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樑子崖墓羣

鎖定
塔樑子崖墓羣,位於中國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民主鄉桂花村響灘河北岸“塔樑子”山腰上。2002年9月—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塔樑子崖墓羣中的9座崖墓進行搶救性發掘。這批崖墓由墓道、墓門、主室、甬道、側室、棺牀、壁龕、灶台等組成,有單室、雙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為主。在崖墓中首次發現有壁畫和墨書榜題,並發現一批仿木建築形式的雕刻和珍貴的畫像雕刻新題材,大大豐富了崖墓的考古資料。根據這批崖墓的形制、畫像題材及出土器物,其時代屬東漢中晚期。
在3號墓中首次發現了“墨書榜題”。
塔樑子3號墓則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發現時代最早的壁畫墓。
2006年“塔樑子崖墓羣”被中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響灘河是青龍,“青龍咀”是青龍的咀。響灘河龍王“青龍王”就居住在青龍咀的響灘河中。
中文名
塔樑子崖墓羣
流行時期
漢代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四川地區
類    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    址
中國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民主鄉桂花村響灘河北岸

塔樑子崖墓羣墓羣簡介

塔樑子崖墓羣名稱由來

塔樑子崖墓羣所在的這座山叫做“塔樑子”。

塔樑子崖墓羣重點保護

2006年,中江縣民主鄉桂花村(8村)“塔樑子崖墓羣”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 

塔樑子崖墓羣加固保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江塔樑子崖墓羣開鑿於東漢中晚期。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隨着地區環境的變遷,自然和人為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崖墓文物所依附的地質和環境載體產生了巨大變化,崖墓巖體出現了鬆弛卸荷變形垮塌、帶狀風化、層狀剝落等多種地質病害。特別是受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響,局部墓室頂部或側壁巖體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裂隙、垮塌、變形,嚴重威脅着塔樑子崖墓羣的長期存留。 [3] 
在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關心、支持下,塔樑子崖墓羣搶險加固保護工程被納入了災後重建規劃,工程總投資300萬元。中江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委託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制了《塔樑子崖墓羣加固保護工程方案設計》,並經國家文物局評審通過。經過依法公開招標,甘肅中鐵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擔任施工,雲南城成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承擔監理任務。該工程於2011年9月15日正式開工,主要針對地震中各崖墓墓室產生的巖體裂隙、坍塌、滲水等病害進行綜合加固治理:採用裂隙注漿、原巖替換恢復、錨杆及鋼帶加固、巖塊粘貼恢復、室頂吊梁支撐加固等方法進行危巖體綜合加固整治;採用地表排水溝和仰斜排水孔等方法對裂隙滲水和表面潮濕進行綜合治理;用表面清理等方法進行窟內風化破壞防護等。該工程於2012年3月28日完工。 [3] 
2012年6月13日,四川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對塔樑子崖墓羣加固保護工程進行竣工驗收。專家組成員通過現場勘查、工程資料查驗,並聽取業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情況彙報後,經過充分討論,認為:該工程按照設計文本和文物保護維修原則進行施工,符合程序及規範要求,達到了維修加固的目的,同意通過竣工驗收。 [3-4] 
塔樑子崖墓羣墓門 塔樑子崖墓羣墓門

塔樑子崖墓羣墓羣介紹

塔樑子崖墓3號墓東漢平南大元帥墓統兵10萬
崖墓是漢代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四川地區最富地方特色且普遍流行的一種葬式,在山上挖一個洞,稱為崖墓,俗稱“蠻子洞”,幾乎遍及全川各地。在以前的考古發掘中,均發現崖墓中刻有各種題材畫像,或有不少彩繪,但從未發現過壁畫。此次,中江縣民主鄉桂花村“國務院公佈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樑子崖墓羣3號壁畫墓[東漢平南大元帥墓(統兵10萬)]”的發現堪稱崖墓考古的重大發現,因為其中首次發現了墨書榜題,其墓葬形制非常奇特,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壁畫墓。

塔樑子崖墓羣考古

概述
塔樑子崖墓羣位於中江縣民主鄉桂花村(8村)7組響灘河北岸塔樑子山腰。2002年初,民主鄉發現數座崖墓被盜,迅速上報當地“有關部門”,由此揭開了這羣神秘崖墓的面紗。
考古工作於2002年9月11日正式啓動,先後發掘出6座崖墓,除3號墓正進行緊張的清理、拍攝、臨摹等搶救性保護處理外,其他墓室已經清理完畢並進入初步整理階段。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6座墓均依山而鑿,由墓道、墓門、主室、通道、側室、耳室、棺牀以及各種用途的墓內附屬物等組成。由於墓羣距今近兩千年,加之多次被盜,看上去隨時都有壓塌的危險。因此,此次開鑿方式都採用在緩坡向山腹縱深開一明槽作為墓道,至岩石深處再鑿出墓門和墓室。除3號墓外,其它5座墓的墓道長約5—9米,有雙室、三室、四室幾種形式。

塔樑子崖墓羣歷史價值

由於漢代崇尚厚葬,有“事死如事生”的習俗,仿照地面建築的墓室結構和裝修,反映了東漢時期地主莊園經濟。

塔樑子崖墓羣6號墓室

走進6號墓室,較為豐富的石刻畫像迅速映入眼簾,鶴鳥交配圖、鶴含魚、兵器架等栩栩如生,讓現場目擊者不禁叫好。據有關專家介紹,6號墓共有4個墓室,由於數次被盜,出土文物較少,僅剩下東漢五銖、陶器殘片等。該墓存在嚴重滲水現象,墓內已結成了白色的石鐘乳,給墓內文物保護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4] 

塔樑子崖墓羣3號墓室

如果説6號墓的開掘讓人眼前一亮的話,走進6個墓中的3號墓就更讓人歎為觀止了。這是一個5室墓,墓道長約13米,共5重,約20米長,1.4—8米寬。記者在現場看到,墓室內造像題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石刻、彩繪、壁畫以及雕琢精美的石牀等讓許多專家感慨萬千。雖然事隔千年,但每一個石刻、每一幅壁畫的圖像都清晰可見。胡人舞蹈圖、墓主宴飲圖等壁畫等被川大教授宋治民認為極富地方特色。他告訴記者,這些壁畫是先在石壁上鑿框作畫,內容是墓主的居家圖,具有較強的連貫性。記者則發現,這些壁畫顏色鮮豔,紅、黃、黑、白、綠等多種色調一應俱全。而在3號墓內的墨書榜題則讓大家倍感吃驚。150餘字的墨書榜題介紹了墓主人身份、家世等,更含有平羌有功等內容,為研究墓主身份、官職及其政治經濟狀況提供了重要寶貴价值。
荊氏宴飲圖
荊氏宴飲圖(3張)
崖墓3號墓第三重墓室的左側室內的石壁上,右壁和後壁的壁面呈“田”字形,在劃分出的8個區域內共8幅壁畫。高65—70、寬75—98釐米。壁畫繪製在平塗的細泥地仗層上,以線描作基礎,平塗敷彩,部分用色彩渲染。從線描的處理上可以看出畫面具有民間年畫的效果。畫面可以直接圖解,有主人、待從、文吏等。壁畫所描繪的場景內容均為荊氏家族的宴飲圖,連起來看便是一場盛大的宴會,故將其命名為《荊氏宴飲圖》。 [5-6] 
是色彩斑斕的壁畫,還是珍貴的墨書榜題,塔樑子崖墓羣的發現無疑是四川考古界的一大喜事。東漢及其以前壁畫墓(一般為磚室墓),主要發現於河南、河北、內蒙、遼寧等中原及北方地區。南方地區以前發現最早壁畫為魏晉時期,塔樑子3號墓則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發現時代最早的壁畫墓。
在3號墓中還發現了不少有重要價值的畫像題材,如胡人舞蹈圖,是四川發現最早的胡人樂舞資料,在中國漢代考古資料中也極為罕見。塔樑子3號壁畫墓的發現,填補了崖墓考古和南方地區漢代美術考古的一項空白,是中國漢代考古學的重大發現之一,為漢代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文化、美術等方面研究及地方史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

塔樑子崖墓羣國之瑰寶

離開考古現場,在大家讚歎聲中,一個更為嚴肅的話題被提了出來,怎麼才能讓這些精美的壁畫長久保存?川大教授林向告訴記者,如今我國的彩色壁畫保存還無成熟經驗,能做的就是儘快取齊資料後迅速密封墓室,待新方法研究出來後再打開。對此,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高大倫表示,有關方面會盡快對墓羣採取拍照、臨摹等搶救性措施,盡全力保存好這一四川瑰寶。

塔樑子崖墓羣周邊文化資源

塔樑子崖墓羣西漢文化

西漢時,西漢鑄錢大臣鄧通在四川省中江縣廣福鎮鍊銅鑄銅錢,這裏稱作“銅山”。保留的遺蹟被稱為“銅山遺蹟”。
銅三八景
漢武帝劉徹伐匈奴,霍去病開拓河西走廊,倒一罈酒於河水中與將士共飲,逐匈奴900裏,封狼居胥,其志何其壯哉。
衞青兵3萬,勝匈奴伊稚邪單于主力軍20萬於漠北,其英何其壯哉。
謀定而後動,此非韓安國將軍之智謀呼?
飛將軍李廣,在當時也只算得上普通將軍。
張騫困匈奴20年不改其志,終到達大月氏,完成使命,開拓出“絲綢之路”,其耐性與意志是漢民族應該弘揚的民族魂魄。
我們有了這些精神,才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之後,漢宣帝劉病已徹底消滅匈奴。
可以發現漢朝是中國一個強悍的朝代,對漢民族的和平與尊嚴作出了貢獻。

塔樑子崖墓羣東漢文化

塔樑子崖墓羣東漢文化國際旅遊節,是為了弘揚漢朝文化之精髓。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曰:“士宦當做執金悟,娶妻當娶陰麗華。”不亦浪漫乎。

塔樑子崖墓羣宋朝文化

中江縣縣城北門凱江河東岸公園裏的三蘇銅像
塔樑子崖墓羣邊廣福鎮街邊蘇公筆
在中江縣城城北,凱江河東岸公園裏立有5米高的“三蘇”銅像,證明着“三蘇”在中江縣人文歷史中的核心地位。
響灘河流域是三蘇故里,中江縣是三蘇故里。三蘇中的“蘇易簡”是北宋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是中江縣有史以來最大的官之一,與“塔樑子崖墓羣的東漢平南大元帥(統兵10萬)”齊名,都是中江縣的名yin(人)兒!三蘇中的“蘇舜欽”也是個大官兒,在如今的廣福鎮街邊的響灘河段還留有為紀念蘇舜欽敢於直諫而刻的蘇公筆。

塔樑子崖墓羣佛教文化

鐵佛寺
神秘的古寺,怡人的地方……
位於中江縣民主鄉老鄉政府和老初中所在地,原來是木質結構的寺院,非常有名,有鐵製佛教三大佛“南無藥師佛琉璃光如來”(左)、“釋伽牟尼”(中)、“南無阿彌駝佛”(右)。鐵佛寺有著名的“鐵佛寺大古榕”和“鐵佛寺小古榕”。現“鐵佛寺大古榕”已經被中共民主鄉政府以3萬元的價格賣掉,只剩下在“鐵佛寺小古榕”在風雨飄搖中迎風吐翠,顯示着中華民族進入了新興時。
新鐵佛寺
希望建在塔樑子崖墓羣附近,但還未建。
廣福鎮大觀音
塔樑子崖墓羣邊大石刻觀音(世界第一大)
在塔樑子崖墓羣附近的廣福鎮響灘河邊上,有世界第一大石刻觀音“響灘河觀音石刻”。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三,它教人忍受苦難,逆來順受,死後就可升入極樂世界。逆來順受是不可取的,但佛教也有可取之處,就是認為眾生平等,應該懷有仁慈之心,因此佛陀都樂於幫助眾生,救眾生脱離苦海,講究多種善因。
崇石塔
位於塔樑子崖墓羣附近的積金鎮重石山頂,塔下是達成鐵路。這是一座空心有階梯的塔,可以爬到塔頂上去。
重石山
重石山上有座寺,寺名叫“重石山”。
龍蘭寺
也就是積金鎮中學所在的位置,原來是一個大寺院,現還剩下“鐘鼓樓”和一些僧侶住房,以及一些大古榕。

塔樑子崖墓羣道教文化

青龍咀
青龍咀半島響灘河龍王“青龍王”廟會
“青龍咀”就是“青龍王”的嘴,“青龍”在道教文化中擁有很高的地位。
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以五行論,東為青色,故青龍為東方之神,亦稱“蒼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在東方傳説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鬚、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
青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説,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青龍既是名字也是種族,青龍的方位是東,左,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上,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下,代表冬季。
在中國二十八星宿中,青龍是東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總稱。
東方七宿亦名蒼龍,蒼龍的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就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天官廟
在塔樑子崖墓羣邊的積金鎮三官村天官廟,供奉着趙天官,趙天官是中國五代蜀國、後唐以及後周有名的天官,是中國古代星象學家。留下了“天官賜福人間”的動人傳説。
趙天官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