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西哥人

(傑克·倫敦著中篇小説)

鎖定
《墨西哥人》是美國作家傑克·倫敦創作的中篇小説,發表於1913年。
這篇小説作於1911年,作品描寫一個流落在美國的十八歲的墨西哥革命者,為了祖國的革命事業,不惜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利威拉是烈士的後代,他長期忍飢受凍,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卻暗自忍受極大的菩痛和屈辱,練就一身好拳術,不斷在必要的時候換取血汗錢,獻給革命。最後,為了弄到給準備起義的工人購買槍支的鉅額資金,他蠍盡全力,以無比頑強的革命意志,戰勝了美國第一流的拳擊家。 [1] 
作品名稱
墨西哥人
外文名稱
The mexican
創作年代
1911年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作    者
【美】傑克·倫敦
發表時間
1913年
字    數
約13000

墨西哥人內容簡介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墨西哥在軍人獨裁者波爾菲里奧·狄亞士的統治下,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央鋭,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對獨裁統治癒加痛恨。1910年,終於爆發了震撼拉丁美洲的墨西哥革命。反動的狄亞士政權覆亡,新興的資產階級取得政權,逐步鞏固了統治地位。《墨西哥人》即以這次革命為背景,描寫了一個不滿十八歲的墨西哥青年菲力普·利威拉,在狄亞士獨裁政權的迫害下,隻身逃往美國洛杉礬,找到了流亡國外的墨西哥革命黨人,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為祖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2] 

墨西哥人創作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墨西哥正處於反動軍人波非利澳·狄亞士的殘酷統治下。他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投靠美帝國主義,出賣資源,狄亞士的反動統治導致了工農運動的不斷高漲。1910年10月,逃亡美國的自由黨人佛朗西斯科·馬德羅號召人民舉行武裝起義,全國人民立即響應,從而暴發了墨西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當時轉哆到美國的墨西哥革命志士建立了“革命委員會”,以領導國內鬥爭。狄亞士終於在1911年5月,在強大的南北兩支農民起義軍的夾攻下宣告下台。《墨西哥人》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一個短篇小説。 [3] 

墨西哥人人物介紹

利威拉
《墨西哥人》的主人公利威拉是個流浪兒,他有一段很悲慘的遭遇。然而,小説在開頭並沒有花費筆墨介紹主人公的身世,而是直接讓他進入行動,通過他的動作、言語、表情以及周圍人對他的評論,把他的生動形象逐步展現在讀者面前。
傑克·倫敦沒有采用一般的方法來“解釋”。而是運用了我們在電影鏡頭裏所常見的“切出”、“切入”手法,把小説主人公從“委員會”一下於帶到轟動全場的拳擊比賽場中。讀者這才撥開迷霧,豁然開朗。原來,利威拉的父母都是忠誠的墨西哥革命者,在一次大屠殺中,雙雙慘死在狄亞士獨裁政權的屠刀下。利威技僥倖得以脱身。跑到洛杉磯,為了餬口,便“到訓練場裏給別人當工具”,逐漸練就了他拳擊的技巧。
自從加入“委員會”後,“他才為錢去鬥爭。才發現這種錢容易撈”,不斷用自己血汗掙來的錢捐獻給革命。父母的慘死給利威拉幼小的心靈投下了巨大的陰影,過度的悲哀早已轉化成強烈的復仇願望。然而,殘酷無情的現實又迫使他不得不把復仇的願望深深埋藏於心底。這獨特的個人道遇和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便鑄造出這獨特的利威拉的“冷’和“狠”。誠然,“冷”和“狠”既是利威拉的外表特徵,又是他獨具的堅韌、頑強、冷靜個性的註解。這一點在拳擊比賽場面中,顯示得尤為充分。 [2] 
拳擊比賽是這篇小説的高潮。作者用了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來細緻描述這場緊張激烈的爭鬥,目的並非單純追求情節的生動,主要還是為了深化主人公的形象。進一步挖掘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作者十分懂得,“對比”和“映襯”是突現主人公性格特徵的重要途徑。因此,他先用對比手法寫出利威拉和他的對手——拳王丹尼之間的種種懸殊,以造成丹尼穩操勝券的印象:一個是那樣高大魁梧、威名顯赫的拳場名將,觀眾對他的出場就歡呼了足足五分鐘;另一個則是默默無聞的墨西哥“黑小子”,在觀眾眼裏,“他不過是牽來讓碩大的丹尼親手宰割的羔羊”。然後,通過前幾個回合的比賽,仍然寫丹尼的鋭不可當,“他的拳頭好象轉得飛快”,利威拉則被他打得暈頭轉向,險險乎敗下陣來。及至最後,“利威撿的左拳突然向他右面死命一擊,好象把他從半空中打了下來”,整個戰局才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在最後幾個回合的搏鬥中,作者又多次描寫丹尼的老奸巨猾、瘋狂反撲,都是一一從反面襯托利威垃沉着、機智、勇猛頑強的性格。 [2] 

墨西哥人作品鑑賞

墨西哥人作品主題

在描寫墨西哥革命青年的《墨西哥人》中,傑克·倫敦出色地刻畫了利威拉這個“血管裏流着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血液的”小夥子。為了推翻狄亞士反動政權,這個踏着革命先烈的、包括他父母的血跡前進的志士,不聲不響地為革命工作,絲毫不計較個人安危;他在革命的緊要關頭,為了給革命事業提供資金,沉着、勇敢、機智地擊敗了美國的第一流拳擊手。在美國短篇小説中,以這樣力透紙背的筆墨刻畫無名的革命志士的剛強意志的作品是不多見的。 [4] 
傑克·倫敦通過這篇小説,表達了他對墨西哥人民反抗獨裁政權的革命鬥爭的支持和同情,同時也對美國資產階級社會的種族歧視表示了厭惡和遣責。 [2] 

墨西哥人藝術特色

小説的藝術特色在於幾乎沒有寫人物的語言,而主要是通過人物的眼神和行動來刻劃主人公外表沉默,內心火熱,頑強、英勇勝於常人的性格。利威拉對階級敵人的深仇大恨,時刻反映在他那雙“充滿深刻的仇恨”,“發出冷冷的寒光”的眼睛裏。為了革命,他默默地甘當燒火、擦地板的清掃夫,他出色地完成了南下任務,他半夜裏用拳賽後譽傷的,腫脹的手指在排字。作者還別具匠心地把人物性格放在緊張、殘酷、揪人心肺的拳擊比賽中來表現。他的堅毅,他的鎮靜,他那強大的精神力量,和他那感人至深的崇高的內心世界,在這場殊死搏鬥中,被揭示得非常充分。作者揮灑自如,以滿腔的革命激情,給讀者塑造了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墨西哥青年革命者的形象。 [1] 

墨西哥人作品影響

《墨西哥人》曾受到列寧的稱讚 [5]  。2007年,《墨西哥人》被北京人藝實驗劇場改編成話劇《憤怒的拳頭》。 [6] 

墨西哥人作者簡介

傑克·倫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國小説家。生於舊金山。父親是破產農民,家境貧寒。傑克幼年時就曾以出賣體力為生,賣過報,當過童工,後來又當水手,到過日本。回國後在黃麻廠和鐵路廠做工。以後他又加入了加拿大的淘金者行列,但空手而歸,從此,埋頭寫作。他的早期作品有《野性的呼喚》(1903)、《白牙》(1906)等。1909年發表代表作、自傳體小説《馬丁·伊登》,描寫了一個出身於勞動者家庭的現實主義作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坎坷命運,對社會做了尖鋭批判。一生先後寫過150多篇短篇小説,其中優秀的有《墨西哥人》、《熱愛生命》、《在甲板的天篷底下》等。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個性,故事情節緊湊,文筆生動,有相當感染力。他成名後因經濟上的破產和家庭糾紛,精神受到嚴重打擊,於1916年11月22日自殺。 [7] 
參考資料
  • 1.    葛杏春 李自昆.外國短篇小説選: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05月第1版:第225-226頁
  • 2.    他的內心燃燒着一團火——試談《墨西哥人》的主人公 李辰民-《外國文學研究》1980年03期
  • 3.    印傳朱.一個偉大而孤獨的人——評傑克·倫敦及其《墨西哥人》[J].唐都學刊.1988年03期
  • 4.    孫杰,曉慧等編.文化素質篇之中學生必知的小説家:遠方出版社,2004.12:第223頁
  • 5.    楊仁敬著,簡明美國文學史[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07,第215頁
  • 6.    《憤怒的拳頭》展現真實拳擊賽  .搜狐新聞.20061224[引用日期2015-11-17]
  • 7.    傑克·倫敦  .易文網[引用日期20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