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塗傳詒

鎖定
塗傳詒,1940年7月24日出生於北京市,空間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塗傳詒於1964年從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畢業;1972年在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任教;1980年至1981年在美國天主教大學從事合作研究;1988年至1990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高空研究所從事合作研究;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2] 
塗傳詒教授主要從事太陽風湍流和形成機制方面的研究 [9] 
中文名
塗傳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40年7月24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性    別

塗傳詒人物經歷

塗傳詒
塗傳詒(5張)
1940年7月24日,塗傳詒出生於北京市。
1953年,進入北京市第四中學,先後就讀初中和高中。
1958年,考入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就讀本科。
1964年,從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畢業。
1972年,在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任教,並從事科學研究。
1980年—1981年,在美國天主教大學從事合作研究。
1988年—1990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高空研究所從事合作研究。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9] 
2006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2] 

塗傳詒主要成就

塗傳詒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塗傳詒提出並證實了太陽風阿爾芬起伏中存在着湍流相互作用,發展了湍流傳輸理論,把對太陽風起伏的阿爾芬波描述與湍流描述結合起來,解決了以往研究中的矛盾,該理論得到引用並被稱為“塗氏模型”或“WKB like turbulence model”發展了非均勻磁流體介質中的湍流傳輸理論。提出並論證了在太陽風湍流中存在着壓力平衡結構和快磁聲波,給出觀測證據證明以往流行的“近似不可壓理論”不能用來解釋太陽風可壓縮起伏。提出了兩分量模型用來描述小尺度傳輸結構和阿爾芬湍流 [2] 
  • 學術論著
根據2013年3月Web of Science - SCI-E天文類數據庫檢索,塗傳詒(Tu C. Y.) 發表的68篇論文被SCI引用2813次,非自引2554次,平均每篇引用41次。其中第一作者論文26篇(包括在Science刊物上發表一篇article文章),被SCI引用1757次,平均每篇引用67次,單篇最高被SCI引用414 次。H因子達27 [8]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擔任職務
1986年01月—1989年12月
太陽風的阿爾芬脈動模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1989年01月—1992年12月
行星際空間等離子體離子加速和加熱的能量轉換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1993年01月—1995年12月
太陽風磁流體湍流的演化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1996年01月—1998年12月
近日冕阿爾芬波對太陽風的加速和加熱效應及太陽風模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1999年01月—2001年12月
迴旋波供能的太陽風的多元流體模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
2002年01月—2004年12月
太陽風質子和重離子迴旋波共振的準線性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主持
2005年01月—2008年12月
夸父計劃:“L1+極軌”日地空間擾動因果鏈探測計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主持
2006年01月—2008年12月
色球磁圈起源的太陽風模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主持
2009年01月—2011年12月
太陽風中阿爾芬波的起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主持
2010年01月—2014年12月
磁重聯驅動的太陽風起源模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主持
2012年—2017年
太陽風源區磁重聯激發波動和加速粒子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主持
2014年—2018年
太陽風湍流間歇對譜各向異性的調製及其產生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主持 [3]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9年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1年
太陽風中磁流體湍流的本質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唯一獲獎者) [7] 

塗傳詒人才培養

  • 教育科研理念
塗傳詒把教學和科研分得很清楚,他説:“就像金字塔一樣,教學的知識體系是最基礎的,是底座的部分,而科研是上面的,窄而精細。科研搞得好不好,重要的是基礎打得牢不牢。所以,我特別看重給本科生上課。” [4] 
塗傳詒認為:“本科生教學是要系統地傳授基礎知識給學生”,他重視給學生講明每一個知識點的概念,要讓學生能當堂接納和消化,是他在講課時首要考慮的事情 [4] 
塗傳詒認為:基礎科學定義為包括自然科學、數學和邏輯學等,科研項目由高等學校的教師自由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文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擇優支持,旨在推動基礎科學的學科發展,成果由學術共同體評價;應用基礎科學項目定義為有具體應用前景的研究項目,由各應用部門根據需要確定和支持,大型項目由專職科研部門研究,高等學校可參加一般項目,成果預期是對中國社會經濟有實際應用,由應用部門第三方評價。科研經費應支付高等學校科研團隊中的專職研究員、工程師、實驗員的工資和保險,以及教師用於科研的時間相應的工資。團隊成員不做教學工作,不能用教育經費給他們發工資。高等學校要既做科研又做教學,但是互不侵佔經費(包括儀器設備費和人員工時費),科研教學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10] 
  • 教育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08年

北京市教學名師獎
2010年
陽風起源的研究——源區觀測分析與磁重聯驅動模型初探(何建森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導師 [5] 
2011年

北京市優博指導教師
2013年
太陽過渡區結構與太陽風起源的觀測研究(田暉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導師 [6] 

塗傳詒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2年
Vikramsarabhai獎章
國際科聯空間研究委員會
1992年
王丹萍科學技術獎理事會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地球科學獎)
何梁何利基金 [11] 
2006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
2006年
陳嘉庚科學獎(地球科學獎)

塗傳詒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0年—1992年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學術刊物《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ssociate Editor [11] 
2001年—2004年
北京大學地空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分會第六屆副主任委員
2003年—
北京大學地空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4年—2007年
北京大學地空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分會第七屆副主席
2004年—2014年
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第7、8、9屆)
2006年— 2012年6月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常委會委員
2007年—
北京大學地空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分會第八、九屆主席
2010年—
教育部科技委地學與資源科學學部主任
2010年—
教育部科技委學風建設委員會委員
2014年—
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3] 

塗傳詒人物評價

塗傳詒被公認在太陽風與太陽大氣物理學研究領域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是中國國內空間物理學科研究的領軍人物。他還在高校科研經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建議,為高校教學科研體制的改革創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4] (北京大學評)
塗傳詒對太陽風湍流的研究作出了系統的和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突出貢獻 [11] (何梁何利基金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