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壩上莜麪

鎖定
壩上莜麪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屬於河北菜。被譽為口外之寶中的第一寶。莜麪是由莜麥加工而成。莜麥,亦稱“裸燕麥”,俗稱“油麥”,是一年生草本作物。原產於中亞地區,最先引進歐洲大陸,爾後被我國引進,種植於西北、華北北部、內蒙古等地,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光緒二十八年頒佈開墾蒙署令,流民遷入此地,莜麥從此在壩上落户。莜麥耐寒性強,非常適合壩上的冷涼氣候。
中文名
壩上莜麪
是否含防腐劑
主要營養成分
秸行稈和麩殼
主要食用功效
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十分耐餓
所屬類別
河北菜

壩上莜麪莜麪簡介

壩上莜麪 壩上莜麪
莜麥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秸行稈和麩殼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B,是牲畜的上等飼料,還可用於造紙。莜麥面可食用或做飼料。蛋白質平均含量達15%,比白麪高51%,比稻米高93%,比米高54%,比玉米高68%;脂肪含量居各種糧食之首,平均達8.5%,是麪粉的4.5倍,是稻米的6倍;鈣磷含量亦很高,每百克莜麪含鈣58毫克,比麪粉多20毫克,比稻米多50毫克;含磷312毫克,比麪粉多53毫克,比稻米多208毫克。
莜麪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十分耐餓。口外廣為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四十里莜麪,三十里糕,二十里豆麪餓斷腰。”説的是人們吃了莜麪,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豆麪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這裏的人們對莜麪特別鍾愛,奉為至寶。莜麪窩窩、莜麪魚魚成為張家口獨特的風味食品。 [1] 

壩上莜麪莜麪吃法

壩上莜麪魚子 壩上莜麪魚子
莜麥在壩上地區的種植相當普遍,因此莜麪也就成為壩上地區人們的日常食物之一。主要食用方法有:蒸(窩子、芋子)、炒。 將莜麪用開水和成(最好用壩上的水),揪成小麪筋兒,用大拇指在小石板上搓成卷,放在籠屜上蒸熟。裝盤後再澆上調好的滷汁即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