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部被子植物

鎖定
基部被子植物(Basal angiosperms)是原始被子植物的第一個開花植物分支。由於從原始被子植物中分支較早,它們保留有一些原始的特徵。儘管擁有兩片子葉,他們的很多特徵並不能與真雙子葉植物吻合,甚至擁有一些單子葉植物的常見特徵。
通過研究這些植物,可以對被子植物原始祖先的特徵進行推斷。
外文名
ANITA
中文學名
基部被子植物
原生生物界
類    型
原始被子植物的首個開花植物分支
價    值
科學研究

基部被子植物1基本概念

基部被子植物(Basal angiosperms)是原始被子植物的第一個開花植物分支。特別是最基部的被子植物被稱為ANITA,由無油樟屬(Amborella,一個位於新喀里多尼亞的單獨灌木物種)、睡蓮目(Nymphaeales,又稱水百合,與一些其它的水生植物共同組成)以及木蘭藤目(Austrobaileyales,木質芳香植物,包括八角茴香)組成。ANITA代表無油樟屬(Amborella)、睡蓮屬(Nymphae)、八角屬(Illicium)、腺齒木屬(Trimenia)和木蘭藤屬(Austrobaileya)。 [1-2] 
和由成千上萬物種組成的真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或者木蘭類植物相比,基部被子植物只有幾百個種類。它們在核心被子植物(mesangiosperms)五個分類的分化出現之前,從原始被子植物中分支 [3]  出來。 [4] 
基部被子植物 基部被子植物

基部被子植物2種系發生

無油樟屬、睡蓮目和木蘭藤目之間的確切關係現今還並不明瞭。雖然研究表明相比木蘭藤目,無油樟屬和睡蓮目在進化枝中的位置更靠近基部,並且這三個種類都要比核心被子植物原始,有兩種分支模式都有重要分子證據的支持。一種將無油樟屬放在了與其它被子植物並列的位置,另一種無油樟屬和睡蓮目組成了一個進化枝,與木蘭藤目和核心被子植物的進化枝並列。 [5] 
基部被子植物 基部被子植物
基部被子植物 基部被子植物

基部被子植物3舊術語

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iriodendron tulipifera [4]
古雙子葉植物 (Paleodicots or Palaeodicots) 是一種非正式的命名,曾被植物學家用來指代不屬於單子葉植物或真雙子葉植物的被子植物。 [6] 
古雙子葉植物大致與克朗奎斯特系統 (Cronquist 1981) 中的木蘭亞綱 (Magnoliidae,去除毛茛目Ranunculales和罌粟目Papaverales) 和塔赫他間系統 (Takhtajan 1980) 中的木蘭亞綱 (Magnoliidae) 相符。一些古雙子葉植物表面上具有與單子葉植物形態相似的特徵,例如維管束散生、三基數花和非三溝型花粉。
“古雙子葉植物”不是一個單源羣,並且這個概念並沒有被廣泛接納。被子植物APGⅡ分類法 (APGⅡ system) 並未認可一個叫做“古雙子葉植物”的種羣,而是把這些早期分化的雙子葉植物分配到許多目以及未定位的科中。它們包括睡蓮科 (Nymphaeaceae, 包含蓴菜科Cabombaceae)、木蘭藤目 (Austrobaileyales)、金魚藻目(Ceratophyllales,在1998年Leitch等人定義的“古雙子葉植物”中並沒有被包含進去)、金粟藍科以及木蘭類植物(magnoliid)進化枝(白桂皮目Canellales、胡椒目Piperales、樟目Laurales以及木蘭目Magnoliales)。後續研究將獨蕊草科(Hydatellaceae)也加入了古雙子葉植物。
古草本植物 (paleoherb) 是另一個用來指代不屬於真雙子葉植物或單子葉植物的開花植物的舊術語。 [7] 
參考資料
  • 1.    Thien, L. B.; Bernhardt, P.; Devall, M. S.; Chen, Z.-d.; Luo, Y.-b.; Fan, J.-H.; Yuan, L.-C.; Williams, J. H. (2009), "Pollination biology of basal angiosperms (ANITA grade)"
  • 2.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96 (1): 166–182, doi:10.3732/ajb.0800016
  • 3.    Europese witte waterlelie  .MijnTuin.org[引用日期2013-02-28]
  • 4.    Basal Angiosperms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引用日期2013-03-03]
  • 5.    Soltis, D. E.; Soltis, P. S. (2004), "Amborella not a "basal angiosperm"? Not so fast",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91 (6): 997, doi:10.3732/ajb.91.6.997, PMID 21653455
  • 6.    Leitch, I. J., M. W. Chase, and M. D. Bennett. 1998.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DNA C-values provides evidence for a small ancestral genome size in flowering plants. Annals of Botany 82 (Suppl. A): 85-94.
  • 7.    Jaramillo, M. Alejandra; Manos, PS (2001), "Phylogeny and Patterns of Floral Diversity in the Genus Piper (Piperaceae)",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 88 (4): 706, doi:10.2307/2657072, JSTOR 2657072, PMID 1130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