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

鎖定
獨特的塔拉曼卡仰芝-阿米斯泰德保護區佔地80多萬公頃,位於美洲中部,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的交界處。保護區是第四紀冰川在這裏留下了痕跡,北美和南美的動植物在這裏雜居,雜植,熱帶雨林覆蓋了保護區大部分面積。四個不同的印第安部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從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的密切合作中獲利。
中文名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
外文名
Talamanca Range/La Amistad Reserves
地理位置
哥斯達黎加
景點所在大洲
北美洲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塔拉曼卡山脈阿米斯塔德保護區/阿米斯塔德國家公園
Talamanca Range-La Amistad Reserves/La Amistad National Park
入選時間:1983年(1990年擴大範圍)
遴選依據:自然遺產 (vii)(viii)(ix)(x)
地理位置:N09 24 25.5 W82 56 19.7
遺產面積 : 5700.45平方千 [1] 
遺產編號:205(哥斯達黎加與巴拿馬共有)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遺產描述

哥斯達黎加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哥斯達黎加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聯結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的塔拉曼卡-科迪勒拉並行山脈是一方寶地,方圓80多萬公頃,內有一系列的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按照布里布里和卡貝卡爾印第安人的一則古老傳説,山脈形成的那片龐大台地,就是西布神決定建造家園並播下將來能繁衍生息人類的玉米種子的地方。塔拉曼卡-科迪勒拉並行山脈自然保護區乃是第四冰川期在中美洲留下難以磨滅印記的唯一一處遺址。遊客如果攀登到山巔,便可觀察到幾乎完好無損的冰川結構——深深的U形山谷、冰磧、湖泊、冰斗,它們證明大約在25,000年前的更新世期間,確實存在過大冰川。冰川形成的許多山谷都具有荒涼美。
除自然奇觀外,該地區還有大量的古文化遺蹟。業已發現有200多處遺址(墳塋、石柱、史前巖畫),它們覆蓋了12,000多年的歷史,從先民時代起,到16世紀時歐洲人所經歷的部落社會止。對它進行研究,將有可能在有關該地區在前哥倫布文化以及中美洲南美洲文化間的聯繫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
1983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vii)(viii)(ix)(x),塔拉曼卡山脈阿米斯塔德保護區/阿米斯塔德國家公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0該遺產進行了擴增。
遴選依據標準(vii):該遺產擁有異常美麗的山脈景觀。許多崎嶇的地形被廣闊的森林所覆蓋。在該遺產域內,有着不尋常的高海拔草原全景式景觀。第四紀冰川的顯著遺蹟通過冰場、山谷和冰川湖泊的形狀增加了景觀的特殊性。塔拉曼卡山脈有無數的河流和小溪,其中一些形成了壯觀的瀑布。除了風景價值之外,塔拉曼卡山脈對當地社區也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
遴選依據標準(viii):塔拉曼卡山脈是中美洲地峽最近地質歷史的一個非常特殊的樣本,中美洲地峽是連接北美洲和南美洲並分隔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相對狹窄的陸地地帶。這一特徵顯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第四紀冰川活動的痕跡,形成了冰川圈、冰川湖和很深的“U”形山谷,這些在中美洲其他地方都找不到。
遴選依據標準(ix):作為地質上年輕的陸橋的一個大型且基本完整的部分,今天的這處遺產是來自北美和南美的動植物的交匯點。許多以前不相連的次大陸的原始物種在塔拉曼卡山脈到達它們的分佈邊界。這一生物地理位置與氣候變化、複雜的地形、巨大的海拔範圍以及其他許多環境條件的異質性共同導致了具有保護和科學意義的全球生態系統和生境的複雜組合。複雜組合馬賽克包括橡樹林,不同類型的熱帶雨林,雲林和罕見的高海拔沼澤和草原。後者被稱為“帕拉莫地峽”(Paramo),是受區域限制的遺產和極其豐富的特有物種。進化過程觸發了一個物種形成,在眾多的分類羣體中具有非凡的地方性。許多特有的物種僅限於這一山脈的單個山峯。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山峯可以比作羣島中的島嶼。
遴選依據標準(x):該遺產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物多樣性,並在眾多分類羣中具有高度的地方性,通常超過一個分類羣內物種的三分之一。塔拉曼卡山脈有大約10000種開花植物和4000多種非維管植物。大約有1000種蕨類植物和900種地衣。該地區的許多大型哺乳動物都有重要的種羣,總共記錄了215種哺乳動物。這裏是許多稀有、脆弱和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包括中美洲所有貓科動物、瀕危物種華麗蜘蛛猴和中美洲貘,以及脆弱的中美洲黑冠松鼠猴。大約600種鳥類包括華麗的綠咬鵑和幾種稀有的猛禽。其他脊椎動物包括約250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以及令人矚目的115種淡水魚。在這些兩棲動物中,有6種是侷限於山脈上的,例如瀕臨滅絕的毒蛙。 [1]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評價

這一獨特的遺址位於中美洲,這裏有第四紀冰川的痕跡,北美和南美的動植物在這裏雜植。熱帶雨林覆蓋了大部分地區。四個不同的印第安部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從哥斯達黎加與巴拿馬的密切合作中受益匪淺。 [1-3]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遺產介紹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5張)
塔拉曼卡一科迪勒拉山脈的頂峯在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之間,海拔幾近4000米。按照布里布里和卡貝卡爾印第安人的一則古老傳説,山脈形成的那片龐大台地,就是西布神決定建造家園並播下將來能繁衍生息人類的玉米種子的地方。 [3]  由於這裏的氣候特點以及土壤的肥沃富饒,該地區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地形地貌,構成了許多不同的生境。在塔拉曼卡仰芝-阿米斯泰德保護區可以欣賞到雲中森林、小人國風光、荒涼美山谷、西布的子孫以及阿茲特克人崇拜的聖鳥。除自然奇觀外,該地區還有大量的古文化遺蹟。目前,已發現有200多處遺址,包括:墳塋、石柱、史前巖畫等,它們覆蓋了12000多年的歷史。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美洲最大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位於哥斯達黎加南部的卡塔戈省和巴拿馬北部的奇裏基省、博卡斯德爾託羅省交界處,海拔幾近4000米,總面積5654平方千米,是美洲最大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早在1.2萬年前,這片熱帶雨林中就已經有人類生活。現在大約還有1萬名印第安人生活在保護區內,過着原始的生活。
一座山脈崛起在大約3000萬年之前,地殼構造運動和火山爆發所產生的巨大壓力造成了上新世期間的地層上升,這種上升最終填平了當時曾把南北美洲分隔開來的大洋盆地,而且在大約700萬年前就已呈現出目前的形狀。就這樣,一小窄條陸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寬度僅為150多公里)產生了,並在兩塊生物特性不同的大陸之間形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橋”。當地特有之物種豐富多樣,可以歸因於來自兩個不同地域的動植物羣的這種遺傳趨同。
該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地貌和氣候都具有多樣性。大西洋和太平洋近在咫尺,緩解了熱帶氣候的酷暑難熬。但海拔高度的變化(從海平面到科迪勒拉山脈最高峯3820米的奇裏波山)意味着氣候表現出巨大的温差(從最高的25℃到最低的-9℃)。這裏地形地貌複雜,有中美洲罕見的冰川湖、高山濕地,還有茂密的熱帶雨林。由於這些氣候和地形地貌特點以及土壤的肥沃富饒,該地區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地形地貌,構成了許多不同的生態系統,為動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2]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生物種羣

在極為潮濕的熱帶雨林中,有種種複雜多樣的植物羣,其中包括一棵棵茂密的大樹,樹上爬滿了那種可以長得像人體那般粗壯的藤本植物。動物羣也同樣地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包括各種蛇、鹿、貓科動物、吸血蝠及其他蝙蝠、僧帽猴和吼猴、樹蛙、樹懶和食蟻獸。這裏還有名目極為繁多的鳥類和蝶類,它們的色彩使這一令人難以捉摸的環境變得甚至比威弗雷多·拉姆或杜阿尼埃·盧梭所想象的叢林還要絢麗多彩。
在3000米以上的地方,森林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被稱為“Paromo”(高山草甸)的潮濕而不宜於人類居住的地帶。在這片灌木草原上可以找到的是淡紅色的矮杆植被,高不足兩米,主要由竹子、禾草、蕨類,以及在風霜、雨雪、嚴寒和急劇變化的温度的作用下枝條都扭曲了的香桃木等組成,這是這一亞高地帶生物特點,即使在這一地區也屬獨一無二。
這是一處有許多原產於安第斯山脈的植物品種已告絕跡的地方。動物則包括鳥類兩種、蜥蜴、蠑螈一種、昆蟲和蜘蛛,白天,它們讓自己的活動適應於温度的變化,晚上則沉入昏睡狀態,以減緩新陳代謝。在這一區域還能找到某些齧齒目動物以及兔子。它們是森林貓科動物如美洲豹、小豹貓、虎貓和美洲山貓的捕獵對象。還有一些瀕危物種,如貝爾德氏貘(中美貘)是一種長兩米重200公斤的強有力的動物,當它們在這些通常冰封的某個湖泊中游泳,或者為避開它們的主要敵人美洲豹而在身邊疾馳而過時,可以一睹它們的身影。美洲豹則是可以在塔拉曼卡找到的6種大型貓科動物之一,不過如今已瀕臨滅絕。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自然景觀文化遺蹟

塔拉曼卡並行山脈自然保護區乃是第四紀冰川期在中美洲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的唯一一處遺址。只要攀登到山巔,便可觀察到幾乎完好無損的冰川結構——深深的U形山谷、冰磧、湖泊、冰斗,它們證明,大約在25000年前的更新世期間,確實存在過大冰川。
冰川形成的許多山谷都具有某種荒涼美。這些山谷包括獅子谷——因有美洲獅活動的獅子山而得名;兔子谷——巨大的一片沙場,四周圍有巖峯,兔子出沒其間;神秘的山脊谷由於土壤中的高含鐵成分而導致磁性干擾,使羅盤指針失靈;還有冰磧谷和湖谷——星星點點散佈着30來個冰晶玉潔的湖泊。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已發現有200多處人類遺址(墳塋、石柱、史前巖畫),它們覆蓋了12000多年的歷史,從先民時代起,到16世紀時歐洲人所經歷的部落社會止。對它進行研究,將有可能在有關該地區在前哥倫布文化以及中美洲南美洲文化間的聯繫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
如今約有1萬印第安人生活在自然保護區裏。他們不僅飽受高死亡率、營養不良和文盲之苦,而且由於大農場主和大牧場主的活動正在日益逼近他們的領地因而使他們也感到了生態系統受到重壓所帶來的威脅。 [2]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小人國風光

在3000米以上的地方,森林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被稱為“Paromo”(高山草甸)的潮濕而不宜於人類居住的地帶。在這片灌木草原上可以找到的是談紅色的矮杆植被,高不足兩米,主要由竹子、禾草、蕨類,以及在風霜、雨雪、嚴寒和急劇變化的温度的作用下枝條都扭曲了的香桃木等組成, 這是這一亞高地帶生境特點,即使在這一地區也屬獨一無二。
這是一處有許多原產於安第斯山脈的植物品種已告絕跡的地方。動物則包括鳥類兩種、蜥蜴、蠑螈一種、昆蟲和蜘蛛,白天,它們讓自己的活動適應於温度的變化,晚上則沉入昏睡狀態,以減緩新陳代謝。在這一區域還能找到某些齧齒目動物以及兔子。它們是森林貓科動物如美洲豹、小豹貓、虎貓和美洲山貓的捕獵對象。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