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壺口鄉

鎖定
壺口鄉地處陝西省宜川縣東部塬區,黃河壺口瀑布前沿,東臨黃河與山西吉縣隔河相望,西靠秋林鎮,南隔仕望河與秋林鎮鹿川管理區接壤,北與高柏鄉毗鄰。總面積124.9平方公里。全鄉以安樂山為制高點,溝梁坡峁呈傘狀向四周輻射分佈,地形複雜,地貌支離破碎,屬典型的殘塬溝壑區域,氣候乾旱多風,降雨量低而不均。
2011年,撤高柏鄉、壺口鄉合併設壺口鎮。 [1] 
中文名
壺口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宜川縣
地理位置
陝西省宜川縣東部
面    積
總面積124.9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
九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
電話區號
0911
郵政編碼
716200
氣候條件
乾旱多風,降雨量低而不均
人口數量
4075人
著名景點
黃河壺口瀑布

壺口鄉鄉鎮概況

全鄉轄九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40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共有1058户4075口人,農耕地5.4萬畝(以坡地為主佔80%),退耕還林4.8萬餘畝。

壺口鄉風景旅遊

壺口鄉因黃河壺口瀑布而得名,距鄉政府所在地6.5公里的黃河壺口瀑布是我國第二大瀑布。《水經注》記載:“禹治水,壺口始”。傳説公元前二一四零年禹治水,鑿石導河之處。此處景象十分壯觀,黃河水從北而來,由400米寬,收縮到50米寬,突然跌入40米深的峽谷,勢如奔馬,聲如炮轟雷鳴,其形如巨壺沸騰。每遇日出,彩虹飛舞,五光十色,景象絢麗,是全國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歷代墨客遊覽壺口留下許多詩篇。明代詩人詠道:“源出崑崙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桃浪雨飛翻海市,三鼓鯨麟敢負舟;鱉頭未可尋常釣,除是羽仙明月鈎”。壺口面目煥然一新,巍巍黃河公路大橋東西飛架,新增了亭閣棧道等遊覽設備,吸引了更多遊客,壺口瀑布已名揚天下。

壺口鄉地方特產

壺口鄉因其獨特名產壺口酥梨而著稱,經過歷屆鄉黨委、政府領導和廣大羣眾的努力,使原生長安徽的碭山梨成為該鄉的一大特色產業。壺口酥梨產業開發二十多年來,面積逐漸擴大,產量逐年上升,產業開發已初具規模。隨着管理的科學化,該梨越來越呈現出果色亮麗,果皮細嫩,果肉酥脆,汁多味甜等優點,美稱為壺口酥梨。在省歷屆品評會上名列前茅,壺口酥梨以其美的外觀,極高的含糖量,細膩的果肉,酥脆的果肉,贏得了中外遊者和廣大客商的喜歡。壺口酥梨已香飄省內外。
根據縣委、縣政府調整產業,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的部署安排,壺口鄉大力發展梨果產業,當前總面積達17295畝,其中壺口酥梨11000 畝,蘋果6295 畝,梨果已成為當地農民脱貧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

壺口鄉社會事業

壺口鄉民間藝術的代表壺口鬥鼓,經過兩年多的深度挖掘,已經初現魅力,先後多次於省內外成功演出,深受觀眾和各界好評。已經成為壺口着力發展的一項文化產業。
建國五十多年來,壺口四千多兒女在黨的領導下,以自己的勤勞智慧,改變了昔日閉塞落後的貧窮面貌,實現了鄉通油路,户户通電,村村開通了電話,普及了電視,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2006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9元,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以內。當前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廣大幹部羣眾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梨果富民,旅遊強鄉”的經濟發展戰略,全力以赴發展梨果,開發鬥鼓文化,使壺口人們由温飽向小康社會大步邁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