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

鎖定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是由王新平王旭珍王新葵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16年3月8日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書適合化工及相關專業本科少學時物理化學課程教學使用。 [3-4] 
該書共分為9章,第1~4章化學熱力學,第5章界面化學,第6章化學動力學基礎,第7章和第8章光化學和電化學,第9章統計熱力學初步。 [4] 
書    名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
作    者
王新平、王旭珍、王新葵
類    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3月8日
頁    數
360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447576
CIP核字號
2016018684
字    數
470千字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成書過程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修訂情況

該書在確保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及其他重要基礎知識結構系統完整的前提下,對傳統的非基礎性物理化學內容進行了刪減,對實用性很強的基礎物理化學內容進行了增加,該書將一些適合學生自學的內容用“*”給出標記,還增加了一些重要的閲讀內容。 [3] 
該書的1~7章及第9章由王新平編寫,第8章及第1章、第8章習題由王旭珍編寫,其他各章習題由王新葵編寫。為使該書更適合少學時的工科物理化學教學,在編寫過程中,北京大學高盤良教授和華東理工大學黑恩成教授對於該書的框架結構及內容表現形式都提出了建議,並且對教材內容給予了指導。書中利用相圖製備釹-鐵-硼強永磁性材料的應用實例、稀溶液沸點升高係數的推導等都來自高盤良教授的建議,書中的部分習題亦由高盤良教授直接給出。 [3]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出版工作

2016年3月8日,《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4] 
出版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
責任編輯
封面設計
版式設計
插圖繪製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付春江
於文燕
馬敬茹
尹文軍
劉麗嫺
尤靜 [3]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內容簡介

該書以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為核心,共分為9章。第1~4章為化學熱力學,包括化學熱力學基礎、多組分系統熱力學、化學平衡和相平衡。第5章為界面化學,將化學熱力學進一步延伸到高分散系統。第6章化學動力學,學習反應速率的基本規律。第7章和第8章為光化學反應和電化學,將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進一步擴展到向環境輸出光能、電能或由環境輸入光能、電能的特殊系統。第9章為統計熱力學初步。 [3]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教材目錄

第0章 物理化學概論
§0.1 物理化學概要
1. 化學熱力學
2. 化學動力學
3. 界面化學
4. 量子化學
5. 統計熱力學
§0.2 物理化學課程的學習方法
§0.3 物理化學量的表述
第1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
§1.1 熱力學基本概念
1. 系統和環境
2. 廣度性質和強度性質
3. 熱和功
4. 相和相變
5. 液體的正常沸點和標準沸點
6. 狀態函數
7. 系統的典型變化過程
§1.2 體積功的計算
§1.3 準靜態過程
§1.4 可逆過程和可逆途徑
1. 可逆過程
2. 可逆途徑
§1.5 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能
1. 熱力學第一定律
2. 熱力學能
§1.6 定容熱、定壓熱和焓
1. 定容熱
2. 定壓熱和焓
§1.7 定容變温和定壓變温過程
1. 熱容
2. Cp,m和CV,m的關係
3. 理想氣體的熱力學能、焓及熱容
4. 定容變温和定壓變温過程
§1.8 理想氣體的絕熱過程
§1.9 相變焓
§1.10 實際氣體的熱力學能和焓
§1.11 化學反應進度和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焓
1. 化學反應進度
2. 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焓【變】
3. 298.15 K下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焓
4. 任意温度T下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焓
5. 化學反應的熱力學能【變】
§1.12 熱力學第二定律
*1.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表述
2. 克勞修斯不等式
3. 熵增原理
4. 環境熵變的計算
5. 系統熵變的計算
§1.13 熱力學第三定律
1. 規定摩爾熵和標準摩爾熵
2. 化學反應熵變的計算
§1.14 亥姆霍茲函數和吉布斯函數
1. 亥姆霍茲函數的定義
2. 亥姆霍茲函數判據
3. 吉布斯函數的定義
4. 吉布斯函數判據
§1.15 熱力學函數的基本關係式
1. 熱力學基本方程
2. 麥克斯韋關係式
3. 熱力學狀態方程
4. 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
§1.16 單組分系統相變熱力學
1. 克拉佩龍方程
2. 克勞修斯-克拉佩龍方程
3. 液體的蒸發焓與温度的關係
4. 外壓對液(或固)體飽和蒸氣壓的影響
習題
第2章 多組分系統熱力學
§2.1 偏摩爾量
§2.2 化學勢和化學勢判據
1. 化學勢的定義
2. 多組分均相系統的熱力學基本方程
3. 多組分多相系統的熱力學基本方程
4. 平衡的化學勢判據
5. 物質在兩相間自發轉移
6. 化學反應的自發方向和限度
§2.3 氣體組分的化學勢和逸度
1. 純理想氣體的化學勢
2. 理想氣體混合物中組分 B的化學勢
3. 實際氣體的逸度和化學勢
4. 實際混合氣體中組分 B的化學勢
§2.4 稀溶液的兩個經驗定律
1. 多組分系統組成的表述方法
2. 稀溶液的兩個經驗定律
§2.5 理想液態混合物
1. 理想液態混合物的定義
2. 理想液態混合物中組分B的化學勢
3. 理想液態混合物的性質
4. 理想液態混合物的氣-液平衡
§2.6 理想稀溶液
1. 理想稀溶液的定義
2. 理想稀溶液中溶劑和溶質的化學勢
§2.7 稀溶液的依數性
1. 蒸氣壓下降
2. 沸點升高
3. 凝固點降低
4. 滲透壓
§2.8 實際液態混合物和實際溶液
1. 實際液態混合物
2. 實際溶液
習題
第3章 化學平衡
§3.1 化學反應的限度
1. 反應程度沒有限度的反應
2. 反應程度有限度的反應
3. 定容反應
§3.2 化學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
1. 理想氣體的反應
2. 實際氣體的反應
3. 氣體與純固體(或純液體)的反應
4. 純固體化合物的分解反應
5. 液態混合物中的反應
*6. 液態稀溶液中的反應
§3.3 範特霍夫定温方程的應用
§3.4 影響化學反應平衡的因素
1. 反應温度
2. 反應系統的壓強
3. 反應系統中的惰性氣體
*§3.5 同時平衡與耦合反應
1. 平行反應的平衡
2. 連串反應(耦合反應)的平衡
習題
第4章 相平衡
§4.1 相律
1. 組分數C
2. 自由度數f
*3. 相律的推導
§4.2 單組分系統相圖
1. 水的相圖
2. 二氧化碳的相圖
3. 超臨界流體的性質和應用
§4.3 二組分液體完全互溶的氣-液相圖
1. p-x圖
2. t-x圖
§4.4 完全不互溶二組分液體的液-液及氣-液相圖
§4.5 液態部分互溶的二組分液-液、氣-液相圖
1. 部分互溶的液-液相圖
2. 部分互溶的液-液、液-氣相圖
§4.6 二組分液-固相圖
1. 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相圖
2. 液相完全互溶、固相部分互溶的相圖
習題
第5章 界面化學
§5.1 表面張力和表面能
1. 表面功
2. 定温、定壓下,表面的自發減小趨勢
*3. 系統吉布斯自由能隨物質分散度的變化
*4. 高度分散物質的特殊性質
5. 影響表面張力的因素
§5.2 液體表面的熱力學性質
1. 彎曲液麪的附加壓強
2. 由附加壓強導致的毛細管現象
3. 彎曲液麪的飽和蒸氣壓
§5.3 物質的亞穩狀態
1. 過飽和蒸氣
2. 過熱液體
3. 過冷液體
4. 過飽和溶液
§5.4 溶質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
1. 溶質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規律
2. 表面活性劑在溶液中的分佈
*3. 表面活性劑的結構
§5.5 表面鋪展和潤濕
1. 表面鋪展
2. 表面潤濕
§5.6 固體表面對氣體的吸附
1. 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
2. 吸附劑表面的吸附位和吸附質的化學吸附態
3. 蘭繆爾吸附
4. 兩種吸附質(A和B)競爭同一種吸附位的蘭繆爾吸附
5. 吸附質對稱解離的蘭繆爾吸附
*6. BET多分子層吸附及固體表面積測定
*7. 常見的吸附定温線
§5.7 溶膠
1. 溶膠的粒徑分佈
2. 溶膠的膠團結構
3. 溶膠的穩定性
4. 溶膠的聚沉
*5. 膠體的電動性質
*6. 由水溶膠形成的水凝膠和幹凝膠
*7.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備納米粒子
習題
第6章 化學動力學
§6.1 微分反應速率方程
1. 定容條件下的反應速率
2. 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參與物濃度的關係
3. 氣相反應的分壓速率係數與濃度速率係數間的關係
§6.2 積分反應速率方程
1. 零級反應
2. 一級反應
3. 二級反應
4. n級反應
§6.3 通過宏觀動力學建立反應微分速率方程
1. 實驗研究方法
2. 反應級數的確定
§6.4 元反應質量作用定律
1. 元反應的反應分子數
2. 元反應的質量作用定律
3. 反應速率控制步驟
§6.5 反應速率與温度的關係
1. 範特霍夫規則
2. 阿侖尼烏斯方程
3. 與kc和kp對應的活化能
4. 元反應的活化能與反應熱力學能變
§6.6 幾種簡單的複合反應
1. 平行反應
2. 對行反應
*3. 連串反應
§6.7 複雜複合反應的動力學方程推導
1. 動力學方程推導中的近似處理
2. 總包反應的活化能
§6.8 元反應的速率理論
1. 簡單碰撞理論
2. 活化配合物理論
*§6.9 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
1. 催化劑的基本特徵
2. 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的特點
3. 固相催化劑的常規組分
4. 固體催化劑表面的活性中心
*§6.10 氣-固相催化反應
1. 反應物與催化劑的表觀接觸時間
2. 氣-固相催化反應機理
3. 氣-固相催化反應的表觀活化能
*§6.11 液相反應
1. 熱力學因素
2. 動力學因素
§6.12 鏈反應
1. 直鏈反應的速率方程
2. 支鏈反應與爆炸界限
習題
*第7章 光化學反應
§7.1 光化學反應熱力學
1. 光化學定律
2. 光能與光化學反應平衡
§7.2 光化學反應動力學
1. 光化學的量子效率
2. 光化學反應速率受温度的影響
習題
第8章 電化學
§8.1 電化學基本概念及法拉第電解定律
1. 電化學基本概念
2. 法拉第電解定律
§8.2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質
1. 離子的電遷移
2. 電導、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
3. 電導率、摩爾電導率與電解質濃度的關係
4. 離子獨立運動定律
5. 電導測定的應用
§8.3 電解質溶液的熱力學性質
1. 電解質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2. 電解質溶液的離子強度
3. 德拜-休克爾極限定律
§8.4 可逆電池
1. 可逆電池
2. 可逆電極與電極反應
3. 電池電動勢的測定
4. 電池圖式與電池反應
5. 可逆電池熱力學
§8.5 電動勢產生的機理與電極電勢
1. 電池電動勢產生的機理
2. 電極電勢
3. 由電極電勢計算電池電動勢
4. 濃差電池電動勢的計算
§8.6 電動勢測定的應用
1.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趨勢
2. 求各類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
3. 測定電解質溶液的離子平均活度因子
4. 測定溶液的pH
§8.7 不可逆電極過程
1. 電化學反應速率——電流密度
2. 分解電壓
3. 極化作用與超電勢
4. 電解時電極反應的競爭
§8.8 電化學應用
1. 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腐
2. 化學電源
3. 電化學合成
習題
第9章 統計熱力學初步
§9.1 前言
§9.2 等概率原理和最概然分佈
§9.3 玻耳茲曼分佈和粒子的配分函數
1. 玻耳茲曼分佈
2. 粒子的配分函數
3. 粒子配分函數的析因子性質
4. 能量零點的選擇對配分函數的影響
§9.4 粒子配分函數的計算
1. 電子配分函數
2. 振動配分函數
3. 轉動配分函數
4. 平動配分函數
5. 能級的能差及配分函數的比較
§9.5 熱力學函數與配分函數的關係
1. 熱力學能
2. 熵
3. 其他熱力學函數
§9.6 統計熱力學應用舉例
1. 理想氣體的U和H
2.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3. 單原子理想氣體的熱容
習題
附錄
物理化學新形態資源索引 [3]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教學資源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配套教材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有配套學習指導教材——《基礎物理化學解題指導(第二版)》。 [6]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基礎物理化學解題指導(第二版)》
王新葵、王旭珍、王新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4月17日
978-7-04-048750-3 [6]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課程資源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的數字課程與紙質教材一體化設計,數字課程涵蓋電子教案、視頻資源、圖片資源、文本資源等媒體資源。 [5] 
作品名稱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數字課程
出版時間
2016年2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內容提供者
王新平等
策劃編輯
付春江
技術編輯
趙莉 [5]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有配套的慕課——“物理化學”。 [1-2]  [7-8] 
課程名稱
類別
建設院校
授課平台
物理化學(一) [1]  [7]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家一流課程
中國大學MOOC、學銀在線
物理化學(二) [2]  [8]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教材特色

  1. 知識框架體系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科研、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該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學習,對未知過程自發性及限度進行科學判斷,使學生能夠切合實際地研究新反應、提高目的產物的產率;使學生能夠利用自發趨勢較大的過程設計開發新能源,並能設計利用現有能源,使通常條件下的非自發過程得以實現。
  2. 一些傳統的非基礎性內容,雖然從屬於物理化學,但由於對學生科學認識的形成貢獻較小,該書對其進行了刪減。從實際需要出發,在確保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知識結構完整、通暢和注重應用的基礎上,理順物理化學的核心基礎內容,從而用較少的學時即可使學生掌握物理化學的主體知識。
  3. 將物理化學知識體系梳理得更便於自學。將物理化學內容緊扣科研和生產應用實例,從而達到既有利於學生學習,又有利於學生應用這些理論實現創新的雙重目的。 [3]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獲評遼寧省教育廳首屆遼寧省教材建設獎。 [9] 

基礎物理化學(第二版)作者簡介

王新平,男,博士,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多級孔MFI分子篩材料、貴金屬高度分散顆粒嵌入MFI分子篩催化材料、工業廢氣中N2O的催化分解。 [10] 
王旭珍,女,博士,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科研領域是功能納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環境/能源應用基礎研究。 [11] 
王新葵,女,博士,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科研方向為能源小分子催化轉化、納米催化。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