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塊狀結構

鎖定
塊狀結構是指 結構體沿長、寬、高三軸平衡發育,即水平軸和垂 直軸相近,界面平滑或彎曲,彼此能吻合,稜面不 明顯,形狀不規則,界面與稜角不明顯的一種土 壤結構。按結構體的大小,可以分為大塊狀 (>10 cm)和小塊狀(5〜10 cm)結構。比小塊狀 小的土塊,稱為碎塊狀結構(0.5〜5 cm),更小則 為碎屑狀結構。此類結構體多出現在有機質缺 乏而耕性不良的黏質土壤中,一般表土中大多為 大塊狀結構和塊狀結構,心土和底土中大多為塊 狀結構和碎塊狀結構。具有這種結構的土壤,往 往濕時黏韌,干時堅硬,適耕性差,宜耕期短。塊 狀結構大多是耕作質量差的一種表現。 [1] 
中文名
塊狀結構
類    型
結構體三軸大體均衡發展
外    形
不規則
應    用
缺乏有機質的粘重土壤
特徵
常見的有小塊狀(直徑5—10毫米)、中塊狀(10—20毫米)、大塊狀(>20毫米)。塊狀結構易形成於缺乏有機質的粘重土壤和質地較輕的心土層。具有這種結構的土壤,往往濕時粘韌,干時堅硬,適耕性差,宜耕期短。塊狀結構多是耕作質量差的一種表現。
參考資料
  • 1.    周健民.土壤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