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坡廟

鎖定
塔坡廟在市區京果街1號。該處為東晉蹋賓國僧人達毗耶舍“結茆講經”的塔坡崗“經堂”舊址。
中文名
塔坡廟
地理位置
市區京果街1號
區域面積
市區京果街1號
通面寬
僅4.58米
相傳此山崗因唐貞觀二年(628)曾出土經堂的銅佛三尊,遂得名“佛山”,故此地與佛山得名有關。唐以後建有經堂寺,至明初洪武間大毀寺觀時被拆,明天啓七年(1627)擬重建時,塔坡崗已開闢為普君墟,不宜建寺,遂遷址萬壽坊重建“塔坡禪寺”(經堂古寺)。而該舊址則建為東嶽廟,又稱塔坡廟,於清嘉慶元年(1796)重修。規模極小,通面寬僅4.58米,建築面積不足42平方米,竟分為頭門和正殿兩進,馬鞍式風火山牆,樑架為硬山擱檁。廟前原有一口水井,相傳是唐代始建時所鑿,井泉清冽,永不枯竭,至今附近居民仍在使用。在井台旁的屋牆上,原鑲嵌有唐貞觀二年的“佛山”石榜及“佛山初地”、“牧唱遺風”石匾等遺物。古鎮佛山曾以廟宇眾多馳名於世,彈丸之地競有大小神廟148座之多,由於工商業城鎮寸金尺土之故,比該廟還小的廟所在多有,塔坡廟雖小,卻是佛山得名的重要物證,具一定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