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埽,漢語二級字 [3]  ,讀作埽(sào或sǎo),讀作埽(sào)時指⒈ 治河時用來護堤堵口的器材,用樹枝、秫秸、石頭等捆紮而成。⒉ 用秫秸修成的堤壩或護堤。讀作埽(sǎo)時古同“掃”,打掃。 [2] 
中文名
拼    音
sào 、sǎo
部    首
字    碼
U+57FD
五    筆
fvp
詞    性
含    義
用以堵口或護岸的東西

現代釋義

基本詞義
◎ 埽 sào
〈名〉
(1) 舊時治河,將秫秸、石塊、樹枝捆紮成圓柱形用以堵口或護岸的東西 [fascine]
凡塞河決,垂合,中間一埽,謂之合龍門。——《夢溪筆談》
(2) 用埽做成的擋水建築物,亦泛指堤岸 [fascined bank]。如:埽岸;埽鍕(綁紮成束的埽材) [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老切,音嫂。《説文》棄也。從帚,以帚卻土也。
《廣韻》蘇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到切,𠀤音噪。《周禮·地官·閽人》掌埽門庭。《禮·少儀》汜埽曰埽,席前曰拚。《注》汜埽,席埽也。拚,除穢也。堤岸曰埽。竹木為枋,柳實其中,和土以捍水,令黃河之役用之。
葉蘇後切,音叟。《詩·鄘風》牆有茨,不可埽也。葉下道醜,道葉頭上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