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氏土司衙署

鎖定
位於廣西忻城縣城關鎮翠屏山北麓,距柳州市117公里,是中國境內唯一保存得最完整的壯族土司建築物,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莫氏土司衙署
位    置
廣西忻城縣城關鎮翠屏山北麓
建築面積
40000 m²
總面積
38.9萬平方米

莫氏土司衙署建築介紹

忻城縣莫土司衙署始建於明萬曆十年,196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是全國乃至亞洲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築之一,被譽為“壯鄉故宮”,是研究我國土司典章制度重要的事物例證。
莫土司衙署的東側不遠處,為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三清觀”(後稱“三界廟”),內供“三界公”,為傳説中的壯族藥醫,現在基本保存完整。對土司文化的挖掘、研究,是保護中華民族文化及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莫氏土司衙署 莫氏土司衙署
土司是指元、明、清各朝在少數民族地區授予少數民族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該族人民的制度。也指被授予該官職的人。

莫氏土司衙署建設歷程

忻城莫氏土司,始祖莫保系永定(今宜州市)壯族人。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年),被授予宜山(今宜州市)八仙屯千户職。明洪武(1368一1398年)初年,莫保被罷官,遂率子孫及親丁,徙居忻城境。
永樂二年(1404年)忻城陳公宣領導忻城壯瑤農民起義,攻縣治,燒官署,縣宰蘇寬棄城而逃,莫保玄孫莫敬城參加鎮壓,被推舉為土官。於是縣有二令,土流合治,但權不相統,流官握空印,每年春冬到縣視事兩次而已,餘時僦居府城。
弘治九年(1496年),忻城縣降為土縣。從此,莫氏土官獲世襲,一統忻城天下。莫氏土司歷明、清兩朝,至第十九任土官莫繩武因“縱匪殃民,世濟其惡”,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被撤,其子孫永不準再行請襲。
莫氏土司將全縣大部分土地據為已有;政治上,實行獨裁統治;軍事上,養兵曾達1000人,鎮壓農民起義。
莫氏土司統治期間,建思練官房作勸農停車所;積極發展壯錦生產;修山隘、開鄉道、架橋樑,鼓勵農民發展私有經濟;創辦義學,注意發展經濟和文化。
忻城莫氏土司衙門由土司衙門、祠堂、官邸、大夫第等建築羣組成,總面積38.9萬平方米,其中建築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司建築,被譽為“壯鄉故宮”。
從元朝末期至清光緒32年(1906年),莫氏世襲土司統治忻城470多年。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第
八任土官莫鎮威始建土司衙門,成為衙署主體建築。以後,歷任土司先後拓建附屬建築,形成規模宏大的土司建築羣。衙署建成後,幾經兵滅,部分建築先後被毀。
解放以後,得到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多次撥款維修。1963年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莫氏土司衙署現狀

衙署建築皆磚木結構,具有中原古典宮廷建築的特點:氣勢宏大、格調典雅、古色古香。
特別是那深幽的殿堂,精製的屋脊翹角、鏤空花窗、浮雕圖案,更具濃郁的民族特色,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是研究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寶物材料。其館藏文物有石器、金器、骨器、銅器、織錦等近千件,其中石鏟、土司、金器、瓷器等為稀世珍品。
莫氏土司衙署
莫氏土司衙署(5張)
電影、電視工作者利用這塊寶地,拍攝了《流亡大學》、《石達開》、 《 劉三姐》等十八部影視作品。 1992年,莫土司衙署正式對外開放,遊客、學者、外賓紛至沓來,它成了桂中游覽勝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