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脱省藤(變種)

鎖定
墨脱省藤(變種)攀援藤本,莖長40-50米。葉羽狀全裂(只見葉的中上部),頂端不具纖鞭;羽片稍整齊排列於葉軸兩側,互生,橢圓狀披針形,上部的長26-30釐米,寬3-5(-6.5)釐米,基部狹而多皺摺,先端漸尖,具7條葉脈,幾乎所有的葉脈均同等大小,羽片先端、邊緣及兩面幾無微刺,頂部的羽片稍小,頂端2片在基部分離,葉軸上部三稜狀,無刺;葉柄及葉鞘未見。雄花序未見;雌花序(只見部分果序)二回分枝,粗壯;一級佛焰苞管狀,疏被短刺,上部稍膨大,開口截平、全緣、幹膜質,一側延伸為急尖的尖頭;分枝花序着生於佛焰苞口,長約15釐米,弓形下彎,有5-6個小果穗;二級佛焰苞管狀漏斗形,稍斜截,一側延伸為短尖頭;
中文學名
墨脱省藤(變種)
植物界
分佈區域
西藏東南部
果    期
12月

目錄

墨脱省藤(變種)形態

小果穗着生於佛焰苞口的上方,稍曲折,頂端的較長,長3-6釐米,每側有4-6個果實;總苞託着生於各自小佛焰苞的上方並貼生於上一個小佛焰苞的基部,杯狀;總苞杯狀,稍伸出於總苞託;中性花的小窠淺,半月形。雌花未見。果被梗狀;果實卵球形,長 15-18毫米,直徑約12毫米,具圓錐狀短喙,鱗片17-18縱列,中央無溝槽,暗紅褐色,邊緣及頂端具淡紅褐色流蘇狀纖毛。種子橢圓形(未成熟),表面有小瘤突,胚乳稍嚼爛狀,胚基生。果期12月。

墨脱省藤(變種)產地

產我國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850米的山地闊葉林中。模式標本採自墨脱。

墨脱省藤(變種)區別信息

藤莖可供編織藤器。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是果實鱗片17-18縱列,比原變種多2-3縱列;羽片的葉脈及邊緣、先端幾無微刺。它與紅鱗省藤 C. acanthospathus Griff.近似,但後者植株為直立狀,果實較大,鱗片15縱列,中央有溝槽而明顯不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