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報紙印刷

鎖定
報紙印刷(newspaper printing)是以報紙等信息媒介為產品的印刷報紙印刷的流程: 對於一家報紙印刷企業來説,向數字化邁進並不僅僅是安裝一台CTP這麼簡單。CTP前端的數字化工作流程也必須仔細選擇,因為這關係到印刷企業的經濟效益、生產效率以及投資回收期。 大多數報社都是一步一步地實現工作流程的數字化的。工作流程的數字化大體上可以分4個階段來實現。
中文名
報紙印刷
外文名
newspaper printing
別    名
新聞印刷
屬    性
印刷術語

報紙印刷印刷信息

報紙印刷 報紙印刷
報紙印刷,又名新聞印刷。包括排字、拼版鑄字照相製版、壓紙型、平台或輪轉印刷等工序。20世紀6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圖文部分凸起的凸版印刷工藝。應用凸版印刷報紙,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從唐代中期至明代後期,歷代封建王朝為傳播宮廷政事的邸報,大都是用木雕版印刷。明崇禎十一年(1638)採用木活字凸版印刷邸報。隨着西方工業技術的傳入,19世紀70年代採用鉛活字排版、平台式凸印機印報,其後也逐漸應用手工打紙型澆鑄平面鉛版的凸版複製技術。20世紀初至50年代前,中國只有少數報紙 (如《申報》、《新聞報》(中國)、《大公報》等) 採用輪轉印報機印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聞事業發展很快,報紙的凸印工藝雖然還沿襲着鉛字手工排版方式,但在印刷技術上,逐漸普及了較為先進的高速度的凸版輪轉機印報,進入了高速印刷報紙階段。

報紙印刷行業發展

2011年,首都新聞出版版權工作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不斷深化改革,加快資源整合,推進高新技術與出版產業的融合,創新和完善新聞出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努力開創首都新聞出版和版權工作的新局面。截至2010年11月底,北京地區新聞出版業收入達到466.17億元,同比增長9.45%;資產總額達到935.15億元,同比增長8.74%;利潤總額30.59億元;從業人員11.58萬餘人。新聞出版行業收入總額在全市文化創意產業9大領域中排名第四位。
未來將有可能出現以下趨勢:
1、大中型出版機構一體化運作;
2、出版機構與技術提供商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入;
3、中小型出版機構將走服務外包之路;
4、新型數字出版機構不斷湧現,以互聯網形態為主;
5、閲讀器廠商開設網絡書店
6、傳統渠道全面向電子渠道轉型;
7、運營商進入全流程數字出版;
8、將出現更加細分的專業數據庫服務商。
當然,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着各種各樣的格式、產品價格、商業模式、結算、用户體驗等諸多問題。
而這些趨勢的發展和問題的解決都將基於一個主旋律:合作。而合作的目標是1+1=11。請注意,不是1+1=2,而是11,是希望獲得更大的價值,對於以幾何級數發展的產業而言,只有更大的價值才可以稱之為價值。為此,我們還要做很多艱苦而細緻的工作,比如共同組建建設性聯盟,探討如何將數字出版與出版機構更深入結合,制定切合實際的數字出版戰略規劃,規範商業模式和市場策略,以及進一步釐清合作伙伴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一步明確我們要什麼,能給合作伙伴帶來什麼,我們的合作能給產業帶來。
從這個角度上理解,“讓合作伙伴更有價值”具有現實意義,勢必將成為未來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重要話題。

報紙印刷基本介紹

無論選擇哪一個階段,都應在設備安裝人員到來之前確認印刷企業已經為採用CTP做好準備。
第一階段:最簡單的前端CTP系統
雖然一些報社已嚐到了用高性能的新RIP的甜頭,但仍有一些報社繼續沿用已有的RIP。最簡單的前端CTP系統一般採用排版軟件手工拼版,然後進行RIP處理,再傳送到Print Console之類的控制器軟件。只要RIP能夠輸出1200dpi的TIFF文件,該系統就是可以滿足CTP需要的基本系統。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RIP都能輸出1200dpi的TIFF文件,一些報社原來使用的RIP輸出的是非標準格式的文件,有的分辨率只有1000dpi或1016dpi。目前有不少報社印刷廠同時應用CTF與CTP流程,他們用同一個RIP輸出供激光照排機計算機直接制版機用的文件。還有的是接受客户RIP好的文件或從傳送地點發過來的RIP好的文件。
實現從模擬到數字的方法是文件的轉換。市場上有幾種轉換工具,如克里奧的Copydot Toolkit(網點拷貝工具箱)。它可以實現文件的格式和分辨率的轉換,且不會出現龜紋,此外,還可以進行陽圖到陰圖的轉換。
如果具有足夠的RIP能力,這種最簡單的系統也可以算是一個功能完備的系統。不過,必須用手工方式確定哪些頁面在左邊,哪些頁面在右邊。所以,如果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印版,那麼很快操作者就會被哪塊版在哪一邊的問題搞得暈頭轉向。如果是這樣,印刷廠就應該選擇自動化的工作流程。
第二階段:自動拼版的基本流程
建議大家最好使用自動拼版的工作流程,因為頁面組版是一項勞動密集型工作,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錯。採用自動化的工作流程能有助於印刷企業儘快收回投資,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成本,獲得高質量的產品。
其實,不管使用的是什麼流程系統,首先應選擇適合報紙的拼版軟件。該軟件接受由排版系統傳送來的單個頁面。操作者不用自己拼版,工作流程軟件(如克里奧面向報社印刷廠的PDF工作流程軟件—印易通Synapse NewsManager)可以完成此工作。它會一直等全部版面都傳過來後再自動生成整版輸出。頁面準備好後才發排,不會在某個特殊指令下發排。這種自動化的軟件使一切都變得簡單,例如,如果報紙正好一版是黑白報、另一版是彩報,則該軟件會在發排時清楚地將它們區別對待。
當將很多頁面在印版上曝光時,常常需要將頁面左轉、右轉或居中,翻來覆去地調整。而使用具有拼版功能的軟件,可以搞定一切,避免因人為失誤而導致廢版。使用這種工作流程,對於控制生產過程和質量,降低報紙印前部門的運行成本很有益處。
有很多報社運行的就是類似的流程,都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
第三階段:具有平衡負荷功能的自動化工作流程
不同報社的用版量往往會有很大差異,有的報社可能需要多台CTP或RIP。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具有平衡負荷功能的自動化工作流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資源,從投資中獲取更多的效益,從而保證高效率生產。這種流程可以自動根據不同印版尺寸來給不同的CTP分配活兒,如果其中一台設備壞了,它還可以重新進行分配。
第四階段:具有版本管理功能的自動化工作流程
如果一種報紙有許多不同的版本,排版會變得更加複雜,因此工作流程軟件就應該具備版本管理功能。
當一種報紙有兩個以上的版本時,不同版本的報紙可能在某些印版上的元素是相同的,而有些圖文卻只在其中的某一個版面才會出現。比方説一家報紙有兩個不同的版本,左手頁面可能是相同的,而右手頁面是變化的。這種情況下,需要3個文件:內容相同的左手頁文件、第一個版本的右手頁文件、第二個版本的右手頁文件。系統知道要用這3個文件出兩套版。當它接到其中的兩個文件後,會自動輸出一套版(還可以在版上做標記,告訴操作者是哪一套版)。當第三個頁面到達時,系統自動生成另一套版。只要兩個相同的頁面中有任何一個頁面更新,系統都將輸出兩套新版。
工作流程軟件中的版本管理功能可以對許多可變元素進行控制,有助於報社更順暢地出報。
工作流程的投資回收點
採用CTP可以帶來材料成本的降低及時間的節省。如果不仔細選擇合適的工作流程,上述優勢可能會喪失殆盡。所以,一定要在CTP設備到貨安裝之前把一切都計劃好。
最大的投資回收點來自於自動化,實現自動化,人們就不必浪費時間等待文件,然後再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生產的自動化可以減少操作人員,節約的人力資源可以幹其他事情。另外,預先計劃生產也能夠儘快回收投資,這樣可以減少錯誤,少出廢版。軟打樣可以節約材料,但在輸出印版前還必須有檢查點。自動重複輸出印版可以縮短印刷準備時間,尤其是採用CIP3更可以縮短調機時間。
PDF和JDF
只要軟件可以生成所需要的帶有打孔、彎版標記的彩色或黑白頁面,本文所描述的每一種解決方案都可以用TIFF、PostScript或PDF格式來完成。當一個報社要升級其工作流程時,建議考慮PDF流程。因為PDF有許多優點,不僅傳輸時間更短,而且跨平台兼容性更強。並且一個PDF文件可以以任何所需要的分辨率被RIP,是很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相信PDF流程將成為報社未來的發展方向。
JDF是人們談論的又一種標準流程,JDF工作流程也正在為在報社印刷廠應用做好準備。
更換RIP
為什麼要換掉那還沒有壞的RIP?很多公司的做法是先引進CTP,而後逐步添加或更新設備,以增加從CTP獲取的價值。RIP是邁向PDF的一個好方式,可以使生產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能避免很多問題。RIP也是實現調頻網印刷的解決方案。如果報社印刷企業除出報外還有興趣做商業印刷,採用調頻網與更好的工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保險起見,報社應該考慮擁有多台RIP。因為有了備份的RIP,就可以平衡生產。也許RIP並不是報社最先需要更換的,但如果換一台好RIP,的確能加快投資回收的速度。

報紙印刷行業税率

報紙印刷增值税

一納税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除本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外,税率為百分之十七。
二納税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税率為百分之十三:
1.糧食、食用植物油
2.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
3.圖書、報紙、雜誌;
4.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
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三納税人出口貨物,税率為零;但是,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納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下簡稱應税勞務),税率為百分之十七。

報紙印刷税率調整

由國務院決定,根據這一規定,出版社、報刊社出版發行圖書、報紙、 雜誌,適用13%的税率。印刷企業採用印刷工藝,將文字、圖畫和線條原稿製成圖書、報刊 成品,它接受出版單位提供紙張、稿樣承印的印刷品所收取的加工費,應按“加工”項目依 17%的税率繳納增值税。

報紙印刷質量控制

報紙印刷 報紙印刷
報紙的印刷質量不僅與生產工藝、設備、管理和操作相關,而且與原材料的質量和印刷適性密切相關。如
何對一份報紙的質量進行檢測和評價,新頒佈的國標是如何規定的?下面分別對這些問題進行介紹。
這裏主要介紹生產過程中各工序質量的控制,主要原材料質量和適性對報紙印刷質量的影響,同時也介紹一下標準化、數據化、規範化管理與彩報質量的關係。
Photoshop系統參數設置
首先,談一談照排工序,該工序除一般的組版準確外,重點有二,一是圖片掃描;二是輸出。以彩色圖片為例,大多數報社採用的是方正或華光彩色照排系統,圖片處理用Photoshop軟件完成,正確地設置Photoshop系統參數,與印刷質量有密切聯繫。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印刷油墨設置(Printing inks Setup)
這是描述Photoshop產生的CMYK顏色的參數,要注意CMYK值使用的是哪種油墨,然後查看Monitor Setup參數,計算如何顯示這些因素。在印刷油墨設置中首先要設定油墨的顏色(Inks Colors),再給Photoshop提供計劃使用的油墨外觀模型。通常選擇SWOP(捲筒紙膠印規範)設置中的一種,然後選擇出與所選用印刷材料相匹配的成套油墨;其次是設定網點增大補償值,它是一個相對量,如內置值為20%,意味着中間調網點可減少10%,即只補償10%的網點增大量。
②分色設置(Separation Setup)
分色設置不僅控制印刷機上的墨量,而且控制着分色曲線,因此,正確地設定這一參數,對得到合格的印刷顏色至關重要。其中要注意總油墨量、灰成分替代和底色去除、黑墨極限、底色增益的設置。這裏就不一一詳述。
③掛網線數的設置
新聞紙印刷適性決定了彩色報紙中圖片的掛網線數不可太高,要根據所使用的新聞紙質量來決定,平滑度白度較高的可稍稍高設,而比較粗糙的新聞紙,就要低設。一般控制在85~120lpi之間進行輸出。另外,網線角度的設置也很重要,通常採用無軸網點時,將主色版選在45;青、品紅和黑版的網線角度應差30,黃版與其它色版的網線角度相差15。
掃描分辨率的設置
報紙印刷一般情況下掃描分辨率應為掛網線數的1.5~2.0倍,即不應高於240lpi。掃描分辨率設置得低,會使圖片的細節、層次減少;而設置得太高,只會增加文件大小,對圖像質量的提高無益。在圖片掃描處理中,還應注意色彩的校正,適當作鋭化處理等。

報紙印刷膠片質量

膠片質量的好壞是影響報紙印刷質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一般彩色分色片的實地密度值應在3.50以上,片基的灰霧度(包括多層片基疊加後的)應小於0.15為宜,分色片的線性誤差應小於2%。要保證輸出膠片的質量,激光照排機在輸出時的正確設定也很重要,若網點的密度或網點的百分比不正確,則RIP軟件上的軟片特性曲線需重新設定。膠片本身的質量特性顯影、定影藥水的配比濃度、温度、走片速度等,都會直接影響膠片的質量。簡言之,要保證印刷質量,首先要從圖片原稿質量抓起,其次就是要保證膠片的質量。

報紙印刷製版工序

另外,再看一下製版工序,在膠片出好後,拼版和PS版的曬制也很關鍵。有的報社已採用對開大片輸出,那麼只需要打孔定位就可曬制PS版,但仍有較多的報社是輸出四開膠片,這就需要進行人工拼版,而人工拼版容易出現彩版拼不準的現象,若遇到廣告是外來膠片,就需要拼兩次以上,不僅誤差大,而且速度慢,對印刷彩報的質量很有影響。採用對開膠片輸出或是CTP輸出就不存在這些問題。拼完版後,在曬制PS版的過程中,一是曝光量的控制,最好要採用測控條和自定義灰梯尺進行測試,要求2%網點忠實還原,95%網點不糊不擴大;二是PS版沖洗液的濃度、温度、速度都要控制好;三是製版車間要保持環境的潔淨,否則會因有灰塵,PS版出現有扁塘等現象。

報紙印刷印刷工序

最後,談一下印刷工序,除保證小水小墨小壓力的水墨平衡外,彩報要保證墨量符合網點飽和的要求,套印準確,色彩還原真實。印刷中,紙張的張力控制也要適當。對於多紙路多版次印刷,要控制好各紙路的張力適當,選擇拉力較好、性能基本一致的捲筒紙
紙張及油墨選擇
此外,根據新聞紙的適性,建議紙路最多不超過5個紙卷,比較經濟合理。
報紙印刷(2)主要原材料的印刷適性要求
報紙印刷的主要原材料是指新聞紙和油墨,隨着彩色報紙的日益普及,對新聞紙和彩色油墨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下面根據《新聞紙的冷固型油墨膠印》(GB/T 17934.3-2003)規定,介紹其印刷適性,商業、半商業印刷這裏不再介紹。
①新聞紙 新聞紙是報紙生產中最主要的原材料,GB/T 17934.3-2003中對新聞紙顏色和光澤度作出了規定,詳見該國標。另外,根據GB1910-89規定,新聞紙的主要技術要求有定量(克重)、捲筒紙縱向裂斷長、橫向撕斷度、平滑度白度不透明度、塵埃度等,詳見該標準。
②油墨 報紙印刷所用的油墨要滿足快凝固、色彩鮮亮等要求。對油墨的質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顏色、着色力、顆粒粗細、流動度、透明度、粘度、光澤、幹(燥)性與固着力等。在新頒佈的國標GB/T 17934.3-2003中對油墨的顏色特別制定了標準,請參閲。

報紙印刷操作與管理

標準化、數據化、規範化管理 在報紙的生產、印刷過程中,要加強對質量的控制必須實行標準化、數據化、規範化管理,堅持實現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各個報紙印刷廠要根據國家標準,結合本廠生產設備、技術、工藝的實際,制訂出各工序質量標準和相應的數據,並加以檢測。管理和操作要實行規範化,照章辦事,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此外,要使全體員工都自覺地參與到質量管理上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報紙的印刷質量。

報紙印刷發展情況

鉛活字版印刷術的傳入和發展
鉛活字印刷術,是用鉛活字排成完整版面進行印刷的工藝技術,中國古已有之。所不 同者, 西方傳入的近代鉛活字印刷術的鉛活字,是用鉛、銻、錫三種金屬按比例配比熔合而成, 機器印刷。是一種比中國傳統的鉛活字印刷術更為先進的印刷術。其傳入時間,一般均以馬 禮遜在廣州僱人刻制中文字模的1807年為始。
鉛活字版印刷術的傳入
1805年(清嘉慶十年),英國倫敦佈道會選派基督教新教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 82-1834)來中國傳教,1807年9月8日到達廣州。這是西方殖民國家首次派遣新教傳教士來華。在中國傳教,急需中文聖經,且宜通曉中文。於是,馬禮遜繼續致力於學習漢語(當時馬 禮遜是歐美通曉漢文漢語的三人之一),仿效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並譯成漢名〃馬禮遜〃 ,開始在廣州秘密僱人刻制中文字模,製作中文鉛活字。馬禮遜的行為既為基督教舊教所忌 恨,又為清朝政府所嚴禁,後為官府得知,刻字工人害怕招來災禍,才將所刻字模付之一炬 ,以求滅跡。這使馬禮遜的事業遭受重大損失和挫折。幸因馬氏當時兼任東印度公司翻譯而 未 被驅逐。馬氏此舉,是在中國本土採用西方鉛活字印刷術製作中文字模、澆鑄中文鉛活字之 始,故史學界將其作為西方近代印刷術傳入中國之始。
1814年(清嘉慶十九年),馬禮遜重操舊業,繼續用西法制作中文字模和鉛活字。為避免重蹈覆轍,乃派助手米憐(Dr.William Milne)及新收華人教徒蔡高(一雲蔡高和梁發),到馬六甲 設立東方文字印刷所,並於1819年(清嘉慶二十四年)排印了第一部《新舊約中文聖經》。此乃西方近代鉛活字印刷術較早用於中文的排印。與此同時,英國人馬施曼(Dr.Joshus Marsh man)在印度學習華語,於1815年(嘉慶二十年)在檳榔嶼 張樹棟、張耀昆着《中國印刷史簡編》,百家出版社1991年版。譯印《新舊約聖經》,因託湯姆氏(P.P. Tnoms)在澳門鑄刻字模,澆鑄中文鉛字。這是 早期在中國本土用西法制作中文鉛活字的又一嘗試。此後,西方各國紛紛效仿,研究製作中文鉛活字。數十年間,英、美、法、德等國家均潛心研製,但皆成效不大。直到英人戴爾(或譯作台約爾)採用鑄刻 鋼模,用鋼模衝制銅模,再用銅模製作活字,中文鉛字的研製才出現了突破性進展,到姜別利發明電鍍(鑄造)法,可以説,中文鉛活字的製作技術方趨於成熟。
外國人對中文鉛活字製作的進一步研究
西方鉛活字印刷傳入中國,在中國印刷中文書刊,首要的,是數以萬計中文鉛活字的製作問題。1807年馬禮遜在廣州、1815年馬施曼託湯姆氏在澳門僱人鐫刻中文字模,首開其端。其後,西方各國紛紛效法。大致情況,概要如下:
1827年8月,英國牧師戴爾來到檳榔嶼,開始研製中文鉛活字。1828年到達馬六甲,從事印 刷中文書籍的工作。
1833年(道光十三年),《中國文庫》(Chinese Repository)刊載馬禮遜給《中國文庫》編輯 的一封信,信中談到如何經濟地鑄造中文活字的問題,並刊載了戴爾論述金屬活字的長文。戴爾的論述分五部分:第一,中文活字的特點;第二,中文金屬活字的必要性;第三,以往 試製中文金屬活字的弊端;第四,改進金屬活字的建議;第五,建議雕刻鋼模。戴爾建議雕刻鋼模,原因是他先搞到一套雕版,用以澆鑄鉛版,再鋸成單個鉛字;這些鉛字 因木材柔軟,澆鑄的鉛字字體粗俗,且只能使用五六年,又得重鑄,成本較高。
同年,德人郭實臘(Karl Friedrich August Giitzlaff,Cnarles Gutzlaff 1803-1851)雕 刻反文凹 雕的中文字模4000個,用於澆鑄鉛字。
1834年(道光十四年),美國教會為在華傳教之需,在中國搞到一副華文木刻版,送到波士頓 ,用澆鑄鉛版的方法制作漢文鉛活字,再返運回中國,排印中文教會書報。
1836年(道光十六年),法人葛蘭德,因鑑於漢字浩繁,鐫刻漢文字模、鑄造漢文活字,工程 浩大,遂倡導採用漢文〃疊積字〃。即將漢字分割鐫刻,然後拼合組成完整文字。如將蜿、 碗、妒、和、秋等字,分別鐫刻蟲、石、女、禾等偏旁和宛、户、口、火等字,然後根據需 要再分別拼排組合成字。美國長老會對此頗感興趣,用五千多元訂購了三千個字模,送至澳 門長老會印刷所,用以印刷教會書刊。然此法雖可減少字模和鉛字數量,但排版繁複,而且 排出來的字大小、長短不一,既不整齊,又不美觀,故未能久行。
1838年(道光十八年),法國皇家印刷局(設在巴黎)在中國購到木刻漢字一副,用以澆鑄鉛 版,鋸成單個鉛字,送回中國,排印教會書報。據説,使用頗為便利。
同年,新加坡倫敦教會之戴爾牧師,在英國和美國朋友資助下,研製鋼模鑄字,是年已有 字樣展出,備極精美。鴉片戰後,遷來香港,開局印刷,1843年病逝。生前刻成漢字大字模 1845枚,及少量小字模。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美國長老會在澳門設立〃花華聖經書房〃,由美國人谷立(一名谷 玄,Richard Cole)主持。據説,有一個在美國學過印刷的中國少年隨谷立回到中國。開始 , 從美國運來少量字模,有一個排字工和兩個印工。後來使用了戴爾製作的鉛字。為了印刷 中文書刊之需,谷立繼承戴爾之業,繼續雕刻字模,並製作小字及數目字字模,廣為印書。谷立製作的字模和鉛字,除自己排印書報所需外,還出售給其它印書者使用,甚至遠銷泰 國的曼谷。1845年,花華聖經書房遷到寧波,更名美華書館。1846年,由美國運來一台新的 鑄字爐和其它一些材料。1847年穀立辭職,美華書館改由他人主持。
1858年(咸豐八年),美國長老會派遣姜別利(William Gamble)來華主持美華書館事務。姜別 利早年曾在美國費城學習印刷,來華後,鑑於漢字字體複雜,字數繁多,且雕刻陰文字模, 字體細小,鐫刻困難,乃於1859年在寧波創制電鍍字模。其法乃先用黃楊木做字坯鐫刻反體 陽文,再鍍制紫銅陰文,然後將此紫銅正體陰文字模鋸成單字,鑲入黃銅殼子。此法不僅大 大減少了鐫刻工時,而且質量甚佳,即使蠅頭小字,也能雕刻。此後,姜氏將漢字按照西文 活字規格,製成七種不同大小的漢文活字,分別命名為:一號〃顯〃字,二號〃明〃字,三 號〃中〃字,四號〃行〃字,五號〃解〃字,六號〃注〃字,七號〃珍〃字。由於這七種漢 文鉛字的大小分別等同於西文的七種鉛字(字身高度為23.546mm、0.927英寸),從而解決了 中西文的混排問題。
從採用西法刻模鑄字,到美國開辦的美華書館姜別利發明電鍍法,可謂 成績卓著。1859年(咸豐九年),美華書館遷至上海北四川路橫濱橋北,繼續用此法制作鉛活 字。為了稱呼上的方便,後來人們用一到七號字次序排名。有關此種活字規格、名稱等情況 ,見表13-1 此表採自何步雲着《中國活字小史》,載《活字印刷源流》76頁,印刷工業出版社1990年版。
表13-1 姜別利創制的七種活字規格、名稱一覽表
原定名稱 改稱號數 相 當 美 國 活 字 名 稱 相當當時美國老數點 附 注
顯 字 一號字 Double Pica(雙派卡) 24 美國老點較現用點大一些
明 字 二號字 Small Double Pica(小雙派卡) 22
中 字 三號字 Two-line Brevier(二行佈列維) 16
行 字 四號字 Three-line Diamond(三行達蒙特) 13.5 有的説是依據英國活字英格利English規格
解 字 五號字 Small Pica(小派卡) 11
注 字 六號字 Brevier(佈列維) 8
珍 字 七號字 Small Ruby(小羅培) 5.5
美華書館姜別利創制的七種活字,製作快、質量好,應用甚廣。上海《申報》館、土山灣印 刷所、同文館印刷部等都曾採用之。
1869年(同治八年),姜別利離職返美、路經日本長崎時,將其所創電鍍制模技術傳授給當時 日本活版傳習所的木本昌造。日人因鑑於這批活字不夠美觀整齊,乃重新研製,並改變了姜 氏所創七種活字的字身大小和高低規格,製作了中日兩國長期使用的七種漢文活字。
華文排字架的改良和新式鑄字機的傳入
中國傳統的活字印刷,曾採用過元朝王禎發明的轉輪排字架和清朝武英殿字櫃等設施進行揀 字、排版。到了近代,美華書館姜別利於發明電鍍華文字模之後,又致力於華文排字架的改 良。他首先以美華書館印刷的《新舊約全書》等28本書中使用的漢字為依據,進行漢字使用 頻度之檢測,並根據所獲得的統計資料(在28冊書、4166頁、110萬字之中重見1萬次以上者1 3個 字,重見1千——1萬字者224個字,重見25次以內者3715個字,餘者均在重見25-1千次之間) , 將漢字按其使用頻度分成15類,再將這15類漢字歸納、劃分為常用字、備用字和罕用字三大 類,造木製漢文〃元寶式〃活字架以盛之。元寶式活字架又稱三角架、升斗架,分左、中、 右三部分。其正面居中設24盤,這24盤又分成上、中、下三層各8盤,中8盤裝常用字,上8 盤和下8盤裝備用字;兩旁(左右二部分)設64盤,裝罕用字。各類鉛字均以《康熙字典》的 〃部首檢字法〃分部排列。排版時,揀字者於中站立,就架取字,頗為便利,大大提高了活 字排版速度。這是姜別利為中國近代鉛活字版印刷的發展作出的又一重要貢獻。
十九世紀初期,由西方傳入中國的鉛活字製作技術,字模為鐫刻,鉛活字為鑄造,這本來是 中國古之成法。此後,銅模製作可謂日新月異,鉛活字鑄造也隨之改進,並由手工操作向機 械化發展。起初,澆鑄鉛字用的是手拍鑄字爐,每小時僅能鑄字數十枚。後來改用腳踏鑄字 爐和手搖鑄字爐,速度增至每小時鑄字七八百枚。到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引進〃湯姆生自動 鑄字爐〃,不僅鑄字已日造一萬五千餘枚,且鑄出鉛字不必加工即可直接使用。至此,鑄字 技術已臻於成熟。
泥版、紙型鉛版印刷術的傳入和發展

報紙印刷工藝

泥版、紙型澆鑄鉛版製成的印版,通常稱其為〃複製版〃。複製版的製作工藝,是首先按要 求排 成與鉛活字版直接印刷完全相同的活字版,再以活字版為母版用泥或專用厚紙壓制成 稱作泥型和紙型的陰文型版,然後用泥型或紙型澆鑄鉛版,最後用鉛版(整版)作為印版裝機 印刷。這一工藝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標誌着近代的凸版印刷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隨着 文化 事業的發展,社會對印刷書報在速度上的要求越來越高,致使鉛活字版直接印刷難以滿足和 適應,鉛排活字版印刷工藝之弊暴露的越來越突出。正如賀聖鼐、賴彥予在其所著《近代印刷術》一書中所述:〃活字較之木版便利數倍矣,然僅以活字排版,其用仍未廣也。卷帙浩 瀚之書,一面排版,一面印刷,稽時既久,活字必不足用,其不便一也。印竣之後,售罄 再 印,又需重排,其不便二也。木版無此二弊,是活版未必勝於木版矣。中國畢昇泥活字, 發明遠在有宋,而未能發展,或為此二弊所致。〃歷史的經驗顯示,活字版印刷之二弊,在 中國印刷史上早已暴露,中國也曾有過呂撫泥版和徐志定〃泰山磁版〃之改良。所憾者,呂 撫泥版和泰山磁版均未突破作為印版直接印刷之羈絆,活版之弊未能消除,故難以久行,致 使中國的活字印刷難以取代雕版印刷而為社會更為廣泛的應用。而英人士坦荷(Earl of Sta nbope)則針對活字版之二弊,首先想到用排好的活字版壓制泥型,然後用泥型再澆鑄鉛版的 方法並付諸實用。時在1804年。泥版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鉛活字印刷術傳入後、刻模鑄字 技術得到初步發展之時。美國設在澳門的花華聖經書房、上海的字林西報館、着易堂和申報館等於建立初期,均曾採用泥版複製鉛版進行印刷。
缺點
泥版澆鑄鉛版之法的最大弊端,是一經澆鑄鉛版,泥版必碎,即只能一次性使用,無法保存。而鉛版一經損壞,亦無法再行澆鑄。要重印,則需再重新排版。可見,泥版並未克服活字 版之弊,故未能久行。不久即為新發明的紙型所取代。
紙型是法國人謝羅於1829年發明的。到1871年,美國人撥力克惠爾(B.B.Blackwell)創用薄 鉛版,墊以木底印刷。紙型的發明應用,使凸版鉛印技術趨於成熟。當時一副紙型可以澆鑄 鉛版十餘次。這樣,鉛活字版排好後,一經打成紙型,即可拆版還字,留存紙型待用。紙 型 不僅便於保存,且因其輕便,可以運往遙遠的外地,多地印刷。為書刊、尤其是報紙的印 刷 與發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紙型傳入中國的時間,約在光緒中葉。當時日本人在上海開辦 的修文書局,多用紙型澆鑄鉛版印刷。

報紙印刷照相銅鋅版

報紙印刷發展史

凸版印刷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照相術應用於印刷製版而出現的照相銅鋅版的發明和應用。此前雖有電鍍銅版、石膏版和黃楊版之發明應用,但因其各有不足之處而均未久行。其中:
電鍍銅版為美人魏爾考士(John W.Wilcox)發明於1846年。方法是先用凸版(木刻雕版或鉛版)製出陰文正體蠟型做型版,再將蠟型置於電缸之中鍍銅製成銅凸版。電鍍銅版質量甚佳, 版面圖文與原版幾乎一般無二,只是由於造價昂貴,難以推廣應用。
石膏版系在平面石膏板上雕刻陰文正像圖文做型版,然後以此型版澆鑄反體陽文做印版進行 印刷。石膏版的質量遠不及電鍍銅版和照相銅鋅版,故亦未能久行。
黃楊版系在黃楊木板上移置圖像,然後按版上圖像進行雕刻,製成印版。此法與中國傳統的 雕版印刷並無實質性區別,未能久行。
上述系近代凸版印刷術傳入與發展過程中曾經採用過的三種凸印工藝,雖未久行,但從中 可見當時凸版印刷術傳入與發展的一些片斷和概況。凸版印刷術中最有成效的,除紙型鉛版 之外,當屬照相銅鋅版的傳入和應用。
照相銅鋅版是照相術應用於印刷製版之產物。主要包括照相銅版和照相鋅版,習慣上合稱銅鋅版。由法國人稽祿脱(M.Cillot)發明於1855年,十九世紀末傳入中國。以其發明與傳入前 後次序,有單色照相鋅版和銅版,二色、三色、四色彩色照相網目銅版之試製和應用。其中,前者為單色凸版,後者為彩色凸版。

報紙印刷工藝手法

照相銅鋅版發明初期,為單色線條圖照相凸版,圖面無濃淡層次之分。1882年,德人縻生白克(Meisendach)發明照相網目版,將照相製版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遂有單色照相網目銅版 和二、三、四色照相網目銅版之創制,為照相製版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開闢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照相鋅版和照相銅版的製作工藝大致相同,均首先將原稿拍攝成陰像底片,然後將 陰像底片貼敷在塗有感光層膜的鋅版或銅版之上進行曝光,曝光之後,底片上的圖文即可 轉移到鋅版、銅版表面,再經化學藥液腐蝕處理,製成圖文高於版平面的金屬凸版,上版印 刷。所不同者,鋅版一般用於單色線條圖畫之印製;而銅版則多用來製作帶有濃淡層次的圖 畫,故需在拍攝底片時加上網目版,用網點來反映原圖的濃淡層次。如需製作彩色圖稿, 則 需採用三色照相銅版法,即在拍攝照相陰像底片時,在鏡頭前面(或後面)分次插入紅、綠、 藍三原色濾色鏡,並改變網目角度,拍攝出黃、洋紅、青三種分色底片。再用三張分色底 片分別曬制三塊分色銅版。這三塊分色銅版經過腐蝕、修版之後,即可作為分色印版,逐 版套色印刷
中國的照相製版術,始於上海江南製造局。該局印書處劉某曾於十九世紀末試製照相銅鋅版 ,用以印刷廣方言書館出版的圖書。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上海徐家彙土山灣印刷所的蔡 相公 、範神父和安相公繼夏相公之後試製照相銅鋅版成功,並傳授給華人顧掌全、許康德(進才)。洪榮華、張子謙主編《裝訂源流和補遺》第376頁,中國書籍出版社1993年版。此後,照相銅鋅版技術日趨成熟,單色加網以至彩色網目銅版也隨之研製成功並迅即推廣應 用。因這些多由國人和國人自辦印刷企業所為。故在第十四章〃中國民族近代印刷業的崛起 〃中記述。此處從略。

報紙印刷凸版製版

凸版印刷機械,主要包括凸版製版機械和凸版印刷機械兩部分。其中,凸版製版機械主要是 用於活字製作的鑄字機械和用於翻制複製版的壓型機,以及照相術用於凸版製版後出現的 制 版照相設備;凸版印刷機械則主要是各種凸版印刷機。這些機械設備,尤其是早期的比較簡 單的機械設備,因其在歐洲已在應用中,故多是直接來自西方各國或經日本傳入中國。其與 各種凸版印刷術同時傳入,當屬必然。
谷騰堡的近代鉛活字印刷術雖系在比其早約400年的中國北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的影響 下所創制,但因其成功地發明了由鉛、銻、錫三種金屬按科學、合理比例熔合鑄成的鉛活字 ,並採用機械方式印刷而功勳卓著。西方各國以此為先導,在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推動下 ,開創了以機械操縱為基本特徵的世界印刷史上的新紀元。
凸版印刷製版機械進入中國,當以清萬曆十八年(1590年)歐洲耶穌會士在澳門出版印刷拉丁 文《日本派赴羅馬之使節》為最早(圖13-2)。既然在澳門排印,自然用的是從歐洲運來的 鉛 印設備。這批鉛印設備,有可能是日本大正年間(1573-1591年)天主教組成的〃遣歐少年使 節〃從歐洲返回日本長崎帶來,後因幕府嚴禁信仰外教而轉運到澳門的那批鑄字和印刷設備。這批設備雖然進入中國年代較早,但因其在澳門,排印的又是西文,未對內地造成影響。還不能以西方近代印刷術及其設備最早傳入中國相待。故西方近代鉛印設備以十九世紀初傳 入中國的説法較為適宜。
圖13-2 在中國排印的第一本書《日本派赴羅馬之使節》
西方近代鉛活字印刷術及機械設備進入澳門之後,何以在澳門停留二百多年卻沒有向內地轉 移、滲透和推廣? 這在眾多學者看來簡直是個不可思議的問題。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 清 朝政府對西方諸教進入中國採取了嚴加限制的政策,尤其是十八世紀初發生羅馬教皇與清朝 皇帝在中國傳教能否祀孔祭祖的禮儀問題上發生爭執之後,限制益發嚴厲;二是在中國排印 中文書刊,需製作中文鉛活字,而中國的漢字一字一形,筆畫繁雜而又字數甚多,難以突破 活字製作這一難關。情況與西方雕刻銅版滯留於清廷之內而未推廣完全不同。
凸版製版機械的傳入和發展
最早傳入中國的鉛活字印刷製版設備是手拍鑄字爐。手拍鑄字爐鑄字,效率低且質量差,每 小時僅能鑄字數十枚。隨着銅模製造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後逐漸改用腳踏鑄字爐和手搖鑄字 爐。腳踏、手搖鑄字爐的鑄字效率雖已增至每小時可出七八百枚,但仍難以適應高速發展着的 社會對活字製作在速度和質量上之需求。直到民國初年,中國開始採用湯姆森自動鑄字機, 情況才有所改觀。這種新型的自動鑄字機,不僅效率已達每小時鑄字一萬五千個,而且鑄出來的活字完好可用 ,無需再做鏟邊、磨身、刨底等加工處理。質量上已遠非手拍、腳踏、手搖鑄字工藝可以比 擬。此後,活字鑄造技術和設備發展迅速,又有萬年式鑄字機和萬能式鑄字機之使用。其中 ,萬年式鑄字機的結構和功能大致與商務印書館率先採用的湯姆森式自動鑄字機相似,只是 較之湯姆森式更換字模容易,且更適合於鑄小號活字;萬能式鑄字機因系日本製造,故東北 地區的印刷廠使用較多。其與湯姆森式、萬年式鑄字機比較,效率較低,適於片模鑄字和小 量活字製作。
鑄字機械設備的進一步發展,是鑄字與排版合而為一的排鑄機的出現。以摩諾和立諾兩種西 文排鑄機應用較早。其中:
摩諾活版自動排鑄機,是由打孔機和鑄排機兩部分組成的排鑄機(圖13-3)。這兩部分完全分 離而又分工合作,缺一不可。排鑄前,先用打孔機依照原稿在打孔紙帶上打上與原稿文字相 對應的小孔,再將打有小孔的紙帶裝入自動單字排鑄機進行排鑄。最後排鑄成一個完整的版 面。此機為美國人蘭斯頓(Tolbert Ianston)發明於1899年,一分鐘能排鑄一百四五十個字 ,排鑄頗為迅速。
圖13-3 摩諾排鑄機
立諾自動排鑄機為英國根塔拉爾(一譯梅根太勒,Cttmar Mergenthaler)發明於1886年。其 排鑄方式與西文打字頗似,即按照原稿文字,按動排鑄機上的字鍵,排成銅模一行,則鑄出 鉛字一排(一行),故其又稱作〃條形排鑄機〃。這種條形排鑄機的優點是以一排鉛字為單位 ,用以排出的版面整齊,排印迅速;缺點是一排鉛字中,只要排錯一個,哪怕是一個標點, 也需整版重排。這種機器能排鑄西文五十餘種,於西文排版非常便利。
摩諾和立諾排鑄機的出現,標誌着活字鑄造技術開始由一般意義上的機械鑄字向自動鑄字兼 排版演進,時間上也已處在中華民族近代印刷業崛起之時。隨後開始的中文自動排鑄機的研 制和應用,非本章內容,容後記述。
凸版印刷機械的傳入和發展
凸版印刷使用的印刷機械,隨着凸版印刷工藝技術由鉛活字版直接印刷,向用鉛活字版通過 泥 版或紙型澆鑄鉛版複製版的演進,逐漸由簡單的平壓平方式向圓壓平、圓在圓方式演變,到 用於報紙連續印刷的捲筒紙輪轉印刷機和多色套印的彩色印刷機出現並用於生產,凸版印刷 機械已達到當時相當先進的水平。凸版印刷機的傳入與發展情況,大致如下:
西方傳教士最先帶入中國的凸版印刷機是手扳架(圖13-4)。印刷速度極緩,日印刷不過 數百張。遂有上墨工藝之改進,由原來的手工上墨改為自來墨架自動上墨,印速有所提高。
圖13-4 手扳架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上海申報館開始使用手搖輪轉機,印速雖增至每小時數百張,但仍不理想,且 頗費人力,為解除人力負擔,墨海書館曾用牛拖拉機器,以代人力印刷,為當時一大奇聞。一些文人墨客觀後紛紛詠詩以記之。浙江嘉興詩人孔融(字次公)於1858年11月27日到 上海墨海書館拜訪王韜時,在墨海書館印書房見到用牛 拖拉機器印刷的實況,見景生情,遂作《詠墨海書館詩》一首以記之。詩云:〃車翻墨海轉 輪圓,百種奇編宇內傳;忙煞老牛混未解,不耕禾隴種書田〃。伯熙所著《老上海》一書 收 錄此詩。還有一個叫黃鈞珊的,也於見到墨海書館用牛拉機器印書之後,作《詠墨海館》一 絕:〃牘題墨海起高樓,供奉神仙李鄴候;多恐秘書人未見,文昌火焰借牽牛〃。可見當時 墨海書館用牛拉機器印刷在社會上已傳為奇聞佳話,同時作為印刷發展史上的一個典故也必 將流傳後世。此後又有蒸汽引擎和自來火引擎以代人力的印刷機械的引進和使用,印速也因 之提高了一倍。s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上海從日本購進一批日本仿製的歐式一回轉印刷機,因其價格較之 歐制印刷機低廉,故華人多用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從英國購進以電氣馬達為動力的華府台單滾筒印刷機,印速達到一 小時出千張。英國華府台單滾筒印刷機系英國華府台之道生(William Dawson)和何脱萊二人 發明於1860年,即通常大家所習稱的〃大英機〃。
民國元年(1912年),上海申報館購進亞爾化公司的雙輪轉印刷機,印速已高達每小時印二千張。
民國八年(1919年),商務印書館購進了美國人米利(Robert Miehle)發明於1889年的二回轉 平台印刷機。該機開動後滾筒輪轉不停,印刷效率大大提高,且印刷質量、尤其是印刷圖片 ,圖文清晰、質量甚佳。這就是通常所説的〃米利機〃。米利機有單色米利機、雙色米利機 、雙面米利機等多種。其中雙面米利機於印刷雙面圖文的書刊,頗為便利。

報紙印刷現代印刷

報紙印刷激光照排

所謂激光照排,實際上是電子排版系統的大眾化簡稱。電子排版系統的誕生,給出版印刷行業帶來了一次革命化的變革。在此之前,無論是出書還是辦報,主要依靠的是鉛字排版印刷。這種技術雖為人類文明、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存在着許多弊病:如工人勞動強度大、污染環境、版面缺乏變化、效率較低等等。而電子排版系統以嶄新的面貌為出版界、新聞界、印刷行為帶來了蓬勃生機。它以效率高、週期短、版面靈活、字庫齊全等優勢將逐漸取代陳舊的鉛排技術,成為出版印刷行業的技術中的主力軍。

報紙印刷所需硬件

電子排版系統分為硬件與軟件兩大塊。硬件中包括:掃描儀、電子計算機、照排控制機、激光印字機或激光照排機。軟件的種類就比較多了,根據工作目的可分別選取,例如書版組版軟件、繪圖軟件等等。這兩大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電子排版系統。

報紙印刷流程

怎樣利用電子排版系統排出或印出精美的書刊、報紙呢?首先要將文件輸入到電子計算機中,即藉助編輯錄入軟件,將文字通過計算機鍵盤輸入計算機,這個過程叫作錄入。第二部是要藉助於排版軟件,將已錄入的文字進行排版,這裏將要用許多排版指令來確定整個文件的全貌,如標題的設置、字體字號的選擇、尺寸大小、行間距離、另行或另頁等,這個過程叫作排版。第三步是通過顯示軟件,在計算機屏幕上將排好版的文件顯示出來,這時,編輯人員可直接對其進行校對修改。如果需要多人對此文件進行校對,也可通過打印軟件,利用打印機或激光印字機將文件打印出來。第四步是將準確無誤的文件,通過照排軟件負責將其傳送到照排控制機,最後在激光照排機上輸出,形成像紙或軟片。至此為止,可以説電子照排系統所擔負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下一步將通過曬版、上版、膠印等一系列印刷工藝流程將文件轉化成精美的書刊或報紙。

報紙印刷功能

電子排版系統的功能是相當齊全的,上面介紹的只不過是它最基本的操作過程和最簡單的文字處理工作。在實際應用中,電子排版系統還可以進行廣告設計、封面設計,直接出四色片進行彩色印刷等,當然,這需要再增加一些必要的外置設備,利用電子排版系統進行廣告或封面設計,其效果是人力所不及的。首先它具備十分龐大的資料庫,可隨你所需選取任意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其次是設計手段豐富,可採用柔焦、淡化、變形、移位等各種各樣的手段來營造不同的氛圍或效果,令人歎為觀止。中國的電子排版系統發展速度相當快,已經具備和出版大國相抗衡的能力,其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激光照排系統讓新聞出版舊貌換新顏
激光照排系統,是北京大學748所,以王選教授為代表的中國科學研製出來的。它使我們告別了鉛與火,在漢字信息處理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它是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技術以來又一場重大革新。
從前,印刷是十分辛苦的差事,首先要排版。工人們在如小山般的鉛字堆中,撿字、排字、打樣、做出紙型,再上印刷機進行印刷。遇到不常見的字,還要高温鑄字,十分辛苦,又容易發生鉛中毒。而且,鉛字印刷,效率又很低。
以王選教授為首的科研人員,經過這十幾年的研究,終於推出了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統,它包括書版、報版等部分,使出版印刷界告別了鉛與火。而且,他們還推出了方正彩色出版系統,使新聞出版界“舊貌變新顏”了。
所謂激光照排過程,就是先用電腦錄入文字,用一定格式進行排版(以書版來説,經過兩次掃描,形成S2二掃文件);將這一格式的文件用打印機打印,就能使它的內容出現在紙上;如果用激光照排機發排輸出,再經過沖洗,就能得到用於印刷的軟片(相當於紙型)。將這種軟片拿到印刷廠,經過曬版、拼版、印刷等工序、保存等特點,因此,它基本上取代了鉛字印刷。

報紙印刷印刷效率

報紙印刷標準

上個世紀末期,針對高檔印刷設備製造業狀況,國家對印刷速度在15000張/小時以上的單張紙平版印刷機和印刷速度在60000張/小時以上的捲筒紙平版印刷機實行免税進口的政策,由於當時這些高檔設備在中國還處於試製階段,這一舉措對中國印刷工業的技術改造和快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在印刷業中,印刷速度並不是考核印刷機優劣的惟一因素,按速度免税進口的膠印機,印刷速度一般開到85%左右,穩定可靠的印刷質量、較少的故障率和較高的自動化水平是用户最關心的指標,這些正是國產印刷設備存在的問題,從而導致進口設備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報紙印刷政策調整

但時至今日,單張紙平版印刷機捲筒紙平版印刷機這兩種設備在國內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各種規格的單張紙平版多色印刷機已經能夠批量生產,印刷速度已經達到12000—15000張/小時的指標;除雙幅規格以外,各種規格的捲筒紙平版印刷機都已達到批量生產的規模,小型捲筒紙平版印刷機的印刷速度已經達到45000張/小時,中型捲筒紙印報機的印刷速度已經達到70000—75000張/小時,完全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

報紙印刷發展前景

報紙印刷 發展趨勢 報紙印刷 發展趨勢
報紙印刷企業只有準確把握報業發展的方向,才能為報紙印刷設備的引進和使用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將報業發展帶入一個全新階段。
隨着新興電子數字媒體的蓬勃發展,報紙讀者正在不斷向互聯網、手機等互動、即時型數字媒體轉移。根據世界報業協會(WAN)的統計數據,在過去5年裏,只有印度、東歐等報業發展起點較低的國家其傳統報業市場有強勁增長,而世界主要報業大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已明顯進入發行量下降的通道,傳統報業市場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中國報業市場近兩年的增長速度也已經明顯放緩,進入了報紙發展的穩定期。在許多城市的報業市場,報紙的發行量和廣告收入已出現負增長。而進入2008年之後,隨着新勞動法實施帶來的人員成本的增加,以及紙張價格的大幅上漲,中國報業又將面臨更具挑戰的一年。但可以預見,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由於紙媒體報紙不可替代的特點(便於攜帶和閲讀、讀者長久的閲讀習慣),會使報紙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最主要和最普及的媒體之一。
面對報業市場發展的嚴峻形勢,報業印刷企業也面臨着新的課題,如何在管理、技術和設備、經營等各方面適應報業發展的要求,會關係到報紙印刷企業未來發展的命運。

報紙印刷統計數據

2023年4月,中國報業協會印刷工作委員會公佈2022年度全國報紙印刷量的調查統計結果,經彙總,153家報紙印刷單位2022年的報紙印刷總量是385.13億對開印張,相對2021年的報紙印刷總量401.23億對開印張,下降4.01%。 [1] 
根據這次調查的樣本單位報紙印刷量的情況計算,2022年度全國報紙印刷總印刷量約為584億對開印張,較2021年的608億對開印張減少約24億對開印張,下降幅度為4.01%。2022年耗用新聞紙131萬噸,較2021年的137萬噸下降4.38%。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