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隆北海岸

鎖定
大基隆地區,或稱基隆北海岸(基隆及北海岸地區),為位在台灣東北部的一個次級都會區地帶,因基隆市為區域中心而得名。大基隆地區的象徵物,一個是坐落在新北市瑞芳區的基隆山,一個是在基隆港外海的基隆嶼。其中基隆嶼從台灣最北的新北市石門區到鼻頭角的沿海皆可看到。
中文名
基隆北海岸、大基隆地區、基隆及北海岸地區
位    置
中國台灣東北部
人口數量
50萬左右
稱    呼
基隆北海岸
氣    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基隆北海岸範圍定義

基隆北海岸 基隆北海岸
基隆在1875年開始設官統治之後,一直到日據時期設置基隆郡,在台灣東北部的富貴角到三貂角間的濱海聚落,形成了一個以基隆為中心的生活圈,這個範圍就是現在一般所認定的大基隆地區。
現在大基隆地區包含了基隆市和新北市東北角的六個區(瑞芳區、萬里區、金山區、貢寮區、雙溪區、平溪區),人口約有50萬左右,在台灣“內政部”的全台14個地方生活圈規劃中自成一區,例如這些區都是為台灣基隆地方法院的轄區。在台灣氣象局氣象資料中,是用“基隆北海岸”來稱呼這裏的。

基隆北海岸開發歷程

1. 清治時期
1875年,清政府因應基隆開港之後,地位的日漸重要,也需要設置機關來負責通商等對外事務,遂設置台北分府通判,為基隆正式設官統治之始。1888年改設基隆廳,下轄四個堡(類似今日的“鄉”),又有“金雞貂石”之稱。
金包裏(今 新北市金山區、萬里區)
雞籠(今 基隆市中正區、中山區、信義區、仁愛區、安樂區、新北市瑞芳區)
三貂嶺(今 新北市雙溪區、貢寮區)
石碇(今 基隆市七堵區、暖暖區、新北市汐止區、平溪區、石碇區)
2. 日據時期
日據時代,總督府以清代基隆廳的範圍為基礎,經過多次改制,1920年日據時全台最後一次行政區重劃時設置台北州基隆郡,郡役所(郡公所)位於今日基隆市區的的信一路立體停車場。而港區及市區部分另設置基隆街,在1924年與台中、高雄同時升格為市。
台北州基隆市(1920年設置基隆街,1924年升格為市)
台北州基隆郡
瑞芳街
萬里莊
金山莊
七堵莊
貢寮莊
雙溪莊
平溪莊
3. 戰後至今
1945年,台灣歸屬國民政府原本計劃於原基隆郡的轄區設置省三縣,但後來未予採用。之後基隆市改製為省轄市,基隆郡改為台北縣基隆區,區署設於瑞芳。
基隆市
台北縣基隆區
瑞芳鎮(區署所在)
金山鄉
七堵鄉(1947年併入基隆市)
貢寮鄉
雙溪鄉
平溪鄉
1950年全台縣市大重劃時,台北縣基隆區被廢除,而所轄7個鄉鎮全部改為台北縣直轄。此後,行政區劃就未曾大幅更動過,而大基隆地區因此被分割由基隆市及新北市各自管轄,並持續至今。

基隆北海岸區域整合

大基隆地區居民的日常補給多仰賴基隆市,但基隆市周圍鄉鎮於戰後併入台北縣(現新北市),僅七堵併入基隆市,導致周邊地區反由路程遙遠、位於板橋的新北市政府管轄(詳見新北市行政區劃地圖)。故地方人士倡議設置“基隆縣”,但因轄區太小及其他政治因素而屢遭否決。近十年來,又開始有將基隆市的管轄範圍擴大、或是直接併入台北市的聲音出現,近年來在各級選舉中,更不時可在候選人的政見看到成立“大基隆市”的構想,但仍屬紙上作業。
基隆北海岸
基隆北海岸(5張)
不過在2001年,北台灣大部分縣市由泛藍執政之後,又出現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大合併的呼聲,北台灣各縣市的首長也共同發表了合作備忘錄,為未來縣市整合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