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墳(拼音:fé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最早見於《説文》。本義是墳墓,特指在墳墓上封土成丘。引申為堤岸、高地、高大等。
基本信息欄來源: [2] 
中文名
拼    音
fén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fyy
倉    頡
gyk
鄭    碼
bso
字    級
一級字
注    音
ㄈㄣˊ
平水韻部
平聲十二文 [3] 
總筆畫
7
四角號碼
40140
統一碼
575F
結    構
左右結構
造字法
形聲字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圖 字源演變圖
形聲字。從土,賁聲。古今字形變化不離隸變的一般規律,由曲線變為平直線,由斷筆變為連筆。“墳”為“墳”的簡化字,從土,文聲,與一般從“賁”之字類推簡化為“賁” (如“憤”簡化為“憤”)不同。“墳”的本義是墳墓,特指在墳墓上封土成丘。《説文》:“墳,墓也。”段玉裁注:“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為平處,墳為高處。”《禮記·檀弓上》:“古者墓而不墳。”因封土成丘,引申為堤岸、高地、高大等。讀fèn,指肥土。《書·禹貢》:“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墳,孔傳:“馬雲有膏肥也。” [4]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fén
名詞
堤岸;水邊高地。
embankment;highland
《詩·周南·汝墳》:“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孔穎達疏:“墳,大防。”
楚辭·九章·哀郢》:“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朱熹集註:“水中高者曰墳,《詩》‘汝墳’是也。”
南朝宋謝惠連《西陵遇風獻康樂》詩:“零雨潤墳澤,落雪灑林丘。”

墓之封土隆起者。後泛指墳墓。
grave
禮記·檀弓上》:“古者墓而不墳。”
鄭玄注:“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古,謂殷時也。土之高者曰墳。”
唐温庭筠《過陳琳墓》詩:“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元趙孟俯《嶽鄂王墓》詩:“鄂王墳下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沈從文《從文自傳·我的家庭》:“我四五歲時,還曾回到黃羅集鄉下去那個墳前磕過頭。”

三墳的簡稱。亦以泛稱古代的典籍。
ancient classics
晉潘尼《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之一:“顯允陸生,於今鮮儔。振鱗南海,濯翼清流。婆娑翰林,容與《墳》《丘》。”
清王韜《〈蘅花館詩錄〉自序》:“餘足不出里巷,目不睹邱墳,所與交接者,又絕少當今通人名士,方弇鄙自愧,何敢言詩?”

姓。



動詞
築墳。
mound;bury
唐韓愈《故貝州司法參軍李君墓誌銘》:“壙於丁巳,墳於九月辛酉,窆於丁卯。”

劃分。
divide
楚辭·天問》:“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王夫之通釋:“洪泉,洪水。窴,與填通,塞也。九則,九州田賦九等之式。墳,分也。言禹平水土,定則壤,用何道也,順其理而已。”

形容詞
大。
big
周禮·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
鄭玄注:“故書墳為蕡。鄭司農雲:蕡燭,麻燭也。玄謂:墳,大也。樹於門外曰大燭,於門內曰庭燎,皆所以照眾為明。”
墳燭、墳首、墳倉
順從貌。
obedient
管子·君臣下》:“治斧鉞者不敢讓刑,治軒冕者不敢讓賞,墳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實,義禮明也。”
戴望注:“墳,順貌。或刑賞之,莫敢違逆。若子之從父,家之從長。如此者,禮義明故也。”

fèn
形容詞
土質肥沃。

《書·禹貢》:“厥土黑墳。”
陸德明釋文引馬融雲:“有膏肥也。”
晉潘岳《藉田賦》:“沃野墳腴,膏壤平砥。”
清戴名世《記紅苗事》:“沃土黑墳,種粳稻絕美,餘惟種黍稷麻菽。”

動詞
高起。

國語·晉語二》:“公至,召申公獻。公祭之地,地墳。”
韋昭注:“墳,起也。”
宋蘇軾《東坡志林·先夫人不許發藏》:“其後某官於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積;雪晴,地墳起數寸。”
魯迅《墳·人之歷史》:“特動植之遭開闢,非止一回,每開闢前,必有大變,水轉成陸,海墳為山。”

(參考資料: [5]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墓也。從土賁聲。符分切〖注〗𡏶,古文。 [6] 

説文解字注

墓也。
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為平處。墳為高處。故檀弓孔子曰。古者墓而不墳。邯鄲淳孝女曹娥碑曰。丘墓起墳。鄭注禮記曰。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土之高者曰墳。此其別也。方言曰。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培。或謂之堬。或謂之埰。或謂之埌。或謂之壠。自關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塿。大者謂之丘。此又別國方言之不同也。墳之義多引申叚借用之。如厥土黑墳。公置之地、地墳。此引申之用也。如遵彼汝墳。借墳為坋。周禮墳衍。借墳為濆也。
從土。賁聲。
符分切。十三部。 [7]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汾。《説文》:墓也。《禮·檀弓》:古者墓而不墳。注:土之高者曰墳。《衡山志》:楚靈王之世,衡山崩而祝融之墳壞,中有營丘九頭圖。張衡《思𤣥賦》賭有黎之圮墳。注:有黎,祝融也。
又水涯曰墳,大防也,所以扞水。《詩傳》:辛受無道,商人慕文王而歸之,賦《汝墳》。
又《白虎通》:三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始也。孔安國《尚書序》: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左傳·昭十三年》:左史倚相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又大也。《周禮·秋官》:司烜氏共墳燭。
又與羵同。《魯語》:土之怪曰墳羊。
又《廣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𠀤音憤。土膏肥也。《書·禹貢》白墳、黑墳、赤埴墳。見土字注。
又《集韻》部本切。音笨。土沸起也。《左傳·僖四年》:公祭地地墳。 [8]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字形對比圖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圖 書寫演示圖

書法欣賞

隸書 隸書
(書法來源: [9] 

音韻彙集

字頭
韻書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合口
全濁
符分切/房吻切
bʰjuən
上聲

合口
全濁
房吻切/符分切
bʰjuən
韻略

平聲





符分切


上聲





房吻切

增韻

平聲





符分切


上聲





房吻切

中原音韻

陽平
真文



全清

fu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林奔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濁
符分切
vən

上聲


全濁
房吻切
vən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八賓稟嬪𤲃






(音韻資料來源: [10-11] 

方言集匯

◎ 贛語:fun2
◎ 粵語:fan4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6-22]
  • 2.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22]
  • 3.    平水韻 十二文 墳  .搜韻[引用日期2020-06-23]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194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第2955頁 第2卷 1211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978
  • 7.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769
  •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71-172
  • 9.    墳的書法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8-12]
  • 10.    墳-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23]
  • 11.    墳-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6-23]
  • 12.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12-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