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壽平竹

鎖定
董壽平墨竹圖,現代名畫。這幅《墨竹圖》雖然屬於紈扇類小品,但每—筆都是那樣沉穩紮實,沒有絲毫的擾豫馬虎。即使是淡墨勾勒的竹梢,也是挺拔勁健,英姿勃發。起筆行筆,儼然是在寫字。董壽平畫竹,是對趙孟頫説的“寫竹還須八法通”最好的詮釋。美術界稱董壽平的竹子為“壽平竹”。
中文名
壽平竹
出    處
《墨竹圖》
作    者
董壽平
讀    音
shou ping zhu

壽平竹基本解釋

詞目:壽平竹
拼音:shou ping zhu

壽平竹壽平竹特點

壽平竹 壽平竹
董老畫竹時行筆如飛,縱跳自如,一氣呵成。一般先用濃墨畫出數叢竹葉。稍幹後用淡墨畫出竹竿。畫竿時在筆端凝聚適量水分,一側着墨稍重,一側稍輕。一筆過去,則自然顯出竹竿的圓形,富有立體感。他畫嫩枝稍時,似有彈性,纖而不弱,柔而不軟,勁而不硬,剛而不僵,顯出遒勁的筆力。近看穿插有序,遠看大氣凜然,墨色淋漓,章法自然。竹子在風、晴、雨、雪中的各種姿態,在他筆下表現得維妙維肖。風中之竹,迎風搖曳,姿態阿娜,婆娑起舞;晴日之竹,枝葉挺拔,疏落有致,欣欣向榮,筆墨中有歡欣感;雨中之竹,枝梢低垂,葉片下偃,蒼翠欲滴;雪中之竹,枝葉下垂,再用大筆着淡墨襯出背景,在枝葉上留出空白以為積雪,似有寒氣襲人,表現出竹子傲雪不屈的性格。

壽平竹名家評價

啓功先生道出其中奧妙:“我常在董老的墨竹作品前近看遠看,總覺得他畫的枝枝葉葉都是書法的點劃,而整體卻是一片活生生的竹林,他善於將書法融匯於繪畫之中。”説董是在寫竹,比説他是畫竹更為貼切。寫枝葉中鋒運筆,更體現了竹子的陽剛之美。

壽平竹自我評價

董壽平
董壽平(6張)
董壽平説:“我的竹自信是前無古人的。元以前,基本寫生,看竹畫竹。不違反竹子規律。明人還有元人遺風,至清朝到石濤開始變化。我這接近於石濤。鄭板橋的俗。 乾隆時代,畫竹的多,那竹不耐看。鄭板橋的不厚,聰明秀麗,但裏邊沒有霸氣。石濤的可以,他生活並不太多,但他是用寫字的方法來畫竹。我把竹子變形了, 完全用寫字的方法。變形這就是一種抽象。這種估計並不跟人説,我自己心中有數,別人知道的少。如果分的太清楚了。色階距離太遠了,兩個就離了。距離太近了,兩個又合了,成了一個了。這個時候就在用筆上。
“一葉竹,《世説新語》:以少許勝人多許。這是中國的畫論。蘇軾,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做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周公孔子一套下來的。梅道人畫一葉竹,我這好幾葉,不及他就在這裏。竹葉就象個字。我要教的時候, 就説你就去看竹子。我看畫譜,心裏認識到這是固定的,公式化。臨書法也一樣,我就是看它的特色。我不管人家,要臨一輩子都可以。我哪一個也看,哪一個也不想臨。為什麼出不來, 為什麼要鑽,這很難講。見得多就不侷限了,還是要見得多。 啓功在我那序裏最有道理。從古以來,鄭板橋那算不得什麼了。我和誰的也對不上口,原因是誰的也沒臨。 沒受歷史的侷限。得與失全得知道,見賢思齊,就這道理。學東西,什麼都要看,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知道。通過你自己的思想意識,認識,有你自己的體系。 構成你自己的體系,思想始終一貫。把古來這些人都貫穿到一起,然後又全都放開。你不承認神經是你的,手是你的,怎麼能叫他們束縛住?當然他那好的你是要學。 學了叫人不認識你是學誰的。
中國青年出版社胡守文社長説西方人對東方文化比較神秘, 董答)“就是一個天人合一。我那張一葉竹,叫我再怎麼畫也畫不出來。再畫可能比它好,也許再畫一百張也不如那張。什麼作用?這個西方人沒有的,就是天籟。天籟到什麼程度?天人之際,這個分際很難。天人之際,什麼是天,什麼是人,記住句普通的話:得心應手。人不可能是機械的,熟了以後,得心應手。取材如何,那就是技術了。現在人看不上,我也不要求人看上。活了一輩子的人,我是中國人。我應該做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當然我這中國人不是國家主義,而是認為世界上比較文化方面説,中國文化比其他民族的文化有其特色和燦爛之處。中國文化最要緊的是天地人關係,這是從前不許説的,所以我就只好不説了。”
“如果畫竹,調查竹子品類,是《李息齋畫譜》。植物的分類學是《植物名實圖考》。【注6】竹子就無所謂,太多。我畫的竹子不是固定的什麼竹子,我畫的什麼東西也是還得概括, 概括品類,我畫的竹子那一種也不是,但象竹子。我不是寫實的。寫生跟寫實是兩回事。就是要了解物理、物情、物態。什麼情況之下它是什麼情,什麼感情,什麼姿態。 最後這東西配合,跟什麼配合到一塊好,是這麼來的。
“有的畫筆畫到這兒,就肥了,筆肚了,不是筆尖了,下筆輕,到這筆就側了,以後到這兒筆鋒就連起來了。這樣子筆肚用不着了,所以看起來風韻是秀氣,但骨力,入紙的壓度淺。速度運筆是速度,往紙上是壓度。這兩個要相稱。無論畫竹子還是畫什麼東西都是一樣,不論畫什東西全是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