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堰塞湖及其風險控制

鎖定
《堰塞湖及其風險控制》是201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寧。
中文名
堰塞湖及其風險控制 [1] 
作    者
劉寧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07月
ISBN
9787030373564

堰塞湖及其風險控制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堰塞湖分類與區域特徵、堰塞湖危險性評估、堰塞湖潰決模式與潰決機理、堰塞湖潰決洪水演進分析、堰塞湖風險分析與臨災預案、堰塞湖處置技術、堰塞湖應急處置案例、堰塞湖存留條件與資源化利用等。 [1] 

堰塞湖及其風險控制作品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堰塞湖概念
1.2 研究現狀
1.2.1 堰塞湖成因
1.2.2 堰塞湖潰決機理
1.2.3 堰塞湖應急處置與風險管理
1.2.4 堰塞湖的開發利用
1.2.5 堰塞湖潰決的環境效應
1.3 主要科學技術問題
1.4 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第2章 堰塞湖的類型與基本特徵
2.1 堰塞湖的分類與類型特徵
2.1.1 堰塞湖的分類
2.1.2 滑坡(崩塌)堰塞湖特徵
2.1.3 泥石流堰塞湖特徵
2.1.4 冰磧堰塞湖特徵
2.1.5 熔岩堰塞湖特徵
2.1.6 地震堰塞湖特徵
2.2 中國堰塞湖區域特徵
2.2.1 高山峽谷區堰塞湖
2.2.2 高寒區堰塞湖
2.2.3 低山丘陵區堰塞湖
2.3 堰塞湖基本特徵
2.3.1 堰塞湖的分佈
2.3.2 堰塞湖的生命週期
2.3.3 堰塞湖危害方式
2.4 堰塞湖典型實例
2.4.1 米堆溝冰磧湖
2.4.2 紅椿溝泥石流堰塞湖
2.4.3 國內外典型地震堰塞湖
參考文獻
第3章 堰塞湖形成機理
3.1 堰塞湖形成條件
3.1.1 地形條件
3.1.2 固體物源條件
3.1.3 水源條件
3.2 崩滑型堰塞湖形成的力學機理
3.2.1 崩滑型堰塞湖形成過程的階段劃分
3.2.2 堵江崩滑體形成和運動過程
3.2.3 崩滑體堵江過程
3.3 滑坡堰塞湖形成過程的數值模擬
3.3.1 楊家溝堰塞湖概況
3.3.2 氣象水文條件
3.3.3 滑坡堰塞壩形成過程數值模擬
3.3.4 滑坡堵江堰塞湖形成過程
參考文獻
第4章 堰塞壩穩定性評估與壩體破壞分析
4.1 堰塞湖危險性應急評估
4.1.1 堰塞壩穩定性分析的經驗方法概述
4.1.2 地震堰塞湖危險性應急評估方法
4.1.3 汶川地震堰塞湖危險性應急評估
4.2 堰塞壩穩定性評價指標與模型
4.2.1 評價指標
4.2.2 評估模型
4.3 堰塞壩潰決模式
4.3.1 堰塞壩潰決模式概述
4.3.2 壩頂溢流模式
4.3.3 侵蝕與管湧模式
4.3.4 壩坡失穩模式
4.3.5 堰塞壩潰決的方式
4.4 堰塞壩潰決破壞的影響因素
4.4.1 壩體的幾何形態和規模
4.4.2 壩體物質的組成和結構
4.4.3 堰塞湖的容積和形狀
4.4.4 入湖水量、湖面蒸發和壩體滲透的影響
4.5 堰塞壩破壞分析方法
4.5.1 堰塞壩滲透穩定性分析
4.5.2 堰塞壩抗滑穩定性分析
4.5.3 堰塞壩抗沖刷穩定性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堰塞壩潰決過程與機理
5.1 堰塞壩潰決模擬試驗原型與試驗設計
5.1.1 試驗原型及其概況
5.1.2 試驗設計
5.1.3 試驗步驟
5.2 堰塞壩潰決過程
5.2.1 試驗現象分析
5.2.2 潰決過程分析
5.3 堰塞壩潰決力學機理
5.3.1 壩體顆粒沖刷起動流速
5.3.2 顆粒沖刷起動過程
5.3.3 不同侵蝕階段顆粒起動的特點
5.3.4 壩體組成結構特徵對壩體潰決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6章 堰塞湖潰決洪水計算
6.1 堰塞湖潰決洪水計算模型
6.1.1 經驗模型
6.1.2 半經驗模型
6.1.3 物理模型
6.1.4 常用的潰壩模型
6.2 潰壩洪水演進過程分析
6.2.1 Saint-Venant方程組
6.2.2 洪峯展平法
6.2.3 線性河道法
6.2.4 蓄槽關係法
6.2.5 基於河道參數的Muskingum法
6.2.6 洪水演進案例——石坪滑坡堵塞壩潰決
6.2.7 洪水演進案例——磨子溝泥石流堵塞壩潰決
參考文獻
第7章 堰塞壩潰決洪水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
7.1 概述
7.2 單個重大堰塞壩快速風險評估
7.2.1 危險性評估
7.2.2 易損性評估
7.2.3 風險評估
7.3 潰決洪水區域風險評估
7.3.1 潰決洪水危險性評估
7.3.2 滑坡泥石流堰塞壩潰決洪水易損性評估
7.3.3 潰決洪水綜合風險評估
7.3.4 滑坡泥石流堰塞壩潰決洪水災害風險分析
7.4 堰塞壩潰決洪水應急預案
7.4.1 概述
7.4.2 泥石流堰塞壩潰決洪水應急預案案例分析
7.4.3 滑坡堰塞壩潰決洪水應急預案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第8章 堰塞湖監測預警
8.1 堰塞湖監測的主要內容
8.1.1 水文要素的監測
8.1.2 堰塞壩安全監測
8.2 堰塞湖水位監測
8.2.1 水位監測站點佈設原則
8.2.2 監測設備
8.3 堰塞壩兩側坡體及堰塞湖岸穩定性監測
8.3.1 簡易排樁法觀測
8.3.2 三角交匯法觀測
8.3.3 橫向視準線法觀測
8.3.4 監測設備
8.4 堰塞湖壩體滲流和管湧監測
8.4.1 浸潤線觀測
8.4.2 壩基滲水壓力觀測
8.4.3 繞壩滲流觀測
8.4.4 滲流量觀測
8.4.5 滲流水透明度觀測及化學分析
8.5 堰塞湖監測警報系統
8.5.1 堰塞湖監測需求分析
8.5.2 監測預警系統結構
8.5.3 信息傳輸
8.6 磨子溝泥石流堰塞湖監測
8.7 米堆溝冰湖監測預警
8.8 唐家山滑坡堰塞湖監測
參考文獻
第9章 堰塞湖排險減災技術
9.1 堰塞湖上游水位調控技術
9.1.1 採用虹吸管降低上游水位
9.1.2 採用水泵抽排降低上游水位
9.1.3 上游修築攔水壩,對上游水位進行調控
9.2 防止堰塞湖一次性整體潰決技術
9.2.1 開挖泄流槽
9.2.2 爆破工程
9.2.3 堰塞壩加固技術
9.3 堰塞湖泄流槽最佳過流斷面設計關鍵技術
9.3.1 堰塞湖泄流槽的水力最佳斷面
9.3.2 泄流槽水力最佳斷面比較
9.3.3 不同泄流槽槽型水力最佳斷面比較
9.3.4 堰塞湖梯型泄流槽橫斷面優化設計
9.4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方法
9.4.1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方法初步設計
9.4.2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方法設計案例
參考文獻
第10章 堰塞湖風險控制典型實例
10.1 西藏波密易貢滑坡堰塞湖應急排險
10.1.1 堰塞湖形成背景條件
10.1.2 堰塞湖形成過程
10.1.3 堰塞湖危險性分析與災情預測
10.1.4 應急排險方案、措施及效果分析
10.1.5 總結與認識
10.2 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應急排險
10.2.1 堰塞湖形成背景條件
10.2.2 堰塞湖形成過程
10.2.3 堰塞湖危險性分析與災情預測
10.2.4 應急減災方案和措施
10.2.5 唐家山堰塞湖應急泄流及其減災效果
10.2.6 體會與認識
參考文獻
第11章 堰塞湖的資源環境效應及其應用
11.1 堰塞湖對河道水文及地貌過程的影響
11.1.1 對河道水文過程的影響
11.1.2 對河流地貌過程的影響
11.2 堰塞湖的保存方略
11.3 堰塞湖的環境生態效應
11.4 堰塞湖的景觀效應及景觀資源利用
11.5 堰塞壩的水利水電利用
參考文獻
附表
附表一 四川省汶川地震災區堰塞湖
附表二 中國滑坡堵江事件
附表三 中國西部部分泥石流堰塞湖災害概況
附表四 2009年8月8日中國台灣地區“莫拉克”颱風暴雨期間形成的堰塞湖
附表五 國外部分典型堰塞湖
附表六 國內外已潰決的部分典型滑坡堰塞湖
參考文獻
附圖
附圖一 汶川地震災區四川省境內堰塞湖分佈
附圖二 堰塞湖類型
附圖三 地震堰塞湖
附圖四 唐家山堰塞湖應急處置 [1] 

堰塞湖及其風險控制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第2章 堰塞湖的類型與基本特徵
第3章 堰塞湖形成機理
第4章 堰塞壩穩定性評估與壩體破壞分析
第5章 堰塞壩潰決過程與機理
第6章 堰塞湖潰決洪水計算
第7章 堰塞壩潰決洪水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
第8章 堰塞湖監測預警
第9章 堰塞湖排險減災技術
第10章 堰塞湖風險控制典型實例
第11章 堰塞湖的資源環境效應及其應用
附表
附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