米,自下而上收分接近1米,使拱券壓力減少,推力增大,在儘可能增大跨度的同時,減少了橋的通高,使橋面平弧以便於人及車輛上下。 [2] 
  • 橋身
壽昌橋橋身金剛牆用塊石錯縫順砌,逐層收分。橋身兩側四面有楹聯石,楹聯石上端由橫貫橋身的整頭石(有的稱長系石)緊壓,使之形成框架,強化了牆身上下左右間的聯繫。這種橫貫橋身的鰲頭石全橋共用六根。出露橋身的部分(鰲頭石)成為橋的裝飾。在拱券項端直至金剛牆兩端的上面,由壓券石頂貫穿整橋,幫助拱券承載了一定的力。壓券石之上有仰天石,其上置欄板。

壽昌橋文物價值

壽昌橋結構科學、造型優美、裝飾古樸、保存較好,是浙北杭嘉湖乃至長江三角地區已發現的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單孔石拱橋。整橋石材採用當地的武康石,紫褐色的橋身青滕纏繞如長虹飲澗,具有較高的文物古建築價值。整橋主體結構完整,基本保持南宋時期的原貌,體現古代江南水網地區拱橋特色和建橋技術的高超水平,是研究宋代石拱橋的珍貴實物例證。 [2]  [3] 

壽昌橋保護措施

1989年,壽昌橋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06年5月25日,壽昌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壽昌橋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壽昌橋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街道二都村。 [3] 
  • 交通信息
乘坐德清縣內公共交通德清105路至嶺窯站下車,步行240米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