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墓頭回

(中藥)

鎖定
墓頭回為敗醬科植物糙葉敗醬(Patrinia rupestris (Pall.) Juss. subsp. scabra (Bunge) H. J. Wang)或異葉敗醬(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的根。味苦,微酸澀,性涼。歸心、肝經。具有燥濕止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治療赤白帶下,崩漏,泄瀉痢疾,黃疸,瘧疾,腸癰,瘡瘍腫毒,跌打損傷,子宮頸癌,胃癌等病症。
中文學名
墓頭回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茜草目
敗醬科
敗醬科
糙葉敗醬或異葉敗醬
用法用量
煎湯,9-15克;外用,適量
採收時間
秋季
毒    性
無毒
貯    藏
乾燥儲藏

墓頭回別名

地花菜、墓頭灰、箭頭風、九頭鳥、追風箭、腳汗草、銅班道、虎牙草、擺子草、木頭回、自腳跟

墓頭回入藥部位

根。

墓頭回性味

味苦,微酸澀,性涼。

墓頭回歸經

歸心、肝經。

墓頭回功效

燥濕止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

墓頭回主治

治療赤白帶下,崩漏,泄瀉痢疾,黃疸,瘧疾,腸癰,瘡瘍腫毒,跌打損傷,子宮頸癌,胃癌。

墓頭回相關配伍

治崩中,赤白帶下:墓頭回一把,酒水各半盞,新紅花一捻,煎七分,卧時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則三服。(《董炳集驗方》)

墓頭回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克。外用:適量,搗敷。

墓頭回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墓頭回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雜質,洗淨,鮮用或曬乾。

墓頭回形態特徵

1.糙葉敗醬: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莖粗短;根粗壯圓柱形。具特異臭氣。數莖叢生,莖被細短毛。基生葉倒披針形,2-4羽狀淺裂,開花時枯萎;莖生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厚革質,狹卵形至披針形,長4-10cm,寬1-2cm,1-3對羽狀深裂至全裂,中央裂片較長大,倒披針形,兩側裂片鐮狀條形,全緣或偶有齒,兩面被毛,上面常粗糙;近花序之苞葉披針形,常不裂。圓錐聚傘花序多數在枝頂集成傘房狀;花萼5,不明顯;花冠筒狀,筒基一側稍大成短距狀,先端5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發育。瘦果長圓柱形,背貼圓形膜質苞片;苞片直徑約1cm,常帶紫色。花果期秋季。
2.異葉敗醬:多年生草本,高達1m,根狀莖橫走,黃白色,無粗根,有少數鬚根,具特異臭氣。基生葉叢生,葉片卵形或3裂,有長柄;莖生葉多變,由3全裂至羽狀全裂,先端裂片最大,莖上部葉常個裂。苞片葉狀,條形,不

墓頭回生長環境

1. 糙葉敗醬:生於向陽山坡、尤多見於土層深厚的土坎上,分佈於東北、華北等地。
2. 異葉敗醬:生於較乾燥的山坡上,我國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墓頭回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
1.糙葉敗醬:根不規則圓柱形,長短不一,常彎曲,直徑0.4-5cm;根頭部粗大,有的分枝。表面粗糙,棕褐色,皺縮,有的具瘤狀突起;栓皮易剝落;脱落後呈棕黃色。折斷面纖維,具放射狀裂隙。體輕,質松,具特異臭氣,味稍苦。
2.異葉敗醬:根細圓柱形,有分枝。表面黃褐色,有細縱紋及點狀支根,有的具瘤狀突起。質硬,斷面黃白色,呈破裂狀。

墓頭回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鎮靜作用

墓頭回相關論述

1.《本草原始》:治傷寒,温瘧。
2.《河南中藥手冊》:洗腳,治腳痛。
3.《山西中藥志》:斂肝燥濕,止血。治婦人髖疽,赤白帶下。
4.《廣西中藥志》:祛瘀,消腫。治跌打。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