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塘頭

(石獅市塘頭)

鎖定
因位於象畔塘之前,故取名“塘頭”。轄塘頭、後廳兩個自然,村委會設在塘頭。
中文名
塘頭
位    置
因位於象畔塘之前,
清代,
塘頭以盛產“甜粿”而聞名
明    初
陳江(陳埭)倪氏遷居塘頭
雅稱“龍塘”。宋代太原王氏一支遷居於此,稱為“龍塘王氏”。民國《茂夏王氏族譜》記載,“開閩三王”王審邽後裔一支於宋代遷居“晉江縣之錦塘茂夏裏”。三世祖均疇公,“出贅二十四都龍塘鄉吳良二家。吳氏無出,又娶周氏,生五子,開族龍塘,至今子孫昌茂”。
明初,陳江(陳埭)倪氏遷居塘頭。民國《龍塘倪氏家譜》記載,陳江倪仲泰,“成化八年(1472年)移居本邑二十四都塘頭鄉居住”。其孫倪伯就,“自龍塘分支安平,即為安平(安海)之始祖”。
清代,塘頭以盛產“甜粿”而聞名,“塘頭甜粿”成為石獅最有名的地方特產之一。創辦於咸豐年間的塘頭王氏“義興”號“甜粿鋪”更是一傢俱有百年曆史的老字號。“塘頭”隨着“塘頭甜粿”的暢銷而揚名於閩台及東南亞一帶。
“塘頭”以象畔塘而得名,而“象畔”則因位於伏象山之側而得名。道光《晉江縣誌》卷八《水利志》記載:“象畔塘,長九百七十八丈,闊七十丈,深一丈。東至龍窟村(洪窟),西至大洋,南至後頭村,北至象畔村。”
新廳 古稱“象畔”,系入閩吳氏始祖聚居地之一。清代《晉江象畔肇基始祖十一郎公世系圖》記載:“十一郎公,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南唐間官居兵部尚書,英敏方略,從王氏入閩。擇晉江南門外龜湖象畔居住,即今新廳鄉。”
吳氏入住象畔後,“置田宅數十里,築堤為塘,灌溉阡陌”,象畔塘即開創於此時。據稱,吳氏原先暫居於興化(莆田)塘下七井星,遷居象畔後,在東陽山(即東林山)建造新居,故有“新廳”之稱。《象畔吳氏倡修宗祠募捐啓》記載:“(始祖)復於東陽山之右,廣建廈宇,而新廳鄉由是而得名。”
後廳 以位於新廳之後而得名,載於道光《晉江縣誌·鋪遞志》。宋代,敦煌洪氏聚居於此。取“忠厚福澤,貽謀闕後”之意,雅稱“厚福”。後廳洪氏英才輩出,僅南宋嘉定元年至淳祐七年(1208—1247年)即先後出了5位進士:洪飛英、洪天錫、洪佐、洪天驥、洪濯。其中,洪天錫官居刑部尚書,加端明殿大學士,《宋史》立傳。“後廳”從此名聞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