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松圖

鎖定
《墨松圖》是清代趙之謙創作的紙本墨筆軸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墨松圖》繪古松一株,樹幹粗大,松針茂密,旁枝與松針穿插錯落有致。 [1]  畫幅構圖飽滿,筆墨清潤蒼虯大氣,用筆一反常態,輒以篆籀即興寫之。筆墨看似清潤散淡,然線條自然穿行之致,深得遒厚靈動蒼勁之貌,內含畫境如此之壯,氣格當不輸青藤。 [2]  在圖中看不到樹根和樹梢,不是一棵完整的松樹,而是經過畫家精心藝術加工後的一段樹幹,使觀者心中的松樹更加高大、挺拔和蒼勁。 [3] 
中文名
墨松圖
作    者
趙之謙
材    質
紙本
規    格
縱176.5釐米,橫96.5釐米
創作年代
清代
畫作類型
墨筆畫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館
幅    式

墨松圖畫作內容

墨松圖 墨松圖
《墨松圖》畫一蒼勁老幹,古松粗壯的主幹自上而下貫串於畫面的中部,上不留天,下不留地,幾乎佔滿畫面。樹幹上長有疤節,樹皮如魚鱗狀:枝葉交錯穿插,有疏有密,形成蛟龍搏擊姿態,氣勢雄厚,墨氣淋漓,讓人感受到古松倔強的生命力。《墨松圖》所繪不是一棵完整的松樹,看不到樹根和樹梢,而是經過藝術加工後的一段樹幹 [3] 
《墨松圖》畫幅左方作者自題:“以篆隸書法畫松,古人多有之,茲更間以草法,意在郭熙馬遠之間。同治十一年七月,梅圃仁兄大人屬趙之謙。” [1]  鈐“趙之謙印”朱文印。 [4]  右下鈐“定光佛再世墮落,娑婆世界凡夫”圓朱印。 [2] 

墨松圖創作背景

《墨松圖》款署:“同治十一年七月,梅圃仁兄大人屬。趙之謙。”“同治十一年”是1872年,趙之謙時年44歲,是趙之謙藝術筆墨功力最為成熟和求新的年代,該畫為他中年成熟時期的作品。畫家在創作《墨松圖》時,其內在的歡愉心情還是非常暢快的。一氣呵成的筆墨氣勢,亦如青藤上人奮筆疾寫狂草一般,毫無遲滯造作之態。 [3]  [2] 

墨松圖藝術鑑賞

墨松圖主題

《墨松圖》是趙之謙以書法的筆意宋體現蒼松畫意的,即以書入畫的一件代表作。以“截枝”畫的形式,把畫家認為最能體現松木古樸蒼勁氣質,且是最美的那一部分枝幹突出地表現出來。 [3] 

墨松圖技法

《墨松圖》局部
《墨松圖》局部(2張)
《墨松圖》用魚鱗皴法及濃墨點苔畫樹幹,筆墨飽滿,不拘繩墨,具有一種奔放豪邁的風格。圖中松針、細枝繁雜交錯,但其用筆,或如隸篆,入筆沉着,起筆有力;或如行舉,揮灑率意,由此形成了不同形狀,不同質感的線條。作者用筆蒼老,墨色濃淡相間,淋漓痛快,鬱郁蒼蒼,得生機蓬勃之感。同時此畫筆墨靈活多變,把松乾的蒼健、松枝的生機充分地顯示出來。他這種大膽地用行草筆勢來畫蒼勁鬱勃的松木,墨氣酣暢淋漓,筆力縱橫捭闔。該圖雖以筆寫意,但在奔放中自有規矩,放中有收,用意十分精深。此圖以書入畫,是用書法的筆意來體現蒼松畫意的一件代表作。書法用魏碑,筆畫如曲鐵,勁健有力,與圖中古松相得益彰。 [3] 

墨松圖作品評價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繪畫組組長袁傑:據畫家自題,此圖參用了篆、隸、草三體的書寫技法來描繪松樹,落筆圓渾滋厚,與作者的書法風格同一格調。樹幹、枝條、松針以草書筆法表現,秉承了文人畫豪放灑脱的傳統。畫上行書落款筆力雄健遒勁,其金石韻味與松木的畫法相映襯,意趣橫生。此幅不愧為趙之謙以金石、書法入畫的代表作。 [5] 

墨松圖作者簡介

趙之謙(1829—1884年),字益甫,號撝叔,別號悲盦等,浙江紹興人。清咸豐年間舉人,曾歷任江西鄱陽、奉新知縣。精書畫、篆刻,並工於金石之學,著有《六朝別字》《補寰宇訪碑錄》等書。其書初宗顏真卿,後專意於北碑,篆隸師鄧石如,又融化入己法,自成一家。時人評雲:“撝叔書初師顏平原,後深明包氏鈎捺抵送萬毫齊力之法,篆隸楷行一以貫之,故其書姿態百出,亦為時所推重,實乃鄧派之三變也。”趙之謙是“海派”先驅之一,其書畫不僅名重於時,而且對近現代藝壇也有影響。 [6] 
參考資料
  • 1.    國家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書畫卷[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第448頁
  • 2.    趙之謙逸筆寫“墨松”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0-03-11]
  • 3.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上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304頁
  • 4.    故宮博物院編.清代花鳥畫珍賞:紫禁城出版社,2013.11:第266頁
  • 5.    【趙之謙墨松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9-18]
  • 6.    趙之謙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