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塗慶瀾

鎖定
塗慶瀾(1839-1912),字海屏,號耐庵,莆田縣常太鎮人,後遷居城廂花園巷。塗慶瀾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登進士第,授翰林編修,充國史館協修。光緒五年(1879),御賜使黔(貴州)開科取士,任主考員,所得皆知名之士。光緒八年(1882),任國史館纂修,功臣館總纂,敍勞加侍講銜。光緒十一年(1885),分校順天府鄉試,簡拔人才,狀元趙以炯、榜眼崔培擢、探花劉培皆出其門下。劉培中魁後請旨拜師,書“玉堂金馬”匾以謝恩(匾存城內塗宅)。
中文名
塗慶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十月初五日
逝世日期
宣統三年(1911)辛亥十二月二十五日
職    業
清代翰林院侍講、清代著名書法家
出生地
莆田縣常太鎮
代表作品
《荔隱山房集》《使黔日記》
《使浙日記》
《國史昭忠列傳》
《莆田詩文輯》
性    別
光緒二十二年,他以知府赴浙江任厘金總辦,兩年後乞歸。塗慶瀾著有《荔隱山房集》《使黔日記》、《使浙日記》、《國史昭忠列傳》、《莆田詩文輯》等。其楹聯巧對,風靡一時。又工書法,楷法精嚴,行書蒼勁秀逸,為清代著名書法家之一。(見《興化文痕》)塗慶瀾《莆陽文輯》(五卷)自序略雲:“弱冠從宋柘耕先生遊,論及古詩文獻,先生有橐輯里人遺文之議。歲庚申,自壽寧貽書勖勉。時方務舉子業,纂修國史兼撰承奉文,間於史館獲睹鄉先輩文字,輒錄置篋中,柯亭士柏,而積秩未能也多。客歲歸自杭州,從劉君淡齋借讀抄本,又搜訪諸家遺集採而益之,或以人存文,或以文存人,共得一百八十一首,仿桐城姚惜抱古文獻類纂例,分為八類,句讀標圈,又附作者官階事略。”又有《國朝莆陽詩輯》四卷。按:是書接《莆風清籟集》之筆,輯自清乾隆至光緒間詩四十八家,凡四百七十九首,各家詳其出處著作,附以自作《荔隱居紀遺》或劉尚文《續梅花百詠齋》附記,體例一仍《莆風清籟集》。(見《興化文獻新編》)  附錄:塗慶瀾《渡萬安橋讀蔡碑》詩。詩云:
洛陽橋上秋風吹,下馬入讀萬安碑。摩挲石刻洗倦眼,仰見墨榻青淋漓。碑高三丈圍以屋,下負贔屓蟠蛟螭。字大如鬥照兩壁,筆力雄肆公能為。公昔立朝著清鯁,四賢同志曾貽詩。胡為謫外守鄉郡,憫人濟海嗟險巇。釃水駕梁四十道,重開迭石疑神施。種蠣於礎松於道,至今利濟安無危。功成勒石記其事,大書深刻江之湄。我公同裏拜公像,景仰風節非公準。四家書冠蘇黃米,即論字法亦堪師。 嗚呼橋長三千六十尺, 碑則一百五十五字同瑰奇。 萬安橋,即泉州洛陽橋。橋南有蔡襄祠,祠內立有蔡襄的《萬安橋記》碑。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一代名臣的為人、氣節的景仰之情。(康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