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塞鴻秋·代人作

鎖定
塞鴻秋·代人作》是元曲作家貫雲石的作品。此曲模擬一個失戀者的口吻,描寫主人公在深秋季節見雁傷心而想給戀人寫情書,但最終竟百感交集只寫下“相思”二字的情景。全曲處處曲筆,跌宕起伏,顯示了主人公感情的深婉;大量運用襯字,則應合了主人公的相思綿情;用兩三句話就勾勒出主人公少情沒緒的典型神態:堪稱元曲中描摹愛情生活的上乘之作。
作品名稱
塞鴻秋·代人作
作    者
貫雲石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作品別名
【正宮】塞鴻秋·代人作

塞鴻秋·代人作作品原文

【正宮】塞鴻秋·代人作
戰西風幾點賓鴻至,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今日個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 [1] 

塞鴻秋·代人作註釋譯文

塞鴻秋·代人作詞句註釋

⑴正宮:宮調名。十二宮調之一。塞鴻秋:曲牌名。全曲七句,押六個仄聲韻。
⑵戰西風:迎着西風。賓鴻:即鴻雁,大雁。大雁秋則南來,春則北往,過往如賓,故曰“賓鴻”。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
⑶南朝:指中國歷史上宋、齊、梁、陳四朝,它們都是建都在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市)。吳激《人月圓》:“南朝千古傷心事,還唱後庭花。”
⑷花箋:精緻華美的紙,多供題詠書札之用。徐陵《玉台新詠序》:“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
⑸霜毫:白兔毛做的、色白如霜的毛筆。
⑹一掃無瑕(xiá)疵(cī):一揮而就,沒有毛病。瑕疵,玉上的斑點,引申為缺點或毛病。
⑺病厭厭:即“病懨懨”,病得精神萎靡不振的樣子。《世説新語·品藻》:“曹蜍、李志雖現在,厭厭如九泉下人。” [2]  [3]  [4]  [5] 

塞鴻秋·代人作白話譯文

迎着西風,疏疏落落飛來北雁幾隻,這讓我回想起有關南朝興亡的悠久往事。鋪開華美的信紙,想寫幾句知心的話語,卻只是停住筆尖半天也沒有什麼奇妙的才思。往日興致高時,寫文章都是一揮而就毫無瑕疵,今天卻病懨懨的萎蘼不振,才剛寫下“相思”兩個字。 [3] 

塞鴻秋·代人作創作背景

這是替別人而寫的一首曲子。詩文中的“代作”,往往是應主人或友人之命而效勞;散曲則不同,多為文人代女子捉刀,因為舊時的女子識字不多。這首曲子就是使用女子的口吻,描繪她展開花箋寫信的一段情節,表現其秋日相思之情。由於資料所限,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 [3]  [4]  [5] 

塞鴻秋·代人作作品鑑賞

塞鴻秋·代人作整體賞析

這首曲子描摹一個失戀者給戀人寫情書的情景。作者用兩三句話就勾勒出失戀者少情沒緒的典型神態,手法新穎別緻。
曲子首句按照詩曲見景生情、託物寄興的習慣思路,先形象地勾畫出一幅蕭瑟淒涼的深秋雁空圖,為下文抒寫作情感鋪墊。領頭字“戰”,既可解為寒戰、抖索,也可解為掙扎、抗爭。“戰”字總領全篇,營造出一派秋日肅殺之氣。西風也好,鴻雁也好,全由這“戰”字的點染,塗上灰冷的色調,賦以情感的分量。
次句寫蕭瑟秋景所激起的悲秋心緒,“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但作品卻故意不直説“傷心事”的具體內涵,而採用了欲擒故縱、跌宕起伏的表達方式。先是“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打算向知心的人兒寫信,這就使人想到主人公之所以見雁傷心,必定與雁能傳書的因素有關,其“傷心事”也必然包含在“知心事”中。“欲寫”,信紙也已經鋪好了,但其結果是來了個“停霜毫”,一字都沒寫出來。這就產生了全曲的第一層波折。
主人公自言“半晌無才思”,看來此時寫信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曲中偏偏又出現第五、六句對“往常得興時”的補敍。“一掃無瑕疵”,生動地描繪了往常行文作曲文思敏捷的程度,與上句“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今昔的這種反差,就形成了第二層波折。
末句又從“往常”返回到“今日”,花箋上終於勉強寫了,但只有兩個字:“相思。”“病厭厭”與“得興時”,“兩個相思字”與“一掃無瑕疵”的鮮明對照,又構成了第三層波折。“今日個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説明前時的“傷心”,正是深深的離恨與苦苦的相思。
全曲處處曲筆,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顯示了主人公相思成愁的心境。大量運用的襯字,則應合了她“病懨懨”的相思綿情。 [1]  [3]  [5]  [6] 

塞鴻秋·代人作名家點評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此何等句法!
明·李開先《詞謔》:成尾大不掉之勢。
近代·任半塘《曲諧》:論氣勢,則末句非有十四字收煞不住也。 [1]  [2] 

塞鴻秋·代人作作者簡介

貫雲石(1286-1324),元代文學家。本名小云石海涯,元代軍事家阿里海涯之孫。因父名貫只哥,遂以貫為姓。名雲石,自號酸齋、浮岑、蘆花道人。維吾爾族。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縣)。酷愛漢族文化,在詩文、散曲方面有很深造詣。曾任兩淮萬户府達魯花赤、翰林學士等職。後辭官過着隱居的生活。散曲與徐再思(甜齋)齊名,世稱“酸甜樂府”。他是散曲從草創時期發展到黃金時代的一位過渡作家,在散曲發展史上佔重要地位。現存套數八套,小令七十九首。 [7] 
參考資料
  • 1.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435-436
  • 2.    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103
  • 3.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圖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114
  • 4.    曾永義.黑暗時代的自由頌——元人散曲.北京:線裝書局,2012:212-214
  • 5.    李雁 吳冰沁.元散曲經典品讀.北京:藍天出版社,2015:60-62
  • 6.    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36-37
  • 7.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