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魚

(十腕目烏賊科動物)

鎖定
墨魚是温帶和亞熱帶、熱帶海域的軟體動物,當遇到敵人時會噴射墨汁逃生,趁渾濁污水而伺機離開。它的皮膚中有色素小囊,會隨其情緒變化而改變顏色和大小。春末交配,並把受精卵產在木片或海上待孵化成小墨魚。分佈於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台灣及中國香港地區 [1] 
中文名
墨魚
外文名
cuttloefish
別    名
烏賊魚、墨斗魚、目魚烏鰂、花枝等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頭足綱
亞    綱
蛸亞綱
十腕目
烏賊科
分佈區域
中國、朝鮮、日本及歐洲各沿海

墨魚簡介

墨魚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軟體動物,之所以與普通的貝類不像,有其生存的演變過程。常見的貝類,由於揹着重重的貝殼,或埋棲在灘塗裏,或匍匐在岩礁上,或用足絲附着於固着物上,守株待兔式地濾食着細小的浮游動植物,活動範圍很小,移動速度很慢;而墨魚為了主動出擊掠取高營養食物,需要更大的活動空間,因而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外型有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適應游泳,它的身體漸呈卵圓形、腹背扁;貝殼退化成一個石灰質的小舟板,被越來越發達的外套膜所包裹,形成胴部;作快速運動時,沒有魚類尾鰭的擺動功能,就利用液壓原理,把吸進的水經嘴巴噴射出一道水柱,藉以推動身體前進,瞬間遊動速度可超過普通魚類;特別是遇到敵害時,不但象火箭似地作反向逃離運動,還會施放“煙幕彈”,從墨囊裏噴出“墨汁”,製造屏障,迷惑對方,然後逃之夭夭;並且,“墨汁”中含有毒素,可以用來麻痹敵害,起到較強的禦敵效果 [2] 
不過,這種“墨汁”需要儲積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墨魚非到萬分危急時刻,是不肯輕易噴放“墨汁”的。平時,墨魚在漫遊時,一般靠兩側肉翼和頭部腕足作正向運動,它既是“雙向運動者”,又是“反向短跑健將” [2] 
墨魚 墨魚
由於它像魚類一樣游泳,且腹腔裏藏有墨囊,所以沿海漁民把它叫做“墨魚”,這是它的俗名;而它在分類學上歸於貝類,是有科學依據的。貝類的基本結構是:身體柔軟,不分節或假分節,通常由頭部、足部、軀幹部(內臟囊)、外套膜、貝殼五部分組成;除瓣鰓綱外,口腔內有顎片和齒舌;神經系統包括神經節、神經索和一個圍繞食道的神經環;體腔退縮為圍心腔 [2] 

墨魚形態特徵

頭部發達,有一對大眼,頭頂是口腔,口的周圍有八條腕和兩條較長的觸腕,在腕的前端各有四行吸盤,觸腕上的吸盤更多。由於皮下有很多能伸縮的色素細胞,故身體顏色可以隨時變化。體內墨囊發達,遇敵時即可放出墨汁逃走 [3] 
體寬短,多呈盾形。肉鰭為周鰭型。腕吸盤4行,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觸腕穗吸盤4~20行。不具發光器。閉鎖槽略呈耳形。內殼發達,石灰質,近橢圓形 [4] 
頭位於體前端,呈球形,其頂端為口,四周圍有口膜,外圍有5對腕;頭兩有一對發達的眼,構造複雜;腕10條,左右對稱排列 [5] 

墨魚生活習性

墨魚生長在外海或海灣與外海的交界處,棲息於有隱蔽物和最少有20米水深以下的環境,如海草或岩石等。墨囊特別發達,遇敵時,能噴出黑褐色的汁液以混亂敵人的視線而逃走 [6] 
雌墨魚壽命很短,只約有一年,終其一生產卵1次,300~500顆,產完卵後隨即死亡,由雄墨魚負責照顧下一代。雌墨魚會徘徊在6~7米深的珊瑚礁,尋找安全可靠的產卵地點後,才從嘴裏把白色的卵粒吐到頭部的觸手上,再把觸手縮起變小,方便伸進珊瑚孔裏,才把受精卵放進去;不過這樣的動作,往往會讓它們的身體受到傷害。為了繁殖下一代,墨魚優先考慮的是產房的安全性,所以會在珊瑚礁四周觀察一段時間,精挑細選後,才會安心地把卵放進珊瑚裏 [6] 
墨魚的盛產期為農曆五月至八月尾,其時墨魚已成長,海域的大型墨魚會大增,平均長度為5~8寸,甚至有長達20寸的大墨魚 [6] 

墨魚分佈範圍

生活在高鹽温暖的海洋中,近海、遠洋,水層、海底均有分佈。分佈於我國沿海地區 [7] 

墨魚捕撈季節

全國沿海的捕獲季節南早北晚,舟山捕獲時節為5~6月 [8] 

墨魚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墨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79 千卡
蛋白質 16.2 g
脂肪 1 g
膽固醇 112 mg
飽和脂肪酸 0.1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1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0.1 g
碳水化合物 1 g
葉酸 16 μg
372 mg
30 mg
387 mg
354 mg
90 mg
6 mg
1.73 mg
維生素A 113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1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91 mg
煙酸(煙酰胺) 1.22 mg
維生素B6 0.15 mg
維生素B12 3 μ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5.3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袁仲安編著,海鮮採購食用圖鑑,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09,第159頁
  • 2.    王燁主編,海洋知識百科,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03,第69頁~第70頁
  • 3.    張斌著,世界觀賞魚,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02月第1版,第413頁
  • 4.    鄭小東,曲學存,曾曉起,李琪主編,中國水生貝類圖譜=Atlas of aquatic molluscs in China,青島出版社,2013.07,第525頁
  • 5.    楊建峯總策劃;甘智榮主編,水產海鮮的500種做法,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第151頁
  • 6.    鄺裕棠編著,海味採購食用圖鑑,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09,第143頁
  • 7.    胡獻國,鄭雪麗主編,《隨息居飲食譜》食養療病智慧方,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1,第255頁
  • 8.    陳永清主編,技能培訓書系 廚師操作實務,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1,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