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壩(bà),為漢語一級字 [1]  [3]  ,部首為土部,是由兩個漢字簡化而來—垻和壩。
垻和壩,二字本為正異體字關係。垻為正,壩為俗。二字可見於遼宋時期。字義有平地義或截住河流的建築物。後世作了相應分工,俗字“壩”表建築物義,而正字“垻”僅表平地義。
今簡化字用回正字“垻”,並簡化作“壩”。
中文名
拼    音
注    音
ㄅㄚˋ
繁    體
總筆畫
7
部    首
五    筆
FMY
倉    頡
GBO
鄭    碼
BLO
字    級
一級(0629) [1] 
造字法
形聲:從土、貝聲 [2] 

文字源流

垻和壩

“垻”本正字,“壩”為俗字。遼代《龍龕手鑑.土部》雲:“垻,必嫁反。蜀人胃(謂)平川為平垻。”
明代《正字通.土部》更詳雲:“垻,必架切。音霸。障水堰。今謂堰埭曰垻。俗作壩。” 然則,「垻」本正字,有「障水堰」、「平川」之義。「壩」反是其俗字。然至後世,於“障水堰”一義常用俗字“壩”表示,正字“垻”僅限於“平地義”中,
今簡化字用回正字“垻”,並簡化作“壩”。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壩bà
⒈ 截住河流的構築物:攔河壩。堤壩。 [3] 
⒉ 河工險要處、鞏固堤防的構築物。
⒊ 平地(多用於地名):雁門壩(在中國四川省)。
⒋ (方言),沙灘,沙洲。
基本詞義
◎ 壩bà
〈名〉
(1) (形聲。從土,霸聲。本義:堤壩) [3] 
(2) 截河攔水的堤堰。堤壩 [dam]
其河自西壩至東壩十六里有餘。——單鍔《吳中水利書》
(3) 又如:丁壩;壩埽;順壩
(4) 堤岸 [dyke;embankment]。如:壩田(堤岸旁邊的田地);壩地(在山溝裏打壩,攔流土而淤成的農田)
(5) 平地 [flatland;plain]
君家水茄白銀色,殊勝壩裏紫彭亨。——黃庭堅《謝楊履道》
(6) 又如:壩子(中國西南地區稱平地或平原);坪壩;曬壩 [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集韻》必駕切,音霸。堰也。 [3]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pɑ˥˧
粵語 baa3潮州話 ba3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