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堤口莊清真寺

鎖定
堤口莊清真寺: 清同治四年(1865年)所建,該寺佔地面積1620平方米,是濟南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其建築於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因戰亂遭焚燬。
中文名
堤口莊清真寺
結    果
戰亂遭焚燬
位    置
堤口莊西段45號
建立時間
1985年

堤口莊清真寺歷史沿革

堤口莊清真寺歷史榮譽

堤口莊清真寺, 在清代顯為官府器重,先後有3位官吏贈匾。清光緒年間高州鎮總兵左寶貴所贈之匾,上書“普今獨尊”,至今尚存,其餘兩塊已不知所終。

堤口莊清真寺演變歷程

幾經滄桑,該寺房屋設施多有毀壞。60年代後期,寺內陳設蕩然無存,房屋挪作他用。 1981~1990年,先後4次整修,使這一古樸典雅的古教寺院,恢復了昔日的容貌。 [1] 
據寺內碑文記載:清真寺始建於明朝萬曆末年(1610——1615年)“始有草房數間,修葺多次”,“奈寺內由來已久矣......風雨摧殘,殿宇頓圮”。曾於清康熙四十七年重修,寺內有碑為憑。咸豐十一年(1861年),寺內禮拜大殿被捻軍一部焚燬數處,又於同治四年(1865年)再次重修,禮拜大殿內梁記載有:“大清同治四年乙丑端陽重修”字樣。民族英雄左寶貴於同治六年所獻“普今獨尊”,曾懸於禮拜大殿內樑上。
十年動亂,清真寺均遭破壞,寺內遺留蕩然無存,直至三中全會後的1980年,耗資兩萬元,覓工修葺,初還古寺原貌。1988年自籌資金七萬元將講經堂擴建至175平方米。1990年耗資十一萬將沐浴室改建為兩層樓房,上建博物館,並增添鍋爐,暖氣設施。清真寺歷經多次修整,已煥然一新,古色古香,給人莊重肅穆之感。

堤口莊清真寺地理位置

堤口莊清真寺位於濟南市天橋區堤口路辦事處堤口莊西段 45號。 清同治四年(1865年)所建。該寺佔地面積1620平方米,是濟南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堤口莊清真寺寺院結構

濟南迴族為區分濟陽縣堤口莊稱為崔家堤口。堤口清真寺座北朝南,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 門樓青磚灰瓦,聳脊翹角,兩扇大門為木質朱漆。門楣上懸掛豎式金字額匾,上書“清真寺”。大門內設有通向南北的兩個券門,正中為四扇木製屏風。 禮拜大殿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築物,置大門內正中,座西向東。大殿的飛脊中央有一金葫蘆,置於高聳的銀柱上,並飾有光亮的月牙。殿額上懸“清真古教”金字匾,款書“辛酉年夏柒月書於堤口”字樣。大殿前壁為木製花欞,雕刻精巧細緻,朱漆飾面,傳統古雅,清秀絢麗。殿內白粉塗壁,山牆各置木製花欞窗;立柱樑檁,紅漆粉飾,空間寬敞明亮 。禮拜殿前抱廈為傳統捲棚式的古老建築。畫梁由紅柱支撐;頂脊聳立。廈前建有石砌月台,三面磚砌花圍欄,兩端各設拱門。院內南側為沐浴室,室前有1口水井, 供穆斯林禮拜前做大淨或小淨所用。北側3間平房為講堂,供阿訇講經或為“海里凡”(學員)講學之用;另有阿訇的住室。 寺內存有大小碑碣四通,匾額四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