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報德善堂

鎖定
報德善堂位於廣東揭陽市炮台鎮
揭陽炮台報德善堂位於榕江之濱,創建於清光緒五年(即公元一八七九年)一九三一年(即民國二十年)組建成為報德善堂,遭受滄桑劫難,於一九五二年堂的活動遂止。經四次擴建,現為三進式堂宇。
中文名
報德善堂
地理位置
廣東揭陽市炮台鎮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創建時間
清光緒五年

報德善堂簡介

報德善堂位於廣東揭陽市炮台鎮
炮台報德善堂古稱[大峯祖師宮],堂內供奉宋大峯祖師等佛聖。建築風格宋味濃郁,莊嚴典雅,古色古香,顯得格外大方雄壯,為粵東古鎮文化遺產和古蹟。
時值舜日堯天,大地開放。宗教政策徹底落實,緬懷祖德,拓建本堂,以符眾望。獲政府重視,更蒙有關部門領導之鼎力支持,使堂得以修葺一新。一九八一年堂告恢復,十多年來,經理事會苦心籌劃和擴修,在原有基礎上增擴成三進式殿宇。堂前東西兩側擴建水泥結構二層樓房各一座(七問過)三山門一座,山門前至榕江濱陽埕整幅,食廳一座,長生庫二問菖心面積為柒佰叁拾貳平方米,初具規模。

報德善堂善堂精神

沐改革的春風,得開放之先氣,本堂繼承宋大峯祖師大德正氣善舉,以【善】為本,以【德】為動力,大家本着熱心公益,扶貧助困的人道主義精神,上下同心同德,愛國愛教,不辭勞苦,為社會獻出一片愛心,使到廣大善信時刻倍感祖師的祖德。
報德善堂自復堂以來,堂內外一體同仁團結一致,毫無怨言地自發為本堂的事業發展無私地奉獻,組織成立了理事會,義務掩埋隊,以弘揚大峯祖師的功德,祖訓為宗旨,託孤恤難,施醫贈藥,施棺贈葬,萌善心,辦善事,所有這些義舉為公益事業起着帶動作用,受到黨政各級的表彰和肯定,並得到政府部門頒發公章,使本堂真正成為慈善公益機構。並以因地制宜,立足實際等多種形式,千方百計為困難對象救濟、幫助。

報德善堂善堂善政

報德善堂復堂至今,堂先後整修了炮台三涵鬥、炮台往登崗之新市路段、新寨涵鬥仔、潘厝圍前、新寨祠堂前、始祖墓旁等道路。一九九七年捐資伍仟元協助炮台居委會修整競智小學後門路段,修建潘厝圍旁通往二O六國道橋一座及炮台往南潮之新寨涵鬥仔外涵橋之欄杆等等。收養和發動善信領養棄嬰約貳佰多名。
堂內設置施笠贈茶活動處救護傷病,並負責治療,醫藥費用(有感謝信存於堂內)。在所在區域內,如發生災情,堂即發動堂友善信及時支援搶救,每有颱風水災,堂組織人力做好保堤護閘等防洪工作。一九九六年大埔縣遭受颱風襲擊發生水災,堂發動善信捐衣服被帳九仟多件,大米三千九百三斤,用專車護送到大埔災區(有照片留念),一九九八年支援九江、長江洪澇災區大米二千八百斤,今年支援了受九九0三號颱風襲擊的惠來災區五千元。
修骷髏、整孤冢,先後協助登崗[覺真堂]修孤冢二百多號,支 援地都鐵場、烏美等地修山用之[灰金]糧食等一批物資和資金,一 九九六年祖師受埔田老洋鄉善信懇請到該鄉蛇地山主理修孤冢一千四百多號。一九九八年支援揭東縣玉湖鎮竹竿山[南昌起義軍烈士紀念碑]建設一萬二千八百元、大米三千斤及食油等物資一批。 .施棺贈葬,十多年來堂先後在曲溪、地都、登崗、炮台等地收埋溪河道路無主死屍五百左右次(包括小孩),禽畜不計其數。堂有二位堂友由堂配備單車及工具,每日風雨無阻地到各處巡視,收埋禽畜死屍......諸多事例,不勝枚舉,有口皆碑。
金錢有價,奉獻無價,本堂理事會通過表示為本堂的公益事業弘揚光大,戒私念、重修養、講正氣。以促進各項工作的發展,為高尚的公益事業努力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