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塑化劑

鎖定
塑化劑是在工業生產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又稱增塑劑。凡是添加到聚合物材料中能使聚合物塑性增加的物質都稱為塑化劑。塑化劑的使用可以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 [1]  是一類重要的化工產品添加劑,作為助劑普遍應用於塑料製品、混凝土、泥灰、水泥、石膏、化妝品及清洗劑等材料中,特別是在聚氯乙烯塑料製品中,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提高塑料的強度,需要添加鄰苯二甲酸酯,其含量有時可達產品的50%。增塑劑的作用主要是減弱樹脂分子間的次價鍵,增加樹脂分子鍵的移動性,降低樹脂分子的結晶性,增加樹脂分子的可塑性,使其柔韌性增強,容易加工,可合法用於工業用途,廣泛存在於食品包裝、化妝品、醫療器材,以及環境水體中。例如保鮮膜、食品包裝、玩具等。 [2] 
2011年5月曝出台灣地區多家企業產品受塑化劑污染,涉及的產品有: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凍、膠囊錠狀粉狀食品、添加劑。這場非法食品添加劑釀成的食品安全危機,引起了社會對塑化劑強烈廣泛的關注。 [1] 
中文名
塑化劑
外文名
plasticizer
別    名
增塑劑
水溶性
難溶於水
應    用
食品包裝、混凝土減水劑等
危險性描述
干擾人體內分泌,影響生殖系統發育
歸    類
高分子材料助劑
功    能
使柔韌性增強,容易加工
種    類
DEHP、DIBP、DBP、DOP等

塑化劑簡介

鄰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簡稱PAEs,別名酞酸酯),是一大類脂溶性化合物,普遍用作塑膠材料的塑化劑,被確認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不得添加在食品裏。常見的有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DEP)等。 [3] 
2011年5月24日,台灣地區有關方面向國家質檢總局通報,發現台灣“昱伸香料有限公司”製售的食品添加劑“起雲劑”含有化學成分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該“起雲劑”已用於部分飲料等產品的生產加工,截至5月29日,全台灣受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污染產品已超過500項。 [3]  2012年11月酒鬼酒中塑化劑含量超標高達260%的消息曝光,酒中共檢測出3種塑化劑成分,分別為DEHP、DIB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和DBP。據業內人士介紹,原因主要為生產過程所使用的橡膠管道含有塑化劑,遷移至酒中所致。 [4]  由此,塑化劑逐漸受到公眾關注。

塑化劑理化性質

塑化劑種類很多,包括鄰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脂肪酸酯、苯多酸酯、多元醇酯、環氧烴類、烷基磺酸酯等。狹義的塑化劑主要是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是鄰苯二甲酸形成的約30種酯類的統稱,目前它是塑化劑的主體,主要由1個剛性平面芳環和2個可塑非線性脂肪鏈組成。 [5] 
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一般在常温下為無色透明的油狀黏稠液體,屬脂溶性物質,易溶於甲醇、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大多數是高沸點、低揮發度的液體,少數則是熔點較低的固體,其合成通常是由萘和鄰二甲苯催化氧化生成鄰苯二甲酸酐,然後鄰苯二甲酸酐與各種醇類酯化而獲得。 [5]  難溶於水,比重與水接近,與塑料分子的相溶性較好,兩者間主要由氫鍵或範德華力結合,彼此保持相對獨立的化學性質。可增加聚合物材料的延展性和柔韌性,改善加工性能,提高塑料製品的強度。 [6] 

塑化劑主要性能

塑化劑通常在結構上具有極性或部分具有極性,是高沸點、難揮發與聚合物有良好混溶性的液體或低熔點固體。塑化劑分佈在大分子鏈之間,能降低分子間作用力,使聚合物粘度降低,柔韌性增強。塑化劑分為主、副增塑劑兩大類,主塑化劑的作用是與樹脂很好的相容,其滲透性小、揮發性低,可提高塑化效率。 [1] 
常用的主塑化劑有鄰苯二甲酸酯類和磷酸酯類。副塑化劑又稱為輔助塑化劑,其與聚合物的相容性較差,因此需要與主塑化劑並用,以達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常用副塑化劑有脂肪族二元酸酯等耐寒型和環酯塑化劑。 [1] 
塑化劑的種類不同對製品的性能影響有差異,在實際生產中極少單獨使用一種塑化劑,常幾種塑化劑混用,性能互補,達到良好的塑化效果。 [1] 

塑化劑分類

塑化劑主要有脂肪族二元酸酯類、苯二甲酸酯類(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對苯二甲酸酯類)、苯多酸酯類、苯甲酸酯類、多元醇酯類、氯化烴類、環氧類、檸檬酸酯類、聚酯類等多種。目前世界上已經研製和生產了上千種塑化劑,應用較多的有300~400種,我國生產的塑化劑約有100~110種。 [1] 
很多醫用塑料用品如導管、輸液袋等,也都含有這種物質。塑化劑產品種類多達百餘種,自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很快取代了當時用作塑化劑、氣味很大且易揮發的樟腦。1935年,隨着聚氯乙烯工業化生產,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逐漸成為塑化劑的主體,約佔塑化劑總產量的80%左右。這類塑化劑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防油性,常温下為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難溶於水,易溶於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種有機溶劑。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在內的塑化劑均是石油化工產品,只能在工業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且具有毒性,因此禁止添加進任何食物、藥品和保健品中。 [2] 
比較常用且目前因增塑劑事件受到關注的鄰苯二甲酸酯有: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鄰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 [2] 

塑化劑發展現狀

我國具有塑化劑生產線約130條,其中產能在10萬t/a以上的有2條,產能在5~8萬t/a的有6條,其他為產能在5萬t/a以下的小裝置。我國最大的塑化劑生產企業為齊魯石化淄博增塑劑有限公司和金陵石化公司,工藝技術均從德國巴斯夫公司引進,另外台灣華穎公司、美國埃克森公司、香港華日公司、美國聯合碳化公司等幾家公司已經或正在國內興建產能在5萬t/a以上的塑化劑生產裝置。我國塑化劑的主要消費領域為PVC人造革、電纜線、收縮膜、壓延膜、PVC地板牆壁紙和管材等,主要使用地區集中在江、浙、閩、粵地區,世界最大的塑料集團——台塑集團已經準備在浙江投資建設亞洲最大的塑料生產基地。 [1] 
塑料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塑化劑,全球塑料助劑市場中塑化劑用量佔60%左右,我國助劑消費佔世界總量的1/4,並以7%的年增長速度持續增長,塑化劑主要應用領域在PVC製品,2010年我國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的需求突破100萬t。隨着材料發展“以塑代木,以塑代鋼”的產業引導,工業PVC塑料產品將延伸到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國家高科技產業等各個領域,其中工業塑化劑的需求將會持續增長。2010年全世界塑料需求達到2億t,塑化劑的總銷售額佔塑料助劑的60%。 [1] 
我國塑化劑的消費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的最大國。近年來,我國塑料助劑的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遠遠超過世界塑料助劑4%的年均增長率,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1] 

塑化劑塑化劑的用途

塑化劑在塑料製品、橡膠、塑料薄膜、降解塑料、高分子材料、化學材料、汽車製造、電子電器、納米材料、航空、航天、食品衞生、塗料與粘合劑、紡織印染、造紙、油墨、清洗劑、化妝品、皮革、清洗劑等眾多行業都有相當普遍的應用。 [1] 

塑化劑混凝土應用

一般混凝土的含水量越高,其流動性及加工性越好。但在混凝土有足夠的水分時,混凝土凝固後的強度和含水量恰成反比。因此若要混凝土有高強度,混凝土的水量不能過多,此時的加工性就會變差,塑化劑可以在不影響混凝土的加工性的條件下減少其含水量(因此稱為減水劑),同時也提升混凝土的強度。生產高強度混凝土或纖維強化混凝土時,常用此方式來提升強度。 [7] 

塑化劑石膏幹壁應用

石膏幹壁中使用的塑化劑也稱為分散劑,可增加石膏凝固之前的加工性。為了減少使幹壁乾燥所需的能量,在製作時會加入較少的水,此時的加工性就會變差,加入塑化劑可以改善其加工性。但若加入過量的塑化劑,會出現緩凝作用,也會使石膏幹壁強度變差。 [7] 

塑化劑含能材料應用

含能材料及煙火藥劑一般會使用增塑劑,一方面可以改善推進劑的本身或其粘合劑的物理性質,另一方面也可以當成輔助燃料,提升單位質量燃料所提供的推進力(即比衝)。在固態火箭推進劑及無煙火藥中特別需要增塑劑改善物理性質或提升比衝。可提升比衝的增塑劑一般稱為含能增塑劑(energeticplasticizer)。其優點是可減少推進劑的質量,增加火箭載荷或提升其最大速度。 [7] 

塑化劑食品包裝

聚乳酸(PLA)用作食品包裝材料有其獨特的優勢,其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的包裝材料,而且其獨特的環保性讓其在包裝材料的未來發展中佔有重要的一席。PLA材料具有光潔的表面和高度的透明度,因此可以在食品包裝應用領域同聚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競爭。PLA目前已經應用於如水果蔬菜、雞蛋、熟食和烘烤食品的硬包裝。PLA薄膜正在用於三明治、餅乾和鮮花等商品的包裝上。還有將PLA吹塑成瓶子用於包裝水、湯、食品和食用油等方面的應用。 [7] 
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保鮮膜,一種是無添加劑的PE(聚乙烯)材料,其黏性較差;另一種是PVC(聚氯乙烯)保鮮膜,有大量的塑化劑,以讓PVC(聚氯乙烯)材質變得柔軟且增加黏度,適合生鮮食品的包裝,因此使用更廣。還有一種含有塑化劑的產品是PVC製造的兒童玩具,歐盟已經明定塑料玩具中塑化劑的含量需在0.1%以下。女性經常使用的香水、指甲油等化妝品裏也含有塑化劑。 [1] 
“起雲劑”是一種合法食品添加物,經常使用於果汁、果醬、飲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棕櫚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製成,目的是幫助食品乳化,改善食品口感和其他感官品質的作用。但因棕櫚油價格昂貴,售價是塑化劑的五倍,一些公司以便宜且有毒性的塑化劑取代,加入到“起雲劑”中,造成了大量食品中含有塑化劑,嚴重地危害到人體的健康安全。 [1] 

塑化劑塑化劑進入食物的途徑

縱觀已經發生的食品中含塑化劑事件,歸納其產生原因主要有4方面因素:一是非法人為添加;二是環境污染嚴重;三是在加工環節產生;四是塑料包材的影響。 [5] 

塑化劑非法人為添加

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追求產品的外觀誘人,比如飲料的黏稠、酒類的掛壁,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劑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又達到了高品質的外觀要求。 [5] 

塑化劑環境污染嚴重

1935年聚氯乙烯生產工業化,PAEs作為塑化劑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目前它是塑化劑的主體,其產量佔塑化劑總產量的80%左右,大部分用於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現在每年在世界範圍內PAEs塑化劑的使用量約為300萬噸,另外還普遍用於驅蟲劑、殺蟲劑的載體,化妝品、合成橡膠、潤滑油、箔片、印刷用墨水的添加劑等。 [5] 
加工中使用塑化劑的產品應用越來越多,使用過程中對環境有影響,如農田裏農用薄膜中塑化劑的揮發、驅蟲劑使用;另外在其使用後的處理比較單一,即塑料製品焚燒,焚燒後產物轉移至空氣和土壤,這些都使得塑化劑成為最為廣泛的環境污染物,許多國家的大氣、湖泊、河流和土壤中已檢測出不同濃度的塑化劑。各種加工食品的原料從被污染了的環境中吸收塑化劑,隨加工而進入製成品中,如大豆、菜籽等油料農作物帶入使塑化劑溶解在油脂中。 [5] 
有專家調查了我國不同省份、不同區域空氣中塑化劑的總量,發現其在5.2~1153.0μg/mL變化,其中重慶和黑龍江最高。我國農田土壤的塑化劑污染也相當嚴重,不同地區23塊耕地土壤調查顯示,其質量濃度為0.89~10.03mg/kg。 [5] 

塑化劑加工環節產生

各類食品加工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接觸到一些由塑料、橡膠材料製成的設備或管道、容器,其中如果含有塑化劑,就可能遷移到產品中而污染產品。比如大米、小麥粉企業生產中的鬥式提升機的料斗、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溜管(常用塑料作為襯填物),以及大米拋光機中的塑料固定片等,但需要説明的是,這些塑料製品中大部分都無需加入塑化劑,但如果用回收的廢舊材料製作成的塑料製品,一般都會加入塑化劑;在食用油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助劑有時促進污染,像浸出油的溶劑提取劑(主要是正己烷)若在其本身生產過程中接觸塑料,就可促使更多塑化劑進入食用油中;在酒類生產企業中原酒運輸管道為塑料製品,大量的原酒會將製品中的塑化劑釋放出來;另外,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香精和含香精的其他食品配料,則常常成為塑化劑污染的源頭之一。飲料塑化劑事件中被查出的500多種問題產品當中,主要的來源就是香精和含香精的食品配料。 [5] 

塑化劑塑料包材的影響

作為酯類物質,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與塑料基質分子兩者間沒有緊密的化學鍵(如共價鍵)結合,而僅以氫鍵或範德華力與塑料相連,彼此仍保持獨立的化學結構,因此當塑料製品接觸到食品中的油、酒精、脂肪時,其中的鄰苯二甲酸酯便會溶入其中。 [2]  而食品包裝、製作工藝中的很多用具,都有可能是塑料製品,像釀酒工藝裏,有的管道、容器,就可能是塑料產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含有塑化劑成分相對比較多的聚氯乙烯(PVC) [2]  。經檢測,所有PVC製品都含有塑化劑,而PVC的保鮮膜、托盤、塑料瓶、墊片等在企業生產和家庭生活日用品中廣泛使用。其次,橡膠墊片、聚偏二氯乙烯(PVDC)包裝膜、回收塑料產品等包裝材料可能會添加塑化劑。 [5] 

塑化劑塑化劑的毒性研究

長期以來塑化劑以使用DO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等鄰苯類的產品為主,DOP是通用型塑化劑,主要用於聚氯乙烯脂的加工、還可用於醋酸樹脂、ABS樹脂及橡膠等高聚物的加工,也可用於造漆、染料、分散劑等,DOP 塑化後的PVC可用於製造人造革、農用薄膜、包裝材料、電纜等。隨着塑化劑在食品和醫藥領域的廣泛使用,對其毒性的研究也就更加重視。1982年美國權威國家癌症研究所對DOP的致癌性進行了生物鑑定,得出結論:DOP能使齧齒類動物肝臟致癌。美國環境保護部門研究發現,DOP可以引發組織癌變,擾亂內分泌。儘管目前DOP對人體致癌的結論仍有爭論,由於考慮到塑化劑特別是DOP存在潛在的致癌危險,國際上均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限制使用,美國環境保護局已經停止了六種新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產品的生產。研究發現當PVC塑料袋內存貯的血液輸入人體後,在人體肺部發現有DOP存在。DOP對三歲以下兒童危害最大,歐盟已經對某些兒童用品禁止使用PVC。目前,我國的塑化劑有關法規與歐盟等發達國家標準嚴格程度的差距主要表現在限制量上的差距巨大。國內生產的主塑化劑特別是在衞生、低毒等方面達不到環保要求,特別是一些非法商販,將工業塑化劑應用於食品及醫藥領域,造成的危害性是無法估量的。 [1] 
另外,PAEs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目前國內外研究發現,人羣PAEs污染狀況已相當嚴重,在早熟女童血液中、育齡期婦女尿樣及母乳中均檢測到PAEs。近年來,這類化合物引起的環境健康危害,受到環境科學、公共衞生領域、媒體甚至普通大眾的廣泛關注。 [3] 

塑化劑急性毒性

PAEs急性毒性較低,大鼠LD50分別為經口30~34g/kg,腹腔注射15~30g/kg,靜脈注射1~2g/kg,小鼠LD50為33.32g/kg,兔為33.9g/kg,豚鼠為26.3g/kg。 [3] 

塑化劑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PAEs可作用於細胞的染色體,使染色體的數目或結構發生變化,從而使一些組織、細胞的生長失控,產生腫瘤。如發生在生殖細胞,則可造成流產、畸胎或遺傳性疾病。美國國家毒理規劃署(NTP)的實驗報道,大鼠和小鼠能通過食物長期吸收DEHP而引起肝癌,同時DEHP的代謝單體單-(2-乙基己基)鄰苯二甲酸酯(MEHP)也可引起睾丸間質細胞腫瘤。有實驗表明,DEHP可在無明顯細胞毒性的劑量下,導致胚胎生長髮育異常,因此,DEHP可被作為一種潛在的強致畸劑。 [3] 

塑化劑對雄性生殖道發育影響

PAEs在體內、體外實驗以及動物模型中均表現出明顯的抗雄激素作用,對嬰幼兒內分泌和生殖系統的發育產生影響。
動物實驗表明,圍產期PAEs及其代謝產物暴露會導致雄性大鼠性細胞分化異常,表現出特殊毒性症狀,如尿道下裂、隱睾症等,類似人類胎兒期性腺發育異常引起的睾丸發育不全綜合徵(testicular dysgenesis syndrome,TDS)。TDS主要由男性性分化過程中支持細胞和/或間質細胞發育和功能異常引起的。 [3] 
近年來TDS的發病有增加趨勢,如隱睾症是兒童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影響2%~4%或更多的新生男嬰。睾丸癌是年輕男性較罕見的癌症,但調查顯示西方國家該病發病率在1950年後逐漸增加。PAEs可以造成宮內暴露的雄性子代生殖器畸形,如前列腺畸形、尿道下裂、隱睾和肛門生殖器距離(anogenital distance,AGD)縮短等。 [3] 

塑化劑雌性生殖毒性作用

對具有正常排卵週期的雌性SD大鼠進行灌胃染毒2g/kg的DEHP,結果發現受試大鼠自然排卵週期改變,動情週期延長和不排卵,受試組大鼠卵泡顆粒細胞變小致使卵泡的體積減小和出現多囊卵巢。主要是通過其代謝產物MEHP影響卵巢功能,作用位點主要是卵巢顆粒細胞。孕酮的分泌量的下降與MEHP存在劑量-效應關係。PAEs的雌激素效應可能與生物體的生殖系統發育異常、生殖功能障礙、生殖系統及內分泌系統腫瘤以及神經系統發育和功能損傷有關。 [3] 

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

有因誤服PAEs而發生急性中毒的報道,誤服可引起胃腸道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抑制、麻痹、血壓降低等。PAEs的慢性毒性主要表現腎功能下降,病灶性腎囊腫數量增加以及腎小管色素沉着。另外PAEs還可產生肝臟毒性、肺毒性、心臟毒性,長期接觸PAEs,可引多發性神經炎和感覺遲鈍、麻木等症狀。有學者認為哮喘病的增多,也可能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PAEs有關。 [3] 

塑化劑塑化劑的代謝

鄰苯二甲酸二酯類塑化劑分子結構與激素類似並可以模擬雌激素效應,被稱為“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或“環境雌激素”。作為一種環境激素,普遍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空氣、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劑存在,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其攝入量。以60kg體重的成人來説,世界衞生組織、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管局和歐盟衞生部門分別認為,終身每人每天攝入1.5mg、2.4mg和3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每天攝入DBP0.3mg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BP污染的食品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塑化劑具有蓄積性。動物實驗發現,絕大部分DEHP在24~48h內會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48h內停止攝入含有DEHP的產品,體內DEHP濃度便會快速下降。DBP在體內也會被迅速代謝,72h內有85%的DBP經糞便排出,其餘部分則由尿液排出。即便如此,長期大量食用塑化劑,仍然會給人體的生殖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帶來慢性危害。 [2] 

塑化劑預防塑化劑的危害

塑化劑廣泛存在於生活的各個角落。到目前為止,媒體已相繼曝出以下物品中都可能含有塑化劑:食品包裝袋、保鮮膜;髮膠、口紅、指甲油、乳液等化妝品;一次性塑料水杯、塑料手套、雨衣、鞋類、皮革類仿製品、浴室窗簾等日用品;方便麪、粉末清潔用品、醫療器具(注射針筒、血袋和醫療用塑膠軟管等)、兒童玩具等。 [2] 
按照現代生活方式,完全躲開塑化劑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沒必要過度緊張,因為正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塑化劑並不會傷害人體。不過,人們平時也應儘可能少接觸含有塑化劑的塑料製品。 [2] 
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與食品接觸的就是保鮮膜,保鮮膜分為聚乙烯(PE)保鮮膜和聚氯乙烯(PVC)保鮮膜。如果塑料製品上標有PVC,説明裏面含有塑化劑。尤其要注意的是,帶保鮮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爐里加熱,特別是肉類,因為塑化劑一旦接觸油脂,就會釋放出有毒物。此外,選擇兒童用品時,過軟、過小的塑料製品儘量少買。大家不必談“劑”色變,正確認識和使用是關鍵。 [2] 
為降低塑化劑的吸收,日常生活中要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在選用食品容器時,應當儘量避免使用塑料材質,改用高質量的不鏽鋼、玻璃和陶瓷容器;保存食品用的保鮮膜宜選擇不添加塑化劑的PE材質,而且最好少用保鮮膜、塑料袋、耐油紙等包裝或盛放食物;儘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放熱水、熱湯、茶、咖啡等,特別是熱的和含油的食品;儘量少用塑料容器放食品在微波爐中加熱;儘量不喝酒或少喝酒。 [2] 
由於在我國國家標準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衞生標準》中規定的允許用於塑料包裝材料的近20種增塑劑中,大部分尚無檢測方法,導致無法判定其是否合格,因此,相關部門應儘快完善增塑劑檢測方法並明確判定標準。 [2] 

塑化劑增塑劑限用法規

為了避免增塑劑由各種途徑進入人體而產生潛在危害,多年來許多國家政府和管理機構對增塑劑的安全使用都制訂了嚴格規定。 [3] 
2005年歐盟議會和理事會通過的2005/84/EC指令規定,所有玩具及育兒物品中DEHP、DBP及BBP(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不得超過0.1%。加拿大兩項法規草案要求對所有兒童玩具及護理用品的軟聚氯乙烯塑料中DEHP、DBP及BBP的濃度不得超過1000mg/kg,而4歲以下兒童可含放入口的兒童玩具及護理用品的軟聚氯乙烯塑料中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和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的濃度不得超過1000mg/kg。 [3] 
2007年1月起,歐盟已禁止在玩具和兒童用品中使用DBP、DEHP、BBP和限制使用DINP、DIDP、DNOP。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出台禁止或限制某些增塑劑在玩具、醫療器械、食品醫藥包裝等領域使用。 [3] 
2008年8月14日美國通過《美國消費品安全加強法》(CPSIA)和美國玩具安全標準ASTM F963加強法規定,自2009年2月10日起禁止銷售、分銷及進口含有濃度超過0.1%的DEHP、DBP及BBP或BBP的兒童玩具和兒童護理用品。此外,也規定暫時禁止銷售、分銷及進口可放進兒童口中含有濃度超過0.1%DINP、DIDP和DNOP的兒童用品。 [3] 
美國玩具標準ASTM F963-08新版本於2009年8月17日成為CPSIA的強制性玩具安全標準。該標準規定奶嘴、搖鈴和咬圈不能含有DEHP。美國加州關於限制PAEs的AB1108法令比CPSIA更加嚴格。AB1108法規從2009年1月1日起禁止在加利福尼亞銷售、配送或製造上述6種規定的PAEs含量超過0.1%的玩具和兒童護理產品。CPSIA有關DINP、DIDP和DNOP的禁令為1年的過渡期,而加州AB1108的禁令則是永久性的。 [3] 
美國環保局(EPA)將6種PAEs類化合物列入129種重點控制的污染物名單中,包括DMP、DEP、DBP、DO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BBP和DEHP。 [3] 
日本《食品衞生法JFSL》和《兒童玩具標準ST2002》規定,玩具不得使用以DEHP、DBP或BBP為原料的PVC樹脂。以DINP、DIDP或DNOP為原料的PVC樹脂。不得用於與嘴接觸的玩具以及3歲以下兒童玩具、安撫奶嘴和嬰兒磨牙圈不得使用含PVC的合成樹脂為原料。食品包裝中規定,PVC塑料製品內不得檢出有DEHA、TCP(磷酸三甲苯酯)類增塑劑含量不得超過1mg/g。 [3] 
阿根廷政府公佈從2008年9月起,禁止銷售、生產、進口、出口或免費提供由6種PAEs含量大於0.1%的塑料製品製成的玩具和兒童護理品。 [3] 
丹麥除執行歐盟決定的6項含量要求外,還規定3歲幼童所使用的玩具及育兒用品中PAEs含量不得超過0.05%。
2009年7月3日,歐盟對包括我國製造的3批產品進行了通報,原因是不符合歐盟2007年6月1日實施的《關於化學品註冊、評估、許可和限制的化學品新法規》(REACH法規)規定。通報説,兒童玩具產品中存在化學風險——含有一定含量的DEHP和DINP,禁止銷售,要求從市場召回產品。 [3] 
我國環境優先污染物黑名單中也包括3種PAEs化合物:DMP、DBP、DOP。 [3] 
參考資料
  • 1.    劉風雲. 塑化劑的應用及其危害[J]. 廣東化工, 2011, 38(11):77-77.
  • 2.    劉明華. 塑化劑的危害與預防分析[J]. 綠色科技, 2013(4):210-212.
  • 3.    王民生. 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的毒性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J]. 江蘇預防醫學, 2011, 22(4):68-70.
  • 4.    林春瀅, 王慶新. 食品中塑化劑的來源分析及應對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 2015(2):284-285.
  • 5.    張霞, 施炎炎, 丁紅梅, et al. 塑化劑與食品安全問題探討[J].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14(1):44-46.
  • 6.    雷豔虹. 常見塑化劑簡介[J]. 化學教學, 2013(4):71-73.
  • 7.    毛娜. 增塑劑的發展及應用[J]. 廣州化工, 2013, 41(1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