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特勒·塞爾伯格

鎖定
阿特勒·塞爾伯格(Atle Selberg,1917年6月14日—2007年8月6日),出生於挪威蘭格松,菲爾茲獎章、沃爾夫數學獎得主,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生前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退休教授。 [1-3] 
阿特勒·塞爾伯格於1935年從久維克高中畢業並進入奧斯陸大學學習;1939年從奧斯陸大學獲得數學碩士學位,之後完成第一階段的義務兵役;1939年12月前往瑞典烏普薩拉大學;1942年被奧斯陸大學任命為研究員;1943年10月22日在奧斯陸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47年至1948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訪問學者;1948年至1949年在雪城大學擔任副教授;1949年回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永久成員;1950年在哈佛大學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獲得菲爾茲獎章;1951年晉升為教授;1960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1987年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退休;2007年8月6日在普林斯頓家中因心臟病發作逝世,享年90歲。 [1] 
阿特勒·塞爾伯格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數論和自守形式。 [1] 
中文名
阿特勒·塞爾伯格
外文名
Atle Selberg
國    籍
美國
挪威
出生地
挪威蘭格松
出生日期
1917年6月14日
逝世日期
2007年8月6日
畢業院校
奧斯陸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0年獲得菲爾茲獎章
1960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阿特勒·塞爾伯格人物生平

1917年6月14日,阿特勒·塞爾伯格出生於挪威蘭格松。 [1] 
1935年,從久維克高中畢業並進入奧斯陸大學學習。
1936年,受埃裏希·赫克在奧斯陸國際數學會議上的演講影響,開始研究數學。 [1] 
1939年,從奧斯陸大學獲得數學碩士學位,之後完成第一階段的義務兵役,同年12月前往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旁聽特里格維·納蓋爾的講座並在圖書館自學。 [1] 
1940年4月,參加抵抗德軍的戰鬥,後被俘並關押在特蘭杜姆集中營,獲釋後前往挪威西海岸。
1942年,被奧斯陸大學任命為研究員。 [1] 
1943年10月22日,在奧斯陸大學關閉(因德國法西斯入侵)前通過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論黎曼ζ函數的零點》(On the zeros of Riemann's zeta-function),答辯委員為哈拉爾德·玻爾和托拉夫·斯科萊姆。 [1] 
1947年—1948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訪問學者。 [1] 
1948年—1949年,在雪城大學擔任副教授。 [1] 
1949年,回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永久成員。
1950年,在哈佛大學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獲得菲爾茲獎章。
1951年,晉升為教授。 [1] 
1960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 
1987年,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退休。 [1] 
1990年代,加入美國國籍。
2002年,被授予阿貝爾獎特別貢獻獎(非正式的阿貝爾獎)。 [1] 
2007年8月6日,在普林斯頓家中因心臟病發作逝世,享年90歲。 [1] 

阿特勒·塞爾伯格主要成就

阿特勒·塞爾伯格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解析數論領域:阿特勒·塞爾伯格在解析數論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他證明了黎曼zeta函數在臨界線上的零點具有正密度,這一結果為黎曼猜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此外,他與保羅·埃爾德什合作,給出了素數定理的一個初等證明,這一證明避免了複雜的分析工具。 [1] 
篩法的發展:阿特勒·塞爾伯格構思並發展了一般篩法,這已成為解析數論中的一個基本工具。他的篩法思想源於他在黎曼zeta函數解析理論方面的工作,並由此引出了“塞爾伯格公式”。這一公式不僅是他初等證明素數定理的基礎,也為後來的數論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1] 
跡公式與自守函數:阿特勒·塞爾伯格另一項重要貢獻是發現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跡公式。這一公式揭示了羣表示與數論之間的深刻聯繫,開啓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他運用自己的跡公式,證明了定義在黎曼曲面上的“塞爾伯格zeta函數”具有與黎曼猜想相類似的性質,展現了跡公式在自守函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 
其他領域的影響:除上述成就外,阿特勒·塞爾伯格在Rankin-Selberg方法、離散羣和格的算術性等方面也有重要貢獻。 [1]  [4] 
  • 學術論著
發表時間
文章標題
刊物名稱
1936年
Über einige arithmetische Identitäten
《奧斯陸挪威科學院學報 I. 數學-自然科學類》(Avhandlinger utgitt av Det Norske Videnskaps-Akademi i Oslo. I. Mat.-Naturv. Klasse)
1938年
Über die Mock-Thetafunktionen siebenter Ordnung
《數學與自然科學檔案》(Archiv for Mathematik og Naturvidenskab)
1938年
Über die Fourierkoeffizienten elliptischer Modulformen negativer Dimension
《第九屆斯堪的納維亞數學大會會議記錄》(C. R. Neuvième Congrès Math. Scandinaves,Helsingfors)
1940年
Bemerkungen über eine Dirichletsche Reihe,die mit der Theorie der Modulformen nahe verbunden ist
《數學與自然科學檔案》(Archiv for Mathematik og Naturvidenskab)
1941年
Beweis eines Darstellungssatzes aus der Theorie der ganzen Modulformen
《數學與自然科學檔案》(Archiv for Mathematik og Naturvidenskab)
1941年
Über ganzwertige ganze transzendente Funktionen
《數學與自然科學檔案》(Archiv for Mathematik og Naturvidenskab)
1941年
Über einen Satz von A. Gelfond
《數學與自然科學檔案》(Archiv for Mathematik og Naturvidenskab)
1941年
ber ganzwertige ganze transzendente Funktionen II
《數學與自然科學檔案》(Archiv for Mathematik og Naturvidenskab)
1942年
On the zeros of Riemann's zeta-function
《奧斯陸挪威科學院學報 I. 數學-自然科學類》(Skrifter utgitt av Det Norske Videnskaps-Akademi i Oslo. I. Mat.-Naturv. Klasse)
1942年
On the zeros of Riemann's zeta-function on the critical line
《數學與自然科學檔案》(Archi for Mathematik og Naturvidenskab)
1942年
On the zeros of the zeta-function of Riemann
《挪威皇家科學院會議記錄》(Det Kongelige Norske Videnskabers Selskab Forhandlinger)
1943年
On the normal density of primes in small intervals,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secutive primes
《數學與自然科學檔案》(Archiv for Mathematik og Naturvidenskab)
1944年
On the remainder in the formula for N(T),the number of zeros of ζ(s) inthe strip 0<t<T
《奧斯陸挪威科學院學報 I. 數學-自然科學類》(Avhandlinger utgitt av Det Norske Videnskaps-Akademi i Oslo. I. Mat.-Naturv. Klasse)
1944年
Bemerkninger om et multipelt integral
《挪威數學雜誌》(Norsk matematisk tidsskrift)
1946年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the Riemann zeta-function
《數學與自然科學檔案》(Archiv forMathematik og Naturvidenskab)
參考資料: [5] 
  • 學術交流
1938年,阿特勒·塞爾伯格以本科生身份在赫爾辛基斯堪的納維亞數學大會上做20分鐘報告。1962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報告。 [1] 

阿特勒·塞爾伯格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阿特勒·塞爾伯格的博士生曾啓文1984年從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後成為香港大學榮譽教授。 [6-7] 

阿特勒·塞爾伯格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0年
菲爾茲獎
國際數學家大會
1960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1985年
榮譽會士
倫敦數學學會
1986年
沃爾夫數學獎
沃爾夫基金會
1987年
聖奧拉夫皇家挪威勳章司令官勳位(佩星)
挪威王室
2002年
特別貢獻獎
阿貝爾獎委員會
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丹麥皇家科學院
挪威科學院院士
挪威科學院
參考資料: [1]  [4] 

阿特勒·塞爾伯格社會任職

阿特勒·塞爾伯格曾擔任《阿克塞爾·圖埃選集》(Axel Thue's Selected Mathematical Papers)的編輯。 [1] 

阿特勒·塞爾伯格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父母:阿特勒·塞爾伯格的父親是奧勒·邁克爾·路德維格森·塞爾伯格(1877-1950),一位數學教師,48歲時獲得奧斯陸大學的博士學位。母親安娜·克里斯蒂娜·布里格茨達特·斯凱伊(1874-1971)也是一位教師。 [1] 
兄弟姐妹:阿特勒是家中九個孩子中最小的,他有五個哥哥和三個姐姐。其中三個哥哥亨裏克、西格蒙德和阿恩也成為了數學家,另一個哥哥成為了工程學教授。 [1] 
  • 成長教育
阿特勒·塞爾伯格隨父親工作變動,在沃斯、卑爾根等地生活,1932年父親成為居約維克一所學校的校長。 [1] 
阿特勒12歲左右在卑爾根附近的內斯頓上中學,每天乘火車往返卑爾根上學,在火車上完成很多功課。 [1] 
阿特勒通過閲讀父親藏書中的數學書籍自學瞭解方程的方法,並受到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工作的影響。 [1] 
  • 婚姻家庭
1947年8月13日,阿特勒·塞爾伯格在斯德哥爾摩與工程師海德薇·利伯曼(1919-1995)結婚。海德薇是特蘭西瓦尼亞傢俱製造商盧扎爾·利伯曼的女兒。 [1] 
阿特勒和海德薇育有兩個孩子:女兒英格麗德·瑪麗亞(1950年出生)和兒子拉爾斯·阿特勒。 [1] 
  • 興趣愛好
在阿特勒·塞爾伯格年輕的時候,對植物學非常感興趣,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標本。後來不再收集植物,但仍然對它們感興趣,他自認為可能比大多數人知道和能識別更多的物種。他還收集貝殼多年。 [1] 

阿特勒·塞爾伯格人物評價

阿特勒·塞爾伯格作為世界頂尖數學家之一。他在數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和深遠洞見,使他在數學史上將永享盛名(Atle Selberg in recognition of his status a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mathematicians. His contributions to mathematics are so deep and original that his name will always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阿貝爾獎委員會評) [1] 
他(阿特勒·塞爾伯格)的深遠貢獻在數學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His far-reaching contributions have left a profound imprint on the world of mathematics)。(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時任院長Peter Goddard評) [1] 
20世紀誕生了許多天賦異稟的數學家,其中幾位可謂是天才中的天才。阿特勒·塞爾伯格就是這樣一位數學大師,堪稱數學家中的翹楚(The 20th century was blessed with a number of very talented mathematicians, and of those, there are a few who I would say had a golden touch. Atle was one such mathematician; he was a mathematician's mathematician)。(普林斯頓大學時任尤金·希金斯數學教授Peter Sarnak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